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临床预防医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040158671
  • 作      者:
    梁万年主编
  • 出 版 社 :
    高等敎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4
收藏
编辑推荐
    《临床预防医学》是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家庭医学学院在完成教育部世行贷款项目“以社区为导向的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一预防医学与全科医学有机结合的学科体系建设”的基础上编写的一本适合医学院校高年级临床医学生的教材,具有如下特色:以社区为导向、以预防为主线,结合全科医学临床实践开展预防医学教学,培养适合21世纪需要的、既精通临床医学又熟悉预防医学的高级实用人才;强调个体预防和群体预防并重,使临床医生能够向病人提供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的预防保健服务;以个体或群体的健康问题为切入点,根据疾病和健康问题组织预防医学教学内容,实现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有机结合;强化与社区卫生服务密切相关的临床预防的理念,提高临床医学生的预防保健能力。
展开
内容介绍
    《临床预防医学》主要是面向医学院校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目的是在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中开展“临床预防”的教育,使学生懂得在临床环境下,如何适宜地开展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导向的预防保健服务,强化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的临床预防观念。
    全书分为环境与健康、膳食与健康、疾病的临床预防、社区预防保健服务四篇共17章内容。第一篇环境与健康中主要包括生活环境与健康、环境灾害中的自救互救、生产环境与健康;第二篇营养与健康主要介绍了营养学的基本知识、营养因素与心脑血管疾病、食源性疾病以及社区营养的内容,将理论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第三篇疾病的l临床预防的内容主要涉及临床预防的基本概念,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
    预防、意外伤害的预防、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等内容;第四篇社区卫生服务与全科医学,内容涉及社区卫生服务概念、特点等,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评价、营销管理,全科医疗中的预防保健服务等内容。
    本教材在增添了新的内容的同时,又兼顾了卫生部医师资格考试大纲的内容,在阐明了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同时,又强调了实用性。它以医学生为主要对象,也可成为临床医务工作者、卫生保健工作者参考用书。
展开
精彩书摘
    (二)射频技术的应用
    1.高频波段的应用
    (1)工业上的应用在工业上应用最多的是高频波段,按其作用的性质可分为两类:①感应加热,利用中、长波波段的高频电磁场能量使导体或半导体本身发热,而达到加工的目的。包括高频淬火、高频熔炼、高频焊接及高频切割等。②介质加热,利用短波的高频电磁场能量对非导体进行处理。
    (2)无线电广播高频电磁波不集中在无线周围,而是以波的形式向周围传播,把信号传到目的地。
    2.超高频波段的应用主要应用于无线电通讯、电视、医学等方面。
    3.微波的应用主要用于无线电定位、导航雷达、无线电天文学、气象和环境监测等。
    (1)在农业上的应用微波分水仪,用于测量谷物的水分含量:储藏、加工、收购。干燥谷物和种子:御寒防冻、杀虫灭菌。
    (2)在轻工业上的应用控制烟丝的含水量并干燥烟丝、干燥木材、烹调食物、食物成分的提取。
    (3)在橡胶、石油工业的应用石油的脱硫、脱蜡;橡胶的预热与硫化。
    (4)微波化学煤的脱硫与气化。
    (5)医学理疗、针灸和微波CT技术等。
    (三)射频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高频电磁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低水平的射频辐射会改变细胞膜结构及功能,触发细胞反应。在极低频辐射的频率下调节振幅时,细胞膜易受低水平射频辐射的攻击,而频率高时,低水平射频辐射不能引起细胞膜的变化,射频辐射还能穿透细胞膜,可能引起细胞质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这些射频辐射导致的改变一旦发生,可能引起活细胞发生各种各样的生理变化,然后引起一系列的反应。
    (1)神经系统头痛、无力、嗜睡、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多汗、手指震颤。
    (2)心血管系统胸闷、心悸。
    (3)生殖系统月经周期紊乱、性欲低下、阳痿。
    2.微波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微波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是慢性、长期、功能性的。
    (1)对眼睛的影响(100 mW/cm。)  有关微波对眼部的损害,无论是职业接触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还是动物试验方面均已证实,高强度微波辐射会产生白内障,但低强度微波的慢性作用可否引起眼部损害尚无定论。一般认为,因晶状体本身无血管组织,故成为微波造成热损伤的敏感部位。较强的微波辐射会使晶体混浊以至于形成白内障(晶体里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水分,没有血管,可以吸收较多的微波能量,使晶体出现水肿);更强的微波会使角膜、虹膜、前房和晶状体同时受损,严重者可使视力完全丧失。微波白内障多发生在晶体后束皮质,先是在皮质部位出现点状、绒状后羽状颗粒或空泡,然后变为片状混浊,逐渐发展为白内障。
展开
目录
绪论
一、预防医学的概念、研究对象
二、预防医学发展史
三、医学模式与健康观
四、公共卫生措施与三级预防
五、预防医学与临床预防
六、全球卫生战略

第一篇 环境与健康
第一章 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第一节 环境与健康关系及其生态学基础
一、人类环境的基本构成
二、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三、当前主要的环境问题
