一、道无常名:理论与经典解读
两种解构的神话——对德里达的回应
虚无主义综述
在喧嚣的现代生活表面下,弥漫着一种绝望的情绪。尼采宣扬的虚无主义早已不再是门外的神秘来客,它已径直走向生活各个层面的核心。海德格尔六十多年前曾经哀悼——“世界黯淡,诸神飞逝,地球毁灭,人类变得庸碌并且怀疑憎恨一切自由的有创造力的事物”——今天,这一切似乎已成陈腔滥调。哲学家们已经开始谈论终结——历史的终结,人类的终结及哲学的终结。以激进的现象学为模式的后现代主义似乎已成为一种文化趋向。在这一趋势里,价值被削平,意义被抹煞,语言功能失常。在这一系列的崩溃中,神学是否能够置身世外漠然以对?神学是否本就是这一分裂过程的一部分?或者更确切地说,神学是否能为重建提供精神支持?又或者如尼采及同时代的哲学家们认为的那样,基督教神学已是破裂的水箱或是干枯的水井,不再为生命提供水源?难道不是神学家们过于囿于他们内部的对话又或害怕落后而迫不及待地追赶最新的时代潮流?神学是否已完成作为时代批评家的任务?至少神学需要追问自己这样一个迫切的问题:目前这种虚无主义模式的本体论根源是什么?神学能够提供“解构”的洞察力吗?或者神学自身已被作为问题根源的形而上的结构所禁锢?
对我们大部分人来说,虚无主义是不值得提倡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或许可以成为一种伟大的洞见。我们也许可以将它看作是一种精神的自觉。这种自觉回旋在自生并自诩为完善的体系之上。当自身绝对化体系的种种关联被设计出的时候,它伫立在这个体系的终端。它有如双刃剑,横切两面。一方面,它割裂了人类追寻与真理认同之努力的终极的或绝对的宣言。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