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周易象数通论:从科学角度的开拓:修订珍藏版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1458698
  • 作      者:
    李树菁遗著
  • 出 版 社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作者简介
  李树菁(1926.2.12-2003.1.27)地震出版社编审,中国地震学会会员,张衡学社成员、中国易学与科学研究会会员、北京周易研究会副主席,周易与现代化国际研讨会学术领导小组成员。汉族,河南省卫辉市(原汲县)人。
  1948年重庆清华高中毕业;
  1948-1952年天津中国矿业学院采煤系就读;
  1952-1955年任北京矿业学院助教,并在校内俄语班专习俄语,在北京地质学院进修大地构造学,为配合矿业学院苏联专家的专业翻译作准备;
  1955-1957年,北京矿业学院助教,苏联煤田地质专家的翻译;
  1957-1969年煤炭工业出版社作编辑工作;
  1969-1972年在燃化部五七干校;
  1973-1978年在西安煤炭部地质勘察研究所担任《煤田地质与勘探》刊物的编辑及主编;
  1978-1988年在地震出版社任编辑、副编审(1981)、编审(1988);
  1988年退休。
  从1957-1988年期间,共编辑科技图书百种以上,约1500万字,编辑刊物28期。翻译介绍国外有关论著15种,计100多万字,主要有:[前苏]C.M格里戈里耶夫著,可燃矿产形成过程及性质,北京,地质出版社,1959;[前苏]固体可燃矿产,煤炭工业出版社,1956;[前苏]煤田地质学,煤炭工业出版社,1958;[前苏]煤田地质勘探方法,煤炭工业出版社,1958;[前苏]矿产专辑,第五辑,煤田地质,地质出版社,1960;[法]岩石力学计算的有限元方法,国际十三届科学史会议论文集;[德]某区地温异常自动观测及模型研究,岩石力学,1976;[德]地应力测量,岩石力学,1976。
  1958年开始参加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地质学史和技术史的研究工作,对中国古代和国内外近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及其演化规律的研究有所涉及,为尔后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基础。
  1980年以后参与“天地生综合研究”,参加了首次、二次、三次全国天地生综合研究讨论会。之后积极参与并支持“天地生人学术讲座”,参与历史自然学的研究,并与徐道一、宋正海、高建国等共同提出明清宇宙期、两汉宇宙期。参与明代历史灾害王恭厂大爆炸的讨论。主张整体有机自然观,并主编了《地震科学整体观研究》,发表了《试论地震科学整体观的若干基本问题》的论文。李先生在地震、地质、自然灾害、环境科学等方面的论文,已发表的有30多篇。
  1980年以后重新阅读了中国古代《周易》有关的文献、典籍,并与现代自然科学相联系,进行卓有成效的科学易研究,是我国科学易研究较早的倡导者之一,发表有关论文50多篇。并与陈传康教授、徐道一研究员和段长山会长共同发起并组织了首次“周易与现代自然科学学术讨论会”(1989.5于安阳)和“周易与现代自然科学国际学术讨论会”(1990.10于安阳),并主编了《周易与现代自然科学》及《周易与自然科学研究》两本文集,尔后演变为一年一次的“周易与现代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至今已历经十三届,在国内外均有广泛之影响。
  李先生发表的《周易与新的自然认识体系》被评为优秀论文;《科学易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远景》被评为红旗渠杯现代易学优秀论文奖;由他主编的《周易与现代自然科学》被评为红旗渠杯现代易学优秀著作奖。
展开
内容介绍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周易热”,使人们对一向被称为中国古代“群经之首”的《周易》进行了重新认识,开展了热烈讨论。这次争论和以往不同的一个特点是参与此次讨论的学者有不少是主要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学者,他们着重于探讨现代自然科学和《周易》关系,并紧密结合当前各种实际问题(这一方向被称为科学易)。李树菁先生是在国内外最早倡导科学易的学者之一,发表了许多有关文章,对促进科学易的成长和发展起了十分重要作用。
  《周易》的主要内容归纳为“象数义理”四大部分。自大约1800年前王弼扫象(出象数而重义理)以来,对“象数”的研究因涉及“卜筮”而经常被忽视,甚至被多次“封杀”。在西学东渐;尤其进人二十世纪以后,学者多视“象数学”为异端邪说,很少学者去进行深人研讨。
  李老对当代自然科学,尤其一些科学前沿,有较为全面了解,并有多年从事与科学研究有关的实际工作经验。同时,他有厚实的古文修养,阅读了很多有关《周易》的古籍,这为他开展科学易打VT#L实基础。通过对《周易》三十多年的不懈研究,使他形成了许多宝贵的新思想、新见解,总结归纳在这本《周易象数通论》著作中。
  在以往科学易的著作中在涉及象数时主要是以西方正统科学(数学等)为准则,再对中国古代“象数”论述进行比较和解析。《周易象数通论》的创新特色在于:在历史地审视象、数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尽量恢复古人创建和发展的象数学的本来面貌、尽量以中国传统文化核心概念(易学)为准则,来论述象数的实质内容和在当代的应用。从而在全书中处处可见创新见解。
展开
目录
李树菁获2004莱布尼茨理学奖
《易学思维精华》修订版前言
李树菁先生简介

整理者的话
第一部分 开篇
第一章 绪论
一、科学易及其产生
二、科学易的历史地位及现代使命
三、科学易包括隐显两种物质状态
四、自然与文字记录的自然(自然科学)
五、科学易是文化发展正反合规则的产物
六、本书的结构和论述特点
第二部分  易象篇
第二章 古代的易象及其发展
一、秦代以前之易象
二、汉代的易象
三、魏晋南北朝的易象
四、唐及五代的易象
五、宋代之易象
六、明清之易象论
第三章 易象发展史中几个问题之讨论
一、连山、归藏、周易——兼论乾道易及坤道易
二、从卜筮之书到具体有丰富哲学内容的《易传》是怎样演化
三、王弼扫象问题
四、五行相杂之象
五、濂、洛、关、闽四派学说与陈抟之关系
六、《皇极经世》的象数思想与现代自然科学的关系
七、宋代以后易象发展更接近现代科学
八、王夫之的易象新论
九、杭辛斋对易象基本性质的论述
第四章  易象之分类
一、杭辛斋的易象分类
二、《说卦》广象与逸象统一分类诠释
三、现代自然科学中的易象
第五章  易象与科学、逻辑
一、周易中蕴含的科学内容(一)
二、周易中蕴含的科学内容(二)
三、易象数与逻辑
第六章  小结——文化发展的普遍规则
第三部  分易数篇
第七章 易数总论
  一、易数的产生与发展
  二、从易道看数学
  三、古今中外数学领域与形(即象与数)结构的发展过程
  四、易数无完备的公理系统
  五、易数空间
第八章 易数的性质
 一、易数对物的依赖性
 二、易数的自然性
 三、易数的直觉性
 四、易数与易象的互根性
 五、易数的拓朴性
 六、易数的内外性
 七、易数的离散性
 八、易数的逆向性
 九、易数的隐显性
 十、易数的节限性
……
第四部分 论文选篇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