四、人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
第二节 环境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一、环境污染概述
二、环境污染对人群的急性、慢性危害
三、环境污染的远期危害
四、环境污染的其他危害
五、环境污染的防治对策
第三节 环境对健康影响的研究方法
一、环境流行病学
二、环境毒理学
第四节 健康危险度评价
一、健康危险度评价的目的意义
二、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基本概念及组成
三、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应用
第二章 生活环境与健康
第一节 大气环境与健康
一、大气物理因素与健康
二、大气污染及其影响因素
三、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第二节 室内空气污染与健康
一、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
二、室内空气主要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
三、室内空气污染的防护
第三节 饮用水与健康
一、饮用水源的种类及卫生学意义
二、饮用水污染与疾病
三、水的净化和消毒
四、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第三章 环境灾害的预防、救灾和灾后防疫
第一节 概述
一、自然灾害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二、自然灾害救援的历史教训
第二节 灾害的救援
一、灾害救援概况
二、地震的救援
三、洪水、雷暴和泥石流的救援
第三节 自然灾害的防制
第四章 生产环境与健康
第一节 总论
一、生产性有害因素
二、职业性病损
三、职业病的诊断及处理原则
四、职业病的预防原则
第二节 铅中毒
一、理化性质
二、接触机会
三、毒理
四、铅中毒在不同人群分布情况
五、影响铅毒作用的因素
六、临床表现
七、诊断
八、治疗
九、预防
第三节 汞中毒
一、理化特性
二、接触机会
三、毒理
四、毒作用表现
五、诊断
六、治疗
七、预防
第四节 苯中毒
一、理化特性
二、接触机会
三、毒理
四、毒作用表现
五、诊断
六、治疗和预后
七、预防
第五节 农药中毒
一、有机磷农药
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三、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四、脒类杀虫剂
第六节 生产性粉尘
一、概述
二、硅沉着病
第七节 非电离辐射
一、射频辐射
二、红外线
三、紫外辐射
四、激光
第五章 社会因素与健康
第一节 社会因素的基本概念
一、社会因素的内涵
二、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作用规律和特点
第二节 社会经济与健康
一、经济发展对健康的影响
二、社会经济阶层与健康
第三节 文化与健康
一、文化教育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二、风俗习惯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三、宗教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第四节 社会网络和社会支持系统与健康
一、社会支持与健康
二、家庭与健康
第五节 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
一、社会心理因素分类
二、社会心理刺激的心理应付机制
三、社会心理刺激的评估

第二篇 营养与健康
第六章 人体对营养素的需求
第一节 合理膳食基本要求
一、合理膳食的基本要求
二、营养素需要量、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第二节 蛋白质
一、必需氨基酸和氨基酸模式
二、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
三、蛋白质推荐摄入量及来源
第三节 脂肪
一、脂肪的生理功能-
二、必需脂肪酸
三、膳食来源与参考摄入量
第四节 糖类
一、糖类的分类
二、糖类功能-
三、糖类膳食来源与摄入量
第五节 热能
一、人体对热能的消耗
二、热能膳食来源与需要量、摄人量
第六节 维生素
一、维生素A
二、维生素C
三、维生素B2
第七节 矿物质
一、钙
二、铁
三、锌
第七章 营养与疾病
第一节 营养与高血压、脑血管意外
一、原发性高血压
二、营养因素和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三、原发性高血压的营养防治
四、脑血管意外
第二节 膳食与高脂血症、冠心病
一、高脂血症
二、冠心病
三、营养因素对高脂血症和冠心病的影响
四、高脂血症与冠心病的营养防治
第三节 膳食与肿瘤
一、癌症的基本认识
二、致癌因素
三、症状
四、癌症对营养状态的影响及由于治疗癌引发的营养问题
五、预防癌症的饮食原则
六、癌症病人的饮食
七、饮食注意事项
第四节 膳食与糖尿病
一、糖尿病诊断标准和分类
二、糖尿病的流行情况
三、糖尿病的控制
第五节 膳食、营养与肥胖
一、肥胖的定义、分类及诊断
二、肥胖发生的机制、影响因素及分类
三、肥胖的流行病学
四、肥胖的危害
五、肥胖病的治疗
第八章 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
第一节 食物中毒概论
一、概念与分类
二、流行病学特点
三、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
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
一、概述
二、沙门菌属食物中毒
三、变形杆菌食物中毒
四、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五、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第三节 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一、动物性食物中毒
二、有毒植物中毒
第四节 食品生物污染的危害
一、真菌毒素污染的危害
二、“疯牛病因子”污染危害
第五节 食品化学污染危害
一、二恶英污染危害
二、N一亚硝基化合物污染危害
三、农药污染危害
四、食品非法添加物危害
第六节 转基因食品对健康影响
一、转基因食品定义及分类
二、转基因食品可能存在的对人体的危害
三、当前我国对转基因的安全管理
第九章 社区营养
第一节 营养调查
一、营养调查目的
二、营养调查内容
第二节 营养监测
一、营养监测目的
二、营养监测项目
三、营养监测计划及其执行
四、营养监测结果评价
第三节 合理营养
一、合理营养概念
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
第四节 社区营养干预
一、社区营养干预目标
二、社区营养干预内容
三、社区营养干预计划
第三篇 疾病的临床预防
第四篇 社区卫生服务与全科医学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