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堆沤前首先要把禾草、青草等切成长2~3厘米的小段,水果及皮要剁成小块。其次,要进行筛选除去杂物,尤其是垃圾食用菌渣等,除去其中的碎石、泥沙、金属丝、塑料、橡胶、玻璃、瓦片等,因为这些东西蚯蚓不能吃。
加工好的饲料要进行堆沤发酵,这是养好蚯蚓的关键措施,也是蚯蚓能否充分利用各种饲料的决定因素。因为未堆沤或发酵不好的饲料用来养蚯蚓,蚯蚓不但不愿吃,而且往往在饲过程中因饲料发酵引起高温,产生有毒气体,导致蚯蚓受不良刺激而大量逃跑,甚至使蚯蚓中毒死亡。此外,饲料堆沤发酵的主要作用是让有机质腐熟,还可以利用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热杀死附着在饲料上的病毒、病菌及寄生虫和虫卵,以及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和适口性。这样,可以减少蚯蚓的病虫害,提高成活率。
饲料堆沤的具体方法:先将处理好的饲料混匀,然后加水使饲料的含水量达65%~70%(用手抓成团,放手散开.手指缝内见有水滴}n即可)。,加入1%生石灰,铺放在地上.不宜加压,堆放的长宽度不限,高度为70~80厘米,不宜太高,否则翻动不方便,而且易因本身重量的压力而压得过实,缺少孔隙,造成嫌气缺氧。但也不能堆得太低,致使发酵产生的热量易于散发。至于料堆形状,可以为圆顶或平顶状,外面覆盖草料或塑料薄膜,以防大雨的冲洗。一般第2~3天堆内温度明显上升,7~10天后进行翻堆。首先将堆料翻开平铺,使其降温及排出有毒气体,然后把料充分搅拌均匀,如上法堆好让其继续发酵5~7天后再进行翻堆,一般翻堆2~3次即可。不同的饲料堆沤时间不同,翻堆次数不同。如鸡粪的发酵时间最长,牛粪、兔粪、羊粪发酵时间较短。在不同气温下发酵时间也不同,夏天短,冬天长。如果堆沤时间短、翻堆次数少,往往导致饲料不能充分腐熟;相反,堆沤时间长、过度发酵,饲料中的养分和能量消耗过多,造成浪费。所以,要掌握好堆沤时间及翻堆次数。
饲料堆沤发酵的好坏可在发酵后进行鉴定。鉴定的方法有两种。
第1种是感官鉴定饲料的颜色、质地及气味。凡饲料色泽呈黑褐色或咖啡色、质地松软不粘手、无特殊气味者为发酵良好的饲料;相反,呈黑色、质地硬或粘成团、有刺激异味者为发酵不好的饲料,不宜使用。对发酵好的饲料用pH试纸进行pH值检查测定,如果pH值为6。7,不用进行调节。当pH值超过7.5时,可用醋酸作为缓冲剂,添加量不要超过饲料重量的1%。但当pH值低于6时,则可加饲料重量O.01%~0.05%的磷酸氢二铵,使饲料的pH值调至6~7。
第2种鉴定方法是生物鉴定法。即将经感官鉴定并pH值检测合格后的饲料制成养殖床,放人蚯蚓,如果在1~2分钟内有90%以上的蚯蚓钻人,取食一天内无逃跑、无异常反应,并无死亡者,则证明饲料已发酵处理好,可用来饲养蚯蚓。
3.饲养方法
人工饲养蚯蚓的方法很多,如盆养法、箱养法、池养法、大棚养殖法、大田养殖法等。采用哪种饲养方法要根据饲养目的和饲养条件而定,不能强求一律。下面介绍一些适于广东及南方各省蝎场养殖蚯蚓的方法。
(])盆养法。利用塑料脸盆,四周先用烧红的铁线钻上小洞,使其通气。底部亦钻上几个小洞,让其排出多余的水,但洞一定要小,不然蚯蚓会爬出去。将发酵好的腐熟料装入盆中,高度为盆的3/4,一般的脸盆可放蚯蚓200。300条,大的脚盆可放500~l000条。由于盆体小,盆内湿度和温度受环境影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如饲料易于干燥,温度高低变化明显。因此,在保证通气的前提下,盆口可加盖塑料薄膜,同时经常喷水,以保持盆内饲料的适宜湿度。或随着外界气温的高低经常移动放盆的地方,以调节盆内的温度。此外,盆养的饲养时间不宜太长,多以30~60天为宜。
这种饲养法简便,但饲养量不大,适于开始引种养殖时用。或者进行分群暂养蚯蚓以及进行各种测定试验。
(2)池养法。国内饲养蚯蚓多采用这种方法,建池养蚯蚓适用于室内外饲养。饲养池用砖块叠成长100厘米、宽50厘米、高30厘米的池。池内外壁不用水泥或石灰粉抹,以保持通气。池底可用水泥地板,也可用泥地面,但要打实铲子。每个池的四角底部留一小出水孔,但要用塑料网或铁丝网盖住,以防其他有害动物(如老鼠)人内危害蚯蚓,也可防止蚯蚓外逃。这样一个池可以放养5000—10000条蚯蚓。在投放的蚯蚓量不大时,可把池分隔成若干个小池,这样不
