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敦煌道经写本与词汇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520344
  • 作      者:
    叶贵良著
  • 出 版 社 :
    巴蜀书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内容介绍
    一、《敦煌道经写本与词汇研究》所引敦煌文献,主要出自《英藏敦煌文献》(汉文 佛经以外部分)、《法藏敦煌西域文献》、《俄藏敦煌文献》、《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文献》、《敦煌宝藏》、《上海图书馆藏敦煌吐鲁番文献》、《上海博物馆藏敦煌吐鲁番文献》、《天津艺术博物馆藏敦煌文献》、《北京大学藏敦煌文献》、《浙藏敦煌文献》、《甘肃藏敦煌文献》、《大谷文书集成》。<br>    二、《敦煌道经写本与词汇研究》所引敦煌文献均用符号标注藏家:“S.”指英国国家图书馆藏斯坦因(M.A.Stein)编号的敦煌写卷,“Ch.”指英国印度事务部图书馆藏的斯坦因所获的写本,“P.”指法国国家图书馆藏伯希和(P.Pelliot)编号的敦煌写卷,“PT.”指法国国家图书馆藏伯希和所获的藏文编号的敦煌写卷,“Dx”指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藏敦煌写卷,“俄①”为俄藏弗鲁格编号的敦煌写卷,“BD”(千字文、“北图”为旧式编号)指中国国家图书馆藏的敦煌写卷,“北大D”为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的敦煌文献,“上图”指上海图书馆藏敦煌吐鲁番文献,“上博”指上海博物馆藏敦煌吐鲁番写卷,“津艺”指天津艺术博物馆藏敦煌写卷,“浙”思想,吸收了神佩家的修炼方法,整合了民间的鬼神崇拜观念。采纳了巫术的活动仪式,借鉴了佛教的部分义理而形成一种宗教。陈寅属认为,道教的起源与东部滨海地区有密切的关系。但文献资料证明,敦煌也是道教的源头之一。
展开
目录
凡例<br>第一章  绪论<br>1.1  敦煌道教与敦煌道经<br>1.1.1  敦煌与道教<br>1.1.2  敦煌文献与敦煌道经<br>1.2  敦煌道经的研究概况<br>1.2.1  国内<br>1.2.2  国外<br>1.3  道经词汇研究的历史回顾<br>1.3.1  清朝以前<br>1.3.2  民国以后<br>1.4  选题缘起及研究对象<br>1.4.1  选题缘起<br>1.4.2  研究对象<br>第二章  敦煌道经写本叙录<br>2.1  藏内敦煌道经叙录<br>2.1.1  太平经<br>2.1.2  上清经<br>2.1.3  灵宝经<br>2.1.4  杂道经<br>2.1.5  道教类书<br>2.2  藏外敦煌道经叙录<br>2.2.1  化胡经<br>2.2.2  上清经<br>2.2.3  灵宝经<br>2.2.4  杂道经<br>2.2.5  戒律书<br>2.2.6  斋仪愿文<br>2.2.7  道经义疏<br>2.2.8  道教类书<br>2.3  失题敦煌道经叙录<br>2.3.1  中国藏失题道经<br>2.3.2  英国藏失题道经<br>2.3.3  法国藏失题道经<br>2.3.4  俄国藏失题道经<br>2.3.5  日本藏失题道经<br>第三章  敦煌道经的研究价值<br>3.1  常用词的研究<br>3.1.1  “真”<br>3.1.2  “官”<br>3.2  辞书的编纂<br>3.2.1  收词<br>3.2.2  释义<br>3.2.3  溯源<br>3.3  传本道经的整理<br>3.3.1  补缺<br>3.3.2  乙乱<br>3.3.3  寻佚<br>3.3.4  考源<br>第四章  敦煌道经词汇的研究方法<br>4.1  词义训释<br>4.1.1  辨形<br>4.1.2  察音<br>4.1.3  明词<br>4.1.4  推例<br>4.1.5  探源<br>4.2  延伸解读.<br>4.2.1  修辞意义<br>4.2.2  语用意义<br>4.2.3  引申意义<br>4.2.4  文化意义<br>第五章  敦煌道经文字与词汇考释<br>5.1  形误字和音误字<br>5.1.1  形误字<br>5.1.2  音误字<br>5.2  古今字和俗体字<br>5.2.1  古今字<br>5.2.2  俗体字<br>5.3  道经其他文字<br>5.3.1  合文<br>5.3.2  拆字<br>5.3.3  武周新字<br>5.3.4  避讳字<br>第六章  敦煌道经词汇对传统文化的吸收<br>6.1  儒家文化的影响<br>6.1.1  直接来自儒家经典的语词<br>6.1.2  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语词<br>6.2  制度礼俗的影响<br>6.2.1  政治制度<br>6.2.2  礼俗习惯<br>第七章  敦煌道经词汇对佛教文化的借鉴<br>7.1  源于佛经故事的语词<br>7.2  源于佛门称谓的语词<br>7.3  源于戒律仪轨的语词<br>7.4  源于礼敬忏悔的语词<br>7.5  源于三世轮回的语词<br>7.6  源于五道六道的语词<br>7.7  源于因果报应的语词<br>7.8  源于修行业缘的语词<br>7.9  源于苦难烦恼的语词<br>7.10  源于诸天地狱的语词<br>第八章  敦煌道经词汇对道家文化的传承<br>8.1  对道家语词的继承<br>8.1.1  传承词<br>8.1.2  简缩词<br>8.2  对道家思想的发展<br>8.2.1  自然<br>8.2.2  清静<br>8.2.3  无为<br>8.2.4  柔弱<br>第九章  敦煌道经的道教义理语词<br>9.1  “有生于无”,“无”即“道”<br>9.2  “道生一”,“一”即“气”<br>9.3  “一生二”,“二”即“阴阳”<br>9.4  “二生三”,“三”生“万物”<br>第十章  敦煌道经的道教特色语词<br>10.1  有关天堂仙境的语词<br>10.2  有关天神地祇的语词<br>10.3  有关宫观楼台的语词<br>10.4  有关符录图谶的语词<br>10.5  有关法术咒祝的语词<br>10.6  有关科教仪式的语词<br>10.7  有关法器服饰的语词<br>10.8  有关长生成仙的语词<br>10.9  有关体位身神的语词<br>10.10  有关神通灵佑的语词<br>10.11  有关服食炼养的语词<br>10.12  有关受授告盟的语词<br>10.13  有关经书简牍的语词<br>10.14  有关道派法位的语词<br>10.15  有关道教史地的语词<br>结语<br>后记<br>征引文献<br>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