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钱伟长文选.第三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10587056
  • 作      者:
    [钱伟长著]
  • 出 版 社 :
    上海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4
收藏
编辑推荐
    出版说明<br>    这套文选,精心收录了从1951年到2003年半个多世纪期间,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院士的重要文章和讲话稿,共175篇。其中,绝大部分文章曾经出版或发表过。现应广大青年学子的要求,也为了读者阅读的方便,我们对这些文章进行了细致的挑选和重新编排,并增加了钱伟长院士最新的文章或讲话稿,按时间顺序分成五卷本出版。<br>    钱伟长院士是老一辈的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文选里的著作集中反映了他对祖国的科学教育事业的真知灼见和热诚实践,对国家和民族在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等诸方面的专注和投入,其中有许多文章是他前瞻性的思考与探索的结晶。文章的字里行间洋溢着他和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之情,充分体现了他的拳拳爱国之心以及丰富的学识和坦荡的胸怀。这些文章或讲话,涉及到哲学、历史学、文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区域经济、城市建设、管理学、中文信息学以及教育学等方方面面,尤其是他和青年学子谈人生观、价值观,谈治学方法,谈成才,谈开拓创新的不少文章,值得广大读者慢慢品味和学习。当前,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在学习和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实践中,出版和学习钱伟长院士的五卷本文选,对于上海大学乃至全国的广大科技、教育工作者来说,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和现实指导价值。同时,这套文选的出版,也为钱伟长院士任校长的上海大学迎接十周年校庆带来了浓浓的喜庆色彩。<br>    在文选的编辑过程中,对有些文章和录音稿作了少量的文字修改,由于时间仓促,绝大多数文稿未经作者本人审定。<br>    上海大学《钱伟长文选》编辑委员会<br>    2004年4月
展开
作者简介
    钱伟长,上海大学校长院士。与钱学森、钱三强并称为“三钱”,他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著述甚丰,贡献卓越。
展开
内容介绍
    今年92岁高龄的钱伟长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钱伟长文选》收录了他从1951年到2003年间发表的重要文章和讲话稿,共175篇130余万字。其中,绝大部分文章曾经出版和发表过。文选编委会对这些文章进行重新挑选和编排,并增加了钱伟长最近的文章和讲话稿,按时间顺序分为五卷本出版。<br>    文章涉及到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如哲学、历史、文学、教育学、数学、物理学、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等诸多学科。这些篇什集中表达了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赤诚之心,如《关于中国留学生的一点历史反思》、《没有一个独立富强的国家就没有个人的一切》、《理想、信念与祖国》;表达了他关注科学和教育事业发展前景的热烈之心,如《20世纪末自然科学发展总趋势》、《对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些意见》、《振兴教育 刻不容缓》;表明了他专注经济、文化、环保等领域的全面的、均衡的、可持续发展的执著之心,如《区域规划的几个问题》、《对开发黄河三角洲的几点思考》、《致朱镕基总理的一封信》、《“华夏”的由来》。钱老的论述具有鲜明特色:真知灼见与忠于实践密切结合,未来的前瞻与历史的回眸紧密相随,勤于思考与勇于探索互为结晶。
展开
精彩书摘
