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巴黎到月亮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214038846
  • 作      者:
    (美)亚当.戈普尼克(Adam Gopnik)著
  • 出 版 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5
收藏
编辑推荐
  戈普尼克的散文的出色之处,在于他选择独特主题的能力,从来没有人能想到,这些主题还能得到如此深刻的挖掘和思考……实际上,他具有洞幽烛微的非凡能力。
  ——《纽约时报书评》
  这本回忆录显然足以跻身关于巴黎的最出以杰作之列。
  ——《蒙特利尔报》
  该书幽默、睿智,充满感染力,足以令人深思巴黎之所以如此可爱的原因……他关于食物的几篇散文为我拜读过的此类文章中最出色的……难以言喻。
  ——《波士顿环球报》
  优雅的文体大家,隐喻的描述的大师。
  ——《论书》
  流畅、睿智、令人愉悦的读物,适合所有喜爱巴黎或者梦想旅居国外的读者……戈普尼克的散文达到了写作的最高目标:既给予我们以知识,又愉悦我们的身心。
  ——《图书馆学报》
展开
作者简介
  亚当·戈普尼克从1986年开始为《纽约客》写作,他为这家杂志写的文章两次获得了国家杂志随笔奖和评论奖,以及乔治·波克杂志报道奖。他定期为加拿大广播公司播音,并且还是《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美国文化类文章的作者。从1995年到2000年,戈普尼克居住在巴黎,在那里,《观点》周刊写道,“他的文章中的细节让你忍俊不禁,甚至法国人自己也没有发现那些关于法国文化的细节内容。”现在他和他的妻子玛莎·帕克带着他们的两个孩子卢克·奥登和奥莉维娅·埃斯美·克莱尔住在纽约。
  译者简介:
  晓征,192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外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英国华威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曾任教于东南大学外语系。主要译著有:《丘比特的狂野之箭》、《被奴役的性》、《从边缘到中心——女权主义理论》、《摄影简史》等。
展开
内容介绍
  被喻为“近年反映法国的最佳作品”。作者美国人亚当·戈普尼克曾举家居住在巴黎5年时间,充分感受法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作者运用《纽约客》杂志专栏作家的纯熟文笔,对法美文化展开一系列反思和分析。全书从袭由格特鲁德·斯泰因、欧内斯特·海明威等著名美国旅法作家的优良传统,从社会、文化、风俗、历史等多元角度对法国进行审视与阐释。作者游刃于现代美国文明与法国传统思想的缝隙中,寻求差异,发现共性,把日常生活小事抬升到文化比较的高度,全方位揭示法国文化的精髓。该书由一系列韵味深长的短文组成,典型的美国人一家在花都巴黎遭遇的苦与乐跃然纸上,夹杂点点精妙的文化感悟,读者读到会心之处,每每抚卷自乐。匆忙来去的生活中,不妨偷得浮生半日闲,和亚当·戈普尼克一起慢下脚步,在巴黎邂逅一场细腻的文人雅趣。
展开
精彩书评
  戈普尼克的散文的出色之处,在于他选择独特主题的能力,从来没有人能想到,这些主题还能得到如此深刻的挖掘和思考……实际上,他具有洞幽烛微的非凡能力。
  ——《纽约时报书评》
  这本回忆录显然足以跻身关于巴黎的最出以杰作之列。
  ——〈蒙特利尔报》
  该书幽默、睿智,充满感染力,足以令人深思巴黎之所以如此可爱的原因……他关于食物的几篇散文为我拜读过的此类文章中最出色的……难以言喻。
  ——〈波士顿环球报》
  优雅的文体大家,隐喻的描述的大师。
  ——〈论书》
  流畅、睿智、令人愉悦的读物,适合所有喜爱巴黎或者梦想旅居国外的读者……戈普尼克的散文达到了写作的最高目标:既给予我们以知识,又愉悦我们的身心。
  ——〈图书馆学报》
展开
精彩书摘
  1995年秋,就在我们搬到巴黎后不久,我和妻子玛莎一天在圣绪尔比斯街上一家商店的橱窗里看到一幅19世纪杜米埃风格的版画,但我现在认为那并不是出自杜米埃本人之手。画上画的是一辆火车正从巴黎的右岸向月亮驶去。这辆由一个蒸汽车头和六节车厢组成的火车正沿着一条非常陡峭的轨道向上行驶着。支撑这条轨道的两根又细又高的柱子似乎矗立在第五区的某个位置上(你可以看到不远处有先贤祠的轮廓),这条轨道径直向上一直到达云端里的那一轮满月。我想那两根柱子应该比看上去的要结实。火车在黄昏时分出发——应该是一次通宵旅行——然后越过地面上的人群,只有几个戴帽子的商人看着这辆月夜快车沿轨道行驶着,颇有兴趣,但并不惊讶。站台上有十三四个人——看起来大都是爸爸妈妈和孩子——每个人都跑来跑去地忙个不停,相互交谈、逗小孩、买下一趟车的车票或是做着巴黎人至今在站台上仍然在做的一些事情。售票窗口的字看起来像是这幅漫画的标题:“一条铁路:从巴黎到月亮。”从某一方面说,这幅漫画是在讽刺当时的股票市场和对铁路公司股票价格的操纵。(说明文字是这样开始的:“工业猖獗发展。”)但至少这幅画的魅力吸引了我们,因为它似乎代表了两种观念,或者是两个传奇故事,让我们想离开纽约,毫不犹豫地来到巴黎。一方面是19世纪对巴黎的旧观念,认为它天生就是一座摩登城市,在这里,未来一定会出现,就像一定会出现在纽约一样。如果一辆火车是驶向月亮的,那么它应该是从北站出发,上面满载着等车等得筋疲力尽的巴黎的孩子们。但这幅画也代表了另一种更加热切的联想,对一些美国人来说,它代表了一条连接地上的城市和天上的国家之间的道路。亨利·詹姆斯写道,美国人“非常容易认为巴黎是一座天堂城市”,尽管我们不是十分同意,但有的人真的认为在那里可以买到去往天堂城市的火车票。(本·富兰克林是这样认为的,除他之外还有格特鲁德·斯坦因和亨利·米勒。这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说这种设想显然是不真实的、甚至是幼稚得吓人,但至少不止一个人这么想。王尔德说,所有的好美国人死后都会去巴黎。我们中有些人则设法尽量早点到,以免拥挤。我从8岁开始就想到巴黎去居住了。
展开
目录
冬季马戏团
(一个美国家庭来到了巴黎,迎接他们的是炸弹和罢工,美好的时光里一切都发生了。)
巴黎到月亮
私产
罢工
冬季马戏团------圣诞日记1
远程错误
(移居变成了一种放逐和混乱,而卢森堡公园让人找到了平静。)
运动的规则
寒冷
两家咖啡馆的故事
远程错误-----圣诞日记2
对巴彭的纸上审讯
铁塔上的麻烦
从事物中学习
(食品、时装,和怪癖给在管理和文明之间的斗争中给他们上了复杂的一课。)
时装冲击
法国烹饪的危机
巴尼在巴黎
从物品中学习------圣诞日记3
罗基
一台描绘世界的机器
(在安静、沉思和历史揭开的悲剧中找到了平静。在为一个法国新生儿降临而庆祝的时候,一切情绪都是有意义的。)
世界杯,以及之后的事
巴尔萨保卫战
艾丽斯在巴黎
描绘世界的机器----圣诞日记4
一把樱桃
像国王一样
里兹的天使
最后一次骑马
相关阅读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