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阴翳礼赞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43446413
  • 作      者:
    [日]谷崎润一郎[著]
  • 出 版 社 :
    河北敎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2
收藏
作者简介
  谷崎润一郎(188-1965),日本唯美派文学大师,生于东京一米商家庭。谷崎的创作倾向颓废,追求强烈的刺激、自我虐待的快感,小说世界充满荒诞与怪异,在丑中寻求美,在赞美恶中肯定善,在死亡中思考生存的意义。他的散文世界则洋溢着浓郁的日本风,耽溺于阴翳的神秘、官能的愉悦与民族的风情。 代表性有短篇小说《恶魔》(1912)、《春琴抄》(1933),长篇小说《痴人之爱》(1925)、《卍字》(1928)、《细雪》(1942~1948)、《少将滋干之母》(1950)、《钥匙》(1956)、《疯癫老人日记》(1962),随笔评论集《阴翳礼赞》等。他的《源氏物语》口语译本(1934~1941)文笔明丽酣畅。1949年获日本政府颁发的文化勋章。
展开
内容介绍
  谷崎润一郎认为一切有阴翳才好,在随笔集《阴翳礼赞》中他表达了对东西方文化比较中进行的反思,回归传统的审美理念的愿望,对东方的庭院式的、孤寂的美有着独到鉴赏。他的文字优裕,从容,风趣,除了承继日本古典散文的传统外,也受到西方文学的影响。在这本书中,不光可以领略到他优美细腻的文笔,而且里面还有对中国文化,如京剧、饮食及趣味的细致刻画,于不动声色之中打动人。
展开
精彩书评
  译后记
  应谓渠先生之邀,着手日本近代文学大家谷崎润一郎的散文、随笔的选译已历时一年左右。刚刚接受任务时内心颇为矛盾,深知2000年对我来说各种任务纷至沓来,再加砝码,实感吃力;但是,谷崎润一郎的作品对我很有吸引力。不要说他的小说杰作,就是那些如行云流水的散文、随笔也很使人心醉。于是,我还是承担下来。
  也许是出于职业的习惯,我一边选读谷崎的大作,一边对他那些在东西文化之间探索,并将自己独特感受诉诸笔端的作品情有独钟。这些作品不仅可读性很强,而且谈得入情入理。
  我曾经在多处谈过我对世界各国文学发展的一得之见:“文学的发展是一种合力的结果,任何一个民族、国家在其文学发展过程中都是在与域外文学的矛盾、融合中而创新、发展。同样,作为个体的作家亦是循此规律前行。”谷崎润一郎作为一位学者型作家更是如此。
  正如日本著名学者吉田精一所说:“日本文学乃至于近代思想的最大问题之一是东洋与西洋如何调和或者说交融的。”(见《夏目漱石全集·别卷》,筑摩书房,15页)
  试如所知,日本自明治维新(1868年)之后,在思想文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东西文化(文学)激烈碰撞的时点,各种思潮纷至杳来。主张全盘西化,“脱亚入欧”者有之,作为它的反拨倡“国粹主义”者有之,有人主张将日语用英语取代或者用罗马字母取代日文,有人则固守日本传统文化,俨然是民族的卫士。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错综复杂的形势下,以森鸥外、夏目漱石为代表的作家、学者则选择了一条既积极吸收西方文化以改造、激活本民族文化,同时又时刻注意坚持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来过滤、选择异族文化的方略。森欧外在《鼎轩先生》中的一段话最充分地表述了这一主流方向。他说:“新日本是处于东洋文化与西洋文化交融的漩涡的国家。这里既有立足于东洋文化的学者,也有立足于西洋文化的学者。但他们都属于一条腿的学者。”“但是,时代要求另外一种学者,即要求把东西洋文化各作一条腿站立的两条腿的学者。”这些话,对于今天的中国读者来说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谷崎润一郎(1886—1965)虽然被称作“唯美主义”作家,但是,他整个创作也是在东西文化探索中前行的,只是不同时期表现不同而已。