<br>    学习之路<br>    同学们:<br>    我看我应该叫你们是同志们,不应该叫同学们。因为,你们是各种年龄都有,有夜大学的、有厂长班的、有总工程师班的,还有一些是其他方面的同志。很多同志在这里学了一年、两年、三年,还有五年的,你们在这里学习的情况,我是有些了解的,可是从来没有跟你们见过面,我觉得很不应该,觉得很遗憾。今天,我就来补这个遗憾,我首先向你们道歉,我这个校长做得不好。<br>    我们晓得你们的校风是好的,学风是好的。我们希望你们的良好学风在全体学生里头传播开来。学风里头最重要的一条是有责任感,学习不是为了个人的生活,不是为了混一张文凭,当然文凭也要的,没有文凭,现在的制度之下也行不通。我觉得作为一个公民,最重要的是对我们的祖国有责任感。我们的民族,说来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了,实际不止。我说四五千年是指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过去有一些人搞民族虚无主义,说我们历史记载的东西是叫神话,否定我们的历史文化;也有人说,我们过去四五千年里头,都是奴隶制、封建制。可是,我们的民族就是在这个里头成长起来的,我们是在跟这些落后于时代的政治制度不断作斗争中间成长起来的。我们的文化是独特的,曾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但时代在进步,我们现在有些落后,不过也不要自暴自弃。在一百年以前,我们在鸦片战争、中日战争中打了败仗。本来是关了门,夜郎自大。那时是不开放的,那个皇帝天朝,关了门是老子天下第一,结果跟人家一打仗,人家拿大炮把你大门打开了,一下子就垮下来了,从精神上面垮下来了,以为我们中国整个不行。那是一百年前,大批的学生出国留学,中国有梁启超、严复、谭嗣同、康有为等等。出国留学以后,发觉那一套制度不行,要改革,他们成了改革派。你要改革嘛总有人反对的,因此有了戊戌政变。留学生终究起了震惊的作用,搞出了一个中华民国来。辛亥革命牺牲了很多青年,多数是留学生,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全部是日本留学生,很多日本留学生偷偷地回来了,在各省市搞起义。当然,我们要认识到,以历史唯物主义看问题,他们的革命是不彻底的,是一个资产阶级形式的革命,因为他们没有重视这个资产阶级革命的一些基本东西,他们的革命形式上成功了,皇帝打倒了,可是封建意识在社会上没有扫除。一连十几年搞复辟,中间有袁世凯、张勋都是闹复辟的,出现了军阀混战的局面。这以后,又来了一个大的留学风潮。五四运动初期,喊的是科学、民主,这个民主是资产阶级民主,可是对于封建社会来说,它是一个进步。以后把马列主义引进来了,引进这些革命意识的人都是留学生,中间包括现在还在的聂荣臻同志、邓小平同志等等,当然也有资产阶级革命家,像胡适之。把马列主义引进来以后,引起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可是还是混战呀,因为革命的力量在那个时候还不够强大,资产阶级、帝国主义、封建思想的力量在社会上占很大的成分,因此知识分子又是极大地不满。在30年代、40年代又是大批知识分子去留学,我就是在这个潮流中出去的。我并不隐瞒自己的缺点,我是科学救国论者。我觉得,他们整天讲这些都没有用,人家的枪炮一来,我们一点办法也没有,所以我去学科学。这样的人很多,在40年代战胜了日本以后陆续回来了,有很多人参加了党的队伍,我们现在有很多学部委员都是在那个时期回来的。以后在党的领导下,革命成功了,才发现这个科学还是救不了国的,太理论了。那时主要学理论科学、数理化呗,数理化并不是完全没有用的啊!不过,要急于救国,要急于促进生产建立新的工业,数理化是不够的,不是没有用,是不够!因此党开始大量送人到苏联留学,那是50年代初期。现在我们学校各个研究所的中坚分子大部分是这个时期到苏联去培养的,相当多,我们学校就相当多。从说日文变成说英文、德文,后来说俄文,我们以俄文为主,学英文的转学俄文,我们现在还有一批老师是俄文老师。我那时已是45岁,我学俄文呐,不学俄文不行呀,有些参考资料都不认得,我要学习俄文,后来到了60年代我们开始关起门来了,什么文也不学了,留学生就慢慢不吃香了,甚至于在“文化大革命”中,留苏学生还倒了霉,叫修正主义苗子,我们这种人不叫苗子’叫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到了1976年以后,1977年、1978年’党中央在邓小平同志领导下拨乱反正,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英明决定’让大家看看国外是怎么样的。从此以后,掀起了第四个留学高潮’留英、留美、留法、留德等等,这一下我们英文人员不够了,所以现在我们很多外语老师有个名字叫俄转英,本来教俄文的转教英文了,那当然是年纪大了,转一个语言也并不是容易的,他们也是很辛苦的。