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基督教文化学刊.第18辑.2007秋,诗学与神学,Poetics and theology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1239600
  • 作      者:
    中国人民大学基督教文化研究所主编
  • 出 版 社 :
    宗教文化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内容介绍
《诗学与神学?基督教文化学刊(第18辑·2007秋)》内容简介:哲学家们已经开始谈论终结——历史的终结,人类的终结及哲学的终结。以激进的现象学为模式的后现代主义似乎已成为一种文化趋向。在这一趋势里,价值被削平,意义被抹煞,语言功能失常。在这一系列的崩溃中,神学是否能够置身世外漠然以对?神学是否本就是这一分裂过程的一部分?或者更确切地说,神学是否能为重建提供精神支持?又或者如尼采及同时代的哲学家们认为的那样,基督教神学已是破裂的水箱或是干枯的水井。
展开
精彩书摘
    一、道无常名:理论与经典解读
    两种解构的神话——对德里达的回应
    虚无主义综述
    在喧嚣的现代生活表面下,弥漫着一种绝望的情绪。尼采宣扬的虚无主义早已不再是门外的神秘来客,它已径直走向生活各个层面的核心。海德格尔六十多年前曾经哀悼——“世界黯淡,诸神飞逝,地球毁灭,人类变得庸碌并且怀疑憎恨一切自由的有创造力的事物”——今天,这一切似乎已成陈腔滥调。哲学家们已经开始谈论终结——历史的终结,人类的终结及哲学的终结。以激进的现象学为模式的后现代主义似乎已成为一种文化趋向。在这一趋势里,价值被削平,意义被抹煞,语言功能失常。在这一系列的崩溃中,神学是否能够置身世外漠然以对?神学是否本就是这一分裂过程的一部分?或者更确切地说,神学是否能为重建提供精神支持?又或者如尼采及同时代的哲学家们认为的那样,基督教神学已是破裂的水箱或是干枯的水井,不再为生命提供水源?难道不是神学家们过于囿于他们内部的对话又或害怕落后而迫不及待地追赶最新的时代潮流?神学是否已完成作为时代批评家的任务?至少神学需要追问自己这样一个迫切的问题:目前这种虚无主义模式的本体论根源是什么?神学能够提供“解构”的洞察力吗?或者神学自身已被作为问题根源的形而上的结构所禁锢?
    对我们大部分人来说,虚无主义是不值得提倡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或许可以成为一种伟大的洞见。我们也许可以将它看作是一种精神的自觉。这种自觉回旋在自生并自诩为完善的体系之上。当自身绝对化体系的种种关联被设计出的时候,它伫立在这个体系的终端。它有如双刃剑,横切两面。一方面,它割裂了人类追寻与真理认同之努力的终极的或绝对的宣言。
展开
目录
编者絮语:“诗学”与“神学”的价值命意
《基督教文化学刊》简介暨征稿启事
一、道无常名:理论与经典解读
两种解构的神话——对德里达的回应
宗教之“名”——对德里达《信仰与知识》的反思
《加拉太书》的文化与神学之争
价值:对圣经人类观的一种解读
海德格尔论西方哲学启始与古代亚洲思想之
关系
二、浑元之性:基督教思想家研究
尼采与琐罗亚斯德教思想关系之研究
“信”与“思”之间——保罗与塞涅卡《书简》之初步比较
超越理性的信仰实践——C.S.路易斯的祷告观
谢林与实存论抗议的开端
三、镜观物色:基督教文化与文学研究
当代基督教神学思想在文艺和文化中的表现
作为宗教的艺术表现形式的叙事
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基督教人文主义
基督教人文精神和神秘主义人学
言说生命理想:圣经创世神话的渊源及其历史处境
V形:圣经的叙事结构及其反讽性
基督教文化与欧美文学:渊源关系之透析
亚基督形象再世的意味——再论《断头台》中阿夫季形象的宗教意义
四、法浴水风:中国文化与基督教的对话
《老子》中的“道”与《圣经》中的“上帝”——经典的语言层面对话
五、罄集明宫:学术动态
《圣经文学研究》创刊词
六、书殿翻经:书评及新书介绍
启示与美——读巴尔塔萨《神学美学导论》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