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在那!”不一会,就有人手指前方喊道。
一只离船大约五六百米的北极熊正在海冰上转悠,小小的脑袋,肥硕的身体,稳健的步伐。不久,船的左前方又发现一只北极熊,由于也离得比较远,显得很小。此时的雪龙号已经放慢了速度,并略微偏离航向,试图向北极熊靠拢。
雪龙号也引起了北极熊的兴趣。一只北极熊先是在海冰上走走停停,不停地东张西望,还不时向雪龙号眺望,接着就摇摇晃晃向远处走去。在海冰上转移时,看上去肥胖的北极熊身手敏捷,跳跃的姿势娴熟优美。
数十只白色的海鸥在上下翻飞。作为北极熊的“追随者”,北极熊吃剩的“食物”往往进了它们的腹中。
俄罗斯冰区导航专家弗拉基米尔判断,由于已经到了夏季,这两只大约2岁左右的北极熊是跑到“食物”丰富的海冰外缘带来觅食。果然,海冰间的水面上偶尔可以发现海豹翻起的漩涡,海豹是北极熊的主要食物。
“这还只是开始。”曾经三赴南极、两赴北极的首席科学家陈立奇说。据说北冰洋东部海域分布着数千只北极熊,平均每700平方公里有一只。
目击北极熊近一个小时后,雪龙号再次起航东行,前往下一个作业点。
即将驶出浮冰区之前,发现这里的浮冰几乎都是一种形状,类似椭圆形,往往是一个大的周围有无数个小的,不远处,一条优美的浮冰线格外清晰。专门研究海冰的孟广林说,这才是真正的荷叶冰。
没过多久,雪龙号冲出一条“雪路”,驶出了浮冰区。只见一条弯弯曲曲的白色浮冰线刻画在深色的海面上,格外明显。也许这就是在东南风的作用下,给吹在一起的。
期盼已久的北极熊第一次出现在中国首次北极考察队眼前,立刻成为雪龙号上的重大事件,使连日北极科考队被困冰区的沉闷一扫而空。新闻记者们各展神通。新华社对外部记者聂晓阳飞速写好了一篇特写《你好,北极熊》,一溜小跑到报房发稿,然后宣称“我是全船第一个发布这一事件的人。”
可报务员小龚当头给了他一瓢冷水:解放日报李文淇比你来得早。广播通知没有两分钟,他就来打了电话,直接用声音把消息报告给了报社。看来“姜还是老的辣”,李文淇50多岁,早年曾经去过南极,遇到突发事件和重大事件,颇有经验。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