<br>    为什么一个一个潮流要出去学,实际上反映了民族的一个意志,这个民族,只要一开门,就会发现我们落后于当时的时代。落后,现在我们都晓得落后,可是不甘心,因此我们出去都很简单,打定主意我出去几年,我学些什么,回来我干什么。我记得我们出去的时候,曾经有好几个同学立过誓的,说自己学好这门学科回来以后,这门学科用不着再送人出去留学了,留学是为了无须再留学,这是一个很鲜明的东西,决不是为了留了学以后,拿了学位,拿一个绿卡以后变成什么假洋鬼子了,我没有这个想法。当然我们有一个时期回不来,因为我们是穷学生,我们在国外做工作,一到胜利以后,大批地回来了,明知回来的日子很不好过,我们也晓得,蒋介石统治的味道我们都尝过,可是,我们就不相信这个社会不能改的,我们不改变这个社会,谁来改变这个社会,因此我们大批都回来了,甚至很多人是解放以后中美没有建交时一船一船地回来的,并不是一个一个回来的,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当然他们是“特嫌”了。中国知识分子有一个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承认落后,不甘落后,要解决这落后问题,宁愿牺牲自己在国外的舒适生活。老实说,我在国外的生活是非常舒适的,我就领导了600人的工程师的队伍,我就是做“洋官”的人,当然我是“技术官”,可我不希罕这个,我是为美国做事情的,我做出来的火箭导弹都是为美国用的,我干嘛,我要回来就回来了,1946年我乘坐第一条船回到上海。回来了当然是在蒋介石统治下,哪有好日子过?我第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一只热水瓶,其他没钱了,只一个暖瓶,就这么过的。我们很多人是这样回来的,但并没有对我们的民族丧失任何信心,我是赞成留学的,差,就得留学去学,可是留学的同志们应该懂得,自己负有民族的责任,学成归国应变当为国家建设作出贡献。去年我曾经到过英国,跟一批留学生讲这个问题,很多人为这个事情内疚,也包括我自己在内,我们流了眼泪,我闪是责任的,不要把责任推给别人,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也正是这种责任感使你们大多数人那么大年龄了还在学习,因为“文化大革命”耽误了大家。你们中有许多是厂里头负责的工程师,为了继续提高自己的业务,为了了解你们本行业先进的科技知识,愿意再做学生在这里学习,这种精神是很可贵的。
展开
目录
1986<br>《多学科学术讲座丛书》第三辑,序言<br>20世纪末自然科学发展总趋势<br>中小学教育的目标是对公民进行“通识”教育<br>在全国汉字输入方法评测工作开幕式上的讲话<br>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必须宏观综合平衡<br>从“七五”计划谈智力开发<br>杜绝作弊要从端正教育思想人手<br>学习之路<br>在中文信息研究会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的开幕词<br>培养全面发展的人<br>教学改革和实行聘任制<br>发展战略研究和系统工程<br>1987<br>关于中国留学生的一点历史反思<br>三个馒头的故事<br>谈教书育人<br>勇敢搏斗,抵达彼岸<br>D·伯努利<br>——《中国大百科全书·物理学(下卷)》词条<br>经典力学<br>——《中国大百科全书·物理学(下卷)》词条<br>力<br>——《中国大百科全书·物理学(下卷)》词条<br>《现代应用动力学》中译本序<br>关于滇西地区开发的若干建议<br>1988<br>科学和人类<br>《非线性力学新发展——稳定性、分叉、突变、浑沌》序<br>《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可行性定量分析》代序<br>富裕的贫困和贫困的富裕<br>——滇西地区开发初议<br>《唯物中文字典》代序<br>区域规划的几个问题<br>1989<br>《非线性奇异摄动现象:理论和应用》中译本序言<br>“书同文”是一份伟大的遗产<br>中国现代的语言文字问题和两岸关系<br>《中国历史上的科学发明》(修订版)绪言<br>振兴教育 刻不容缓<br>《钱伟长科学论文选集》自序<br>1990<br>怀念我的老师吴有训教授<br>没有一个独立富强的国家就没有个人的一切<br>在汉字现代化研究会上的讲话<br>重视发挥民主党派在地方经济建设中的作用<br>1991<br>《张佑启科学论文集》代序<br>《现代数学》序言<br>数学、力学与实践的关系<br>掌握武器,坚定方面,承担历史任务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