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学说的由来<br> 细胞学说被认为是19世纪三大科学成就之一。细胞学说和它的创始人施莱登和施旺的名字,远远超出了专门科学的范围。它的诞生不仅仅意味着一门新的学科迅速发展起来,而且由于它的内容与植物学、动物学、胚胎学、病理学、解剖学都有极为密切的联系,所以对这些学科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直接推动了这些相关学科的发展,直到今天,细胞学说几乎成为生物学、医学等各种学科的共同的理沦基础,成为世界统一性及其发展规律的辩证法的科学依据。<br> 施莱登1804年4月5日出生在德国汉堡一个医生家庭哩。他当了多年律师后,28岁才作为哥廷根的医学大学生接触到生物学。在柏林,他结识了发现细胞核的著名植物学家布朗。在布朗的影响下,施莱登开始研究植物的细胞形成及其作用问题。施莱登非常重视考察植物的发育过程。他深信,只有从对植物发育史的研究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正是在认真观察细胞结构的实验基础上,并在当时自然哲学思潮影响下,1838年,施莱登发表了《论植物发生》,提出了细胞是一切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细胞本身有自己的生命特征,植物体所有器官组织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等观点。他认为植物发育的基本过程,就是细胞形成的过程,细胞是一切植物借以发展的根本实体。这样,施莱登就提出了一个有关细胞的生命特征、细胞的生理过程以及细胞的生理地位的理论,从而建立起第一个较为系统的细胞学说。<br> 1838年10月的一天,施莱登与他的朋友—柏林解剖研究所的施旺共进午餐。施旺比施莱登小6岁,出生于德国莱茵河畔的诺伊斯。他是一个金匠的儿子。高中毕业后。他违背父母要他学习神学的愿望,执意去学医,他曾是著名生理学家约翰?穆勒的学生。在这天,施莱登向施旺谈起了植物细胞形成的过程,淡到核在细胞发育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