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序<br>绪论 20世纪中国美学的本体论<br>上编 西方美学的传入和中国美学本体论问题的提出(1911~1949)<br>第一章 美学的转型<br>第一节 梁启超:“趣味主义”美学<br>第二节 王国维:“生命意志”论的美学<br>第三节 蔡元培:“人生价值”论的美学<br>第二章 情感本体论<br>第一节 吕潋:“美的态度”说<br>第二节 范寿康:“感情移入”说<br>第三节 朱光潜:“情趣的意象化”说<br>第三章 生命本体论<br>第一节 鲁迅(前期):“进步的生命”说<br>第二节 宗白华:“生命的形式”说<br>第三节 张竞生:“生命的扩张”说<br>第四章 社会功利本体论<br>第一节 鲁迅(后期):“功利先于审美”说<br>第二节 陈望道:“意趣随经济”说<br>第三节 周扬:美为历史的产物说<br>第五章 自然典型本体论<br>第一节 蔡仪:“美是典型”说<br>第二节 冯友兰:“本然样子”说<br><br>下编 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美学本体论的多元探索(1949—1999)<br>第六章 关于美的本质的论战<br>第一节 美是主观的<br>第二节 美是客观的<br>第三节 美是主客观统一的<br>第四节 美是社会的又是客观的<br>第七章 关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美学论战<br>第一节 人化的自然<br>第二节 美感与美<br>第三节 美的规律<br>第四节 异化劳动与美的生成<br>第八章 实践本体论<br>第一节 李泽厚:“美是自由的形式”<br>第二节 朱光潜:用艺术的方式掌握世界<br>第三节 高尔泰:“美是自由的象征”<br>第四节 蒋孔阳:“美是自由的形象”<br>第五节 刘纲纪:“美是自由的感性表现”<br>第九章 多种美学本体论<br>第一节 周来祥:美是和谐<br>第二节 叶朗:美在意象<br>第三节 叶秀山:美在“存在间的交往”<br>第四节 邓晓芒:美是对象化了的情感<br>第五节 杨春时:美在超越<br>第六节 潘知常:美在生命<br>第七节 吴炫:美在本体性的否定之中<br>第十章 境界本体论——我的美学本体论<br>第一节 审美活动的性质<br>第二节 审美活动的根源(上)<br>第三节 审美活动的根源(下)<br>第四节 美的生成<br>第五节 美在境界(上)<br>第六节 美在境界(下)<br>附录一 美是境界——实践美学的反思之一<br>附录二 实践美学体系的三重矛盾——实践美学的反思之二<br>跋内容摘要
本书为“陈望衡美学六种”之一,客观,详尽,但又要言不繁;有理论,但不过度发挥,强作解人,力图展现出各个历史时期美学思想的全貌。读陈望衡的书,感到平易、晓畅,线条清楚,没有丝毫故弄玄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