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道德情操论:英汉对照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1955595
  • 作      者:
    (英)亚当.斯密(Moral Sentiments)著
  • 出 版 社 :
    九州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内容介绍
  亚当·斯密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伦理学家。本书是他一生两部主要作品之一。《道德情操论》奠定了斯密在伦理学的卓越地位。全书共由七卷构成,主要阐释的是道德情感的本质和道德评价的性质。斯密在该书中继承了哈奇森的道德感学说和休谟的同情论思想,形成了自己的道德情感理论。
  《道德情操论(全3册)》是斯密的伦理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759年,斯密去世前共出版过六次。全书共由七卷构成,主要阐释的是道德情感的本质和道德评价的性质。斯密在该书中继承了哈奇森的道德感学说和休谟的同情论思想,形成了自己的道德情感理论。他反对神学家用天启来说明道德的根源,而把他认为是人的本性中所有的同情的情感作为阐释道德的基础。他用同情的原理来解释人类正义感和其它一切道德情感的根源,来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并以此为基础表明各种基本美德的特征。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卷  论行为的合宜
  第一篇  论合宜感
  第一章  论同情
  无论人类如何被想成是怎样的自私,在他的天性中显然会存有一些原则,使他关心别人的命运,并将别人的幸福看成与自己相关的,虽然他只是看到别人的幸福心里高兴,其他并无所得。这就是怜悯或同情,当我们亲眼看到或是栩栩如生地想象别人的不幸遭遇时都会产生这情感。我们经常会因为别人的痛苦而痛苦,这是很明显都不需要用实例来证明的事实。这种情感,就像人类天性中的其他与生俱来的情感一样,绝非只是道德高尚仁爱的人才具有,虽然他们这种情感可能最为敏感。即使是罪大恶极的流氓,十恶不赦的罪犯,也不会没有怜悯或同情。
  由于我们无法直接体会到别人的感受,所以除了去想象那种处境下应该会有的感觉外,我们无法知道别人的感受。即使我们的兄弟正被严刑拷问,只要我们自己是舒适的,我们的感官就无法告诉我们他所遭受的痛苦。感官从来不会、也决不可能超越我们自己身体所能感受的范围,只有借助于想象,我们才能知道一点我们兄弟当时情况下的感受。这种想象力也只是以假如我们身处其境我们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以这种方式向我们描绘他的感受,除此之外别无它途可以帮助我们。但这只是我们的想象力形成的我们自己感官的印象,而不是他的感官的印象。凭借想象,我们把自己放在他的处境中,设想自己忍受着同样的痛苦,我们似乎进入了他的躯体,并在某种程度上同他融为一体,因而知道他的某些感觉,甚至还会体会到某种与他相同的感受,虽然只是轻微的。于是当他的痛苦被我们深切感受到时,当我们接受了它们并使之成为自己的痛苦时,我们最终受到了影响,于是,在想到他的感受吋就会不寒而栗。由于身处痛苦或不幸总是会激起极度的悲伤,因此设想或想象我们正身处这般情境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相同的情感,它同我们想象所感觉到的是生动还是呆滞是成比例的。
  这就是我们对他人的痛苦产生同情的根源,通过在想象中与受难者换位,我们才能想象受难者的感受或者被受难者的感受影响,如果这一点还说得不够清楚的话,大量明显的事实可以证明它。当我们看到棍子对着另一个人的腿或胳膊打下去时,我们会本能地缩回自己的腿或胳膊;当真的打在上面时,我们会感到某种疼痛,葚至还会像被打的那个人那样受伤。
  ……
展开
目录
(一)
第一卷 论行为的合宜
第一篇 论合宜感
第二篇 论与合宜性相一致的不同的激情程度
第三篇 论幸运和不幸对人们判断行为合宜性产生的影响;以及为什么在一种情况下比在另一种情况下更容易得到人们的赞同
第二卷 论功劳和罪过;或者论报答和惩罚的对象
第一篇 论对功劳和罪过的感觉
第二篇 论正义和仁慈
第三篇 就行为的功劳与罪过论运气对人类情感的影响
第三卷 论评判我们自己的情感和行为的基础,兼论义务感
第一章 论自我赞同和不赞同的原则
第二章 论对赞扬的喜爱和对值得赞扬的喜爱;兼论对责备和该受责备的恐惧
(二)
第三章 论良心的影响和权威
第四章 论自我欺骗的天性,兼论一般准则的起源和运用
第五章 论道德的普遍准则的影响和权威,以及它们被恰当地看作大自然的法则
第六章 在什么情况下义务感应该成为我们行为的唯一原则;在什么情况下它应该同其他动机共同起作用
第四卷 论效用对赞同情感的作用
第一章 论效用的外观所赋予的全部艺术品的美,兼论这种美的广泛影响
第二章 论效用的外观所赋予的人的品质和行为的美,以及对这种美的感觉在何种程度上可以被视为赞同的基本原理之一
第五卷 论习惯和风尚对道德上的赞同和不赞同情感的影响
第一章 论习惯和风尚对我们美丑观念的影响
第二章 论习惯和风尚对道德情感的影响
第六卷 论美德的品质
第一篇 从对自己幸福的影响来论个人的品质,或论谨慎
第二篇 从对他人幸福的影响来论个人的品质
(三)
第三篇 论自制
第六卷 的结论
第七卷 论道德哲学的体系
第一篇 论应当在道德情感理论中加以考察的问题
第二篇 论对美德的本性所做的各种说明
第三篇 论已经形成的有关赞同原理的各种体系
第四篇 论不同的著作家据以论述道德实践准则的方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