但便于饲养管理,而且还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池养蚯蚓也叮建成多层,进行立体式饲养,提高蚯蚓的单位面积产量。这适于大规模养殖。
室内建池饲养可以选择旧猪房、鸡舍,室内必须保持阴暗和潮湿。光线不宜过强,但要通风良好,以免影响蚯蚓的生长繁殖。
这种饲养方法能就地建池,投入少,管理方便,饲养量适宜,值得推广应用。
(3)土沟饲养法。这种方法与池养法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在场内选择痛光、潮湿、排水良好的地方挖一个池或一条沟,在四周筑起高出地面20厘米的土埂,以防止外面水流入。
4.蚯蚓种的投放
首先做好养殖床,它既是蚯蚓栖息之处,又是蚯蚓的 “粮仓”所以,养殖床对蚯蚓来说十分重要。将发酵腐熟的 饲料平铺在池内或盆内,不能压实,但要平整,不能高低不平,放人的饲料高度为10—12厘米。留下一定的空间,放人的饲料只占池或箱的7—8成,保证空气流通。
接着放人蚯蚓。蚯蚓应该是生长发育一致(即大小基本相同)、无病、身体健壮的,不能在一个饲养池内放人生长发育参差不齐的蚯蚓,这样不但不好管理,而且会影响蚯蚓的生长繁殖而降低产量。放人蚯蚓10分钟后要进行检查。把那些还未钻人饲养床的不健康的蚯蚓取出,因为健壮的蚯蚓早已钻人饲养床栖息了。
再次是放养的密度,即单位面积放养的蚯蚓总数。放养密度适宜,蚯蚓生长繁殖良好。如果放养密度过大,蚯蚓之饲相互干扰,导致蚯蚓增重慢,生殖力下降,病虫害蔓延,死亡率增加,幸存者逃跑。如果放养密度过小,产量低,又萨费了人力和饲养池(箱)。放养的密度取决于蚯蚓种类、蚓体的大小、饲料和技术以及饲养的目的。一般来说,作繁殖的种蚓密度宜小,而作为生产群的蚯蚓密度可大。另蚯蚓体大的密度也应该比蚯蚓体小的为大。一般赤子爱00每平方米放养10 000—20 000条。
……
展开
蝎子药名全蝎、全虫,属名贵动物中药材,用于治疗多种奇难杂症。同时,蝎子风味独特,具有清、香、鲜、酥、脆的特点,已成为餐桌上一道营养丰富、颇受欢迎的名菜。因而市场需求量大,饲养效益好。加上养蝎设备简单,投入可大可小,很适于家庭饲养。近年来,全国各地又掀起了养蝎的热潮,广东是养蝎得天独厚的地方,全省各地不少养殖户抓住了这个机遇及广东的优势,也大力发展养蝎,取得了好的成绩。
蝎子虽小,但它的生长速度慢,繁殖率也不算高,又要吃活的动物,这就给发展养蝎业带来了困难。再加上目前对蝎子的生物学特性、蝎子的病害和蝎毒的高纯度的提取等还未有深入的、系统的、配套的研究,因此增加了养殖的技术难度,这就存在风险。要解决困难、减少风险、取得好的效益,养蝎人员就必须加强科学知识学习,努力参与养蝎的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提高饲养技术水平。基于这一点,我们在多年的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的基础上,学习总结各地养蝎场的经验,编写成《蝎子高效养殖技术》一书。书中对某些养殖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提出了新的看法,供养殖户参考;本书的内容能结合南方各地,尤其是广东的气候条件特点阐述养殖技术;书中的内容能突出蝎子养殖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探讨。本书内容充实、技术全面、实用性强,文字通俗易懂,适合养蝎场的饲养人员、技术员阅读,同时适于大、中专学校师生阅读。
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书中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著者
2001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