  谷崎润一郎跟小说和汉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他升入国民高等学校学习之后,谷崎的恩师稻叶青吉在汉学方面给予了他极大影响。“这位先生是从师范学校毕业的,是很有朝气、上进的青年,经常将一本自己喜欢读的书揣在怀里走进教室。他的读书范围涉猎儒教、佛教,特别是对阳明礼学和禅学格外倾倒。从汉文学到平安朝、江户时代的文学及和歌、软文学作品均很热中。他不仅给学生讲王阳明、柴田鸠翁、铃木正三、西行、卡莱尔的作品,还讲《经国美谈》、《椿说弓张月》等小说,并且奖励把《太平记》《风月物语》等作品的优秀段落能够背诵的学生。”谷崎润一郎从十二岁至十六岁时在先生的这种很自由的教育方法的熏陶下,点燃起了对文学热爱的热情火焰,特别受到先生的宠爱,“一直到进入中学之后,还经常拜访住在芝的稻叶先生的家,受其指教、熏陶。”1899年他十三岁时,还在日本桥附近的贯轮吉五郎的秋香塾接受汉文素读训练。在1918年和1926年他两度访问中国,与郭沫若、周作人、田汉、欧阳予倩等中国作家有过密切的交往。他创作的《麒麟》(1910)《玄奘三藏》(1917)、《鱼、李太白》(1918)、《苏州游记》、《中国游记》、《秦淮之夜》、《南京奇望街》(1919)、《西湖之月》(1919)、《庐山日记》(1921)、《上海见闻录》、《上海交游记》(1926)等作品都是取材于中国典籍或以中国为舞台而写作的小说和纪行文。谷崎润一郎在日本近代作家中是位对当时中国文坛比较关注又比较熟悉的一位作家,特别是对刚刚起步的中国电影事业尤为关心。虽然他对中国文坛的了解不能说很深刻、全面,但对有些问题确实有独到见解,和其他日本近代作家相比是高出一筹的。
  ……
展开
精彩书摘
  毋庸赘言,国语是随同使它的国民一道在不断地成长、变迁,为此,吾人对汉字将来的命运不能未卜先知。即或持汉字早晚要灭亡,从现在开始就要加以限制使用之说者,我想至少在艺术方面这是个愚蠢的论调。在两千年前,对今日拉丁语的命运大为忧虑,但是普布利柳斯以拉丁文写出了美妙的诗篇,拉丁语即或成为Dead Language,“普布利柳斯”的艺术也是不朽的;即使汉字真的被埋葬了,李太白的诗也是永生的。因为诗人持有文字的灵魂,经他们使用的文字,即使在国语内消亡,也会获不朽的生命。吾人欲何,大可不必为汉字的寿命担心!
  谈起中国趣味,单是说趣味这话似乎无足轻重,但是它意外地与我的生活有着不解之缘。当下我们日本人几乎对全部的西欧文化兼收并蓄,看起来像是被其同化了。但是,我们的血管的深处被称作中国趣味的东西,仍然是意想不到使人吃惊的根深蒂固。近来,我对此颇有深刻感受。曾有许多人—我也曾经是其中的一员—的艺术落后于时代,为此而瞧不起它,对西欧的文化憧憬至极而且醉心于它,但这些人历经时日,结果又是日本趣味复归,于是自然又趋向了中国趣味,甚至认为这是平常至极的事。特别是飘洋过海的人在这方面更为突出一些。我主要说的是艺术家、文学家,但是在今天(作者写此文为大正十一年,即1922年。—译者)五十岁以上的绅士,多少有些教养的人所持的思想、学问、趣味等等,大都是以中国文化传统为基础而形成的。在政治家、学者、产业家中熟悉旧事的先辈或写写差强人意的汉诗,或习书法,可以说不喜欢书法、古董的人几乎没有。他们都是从孩童时代就从他们的祖辈开始学习中国学问,受其哺育而长大的。就是在一时崇洋媚外的时代,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再次向祖先传下的思想复归了。“当今,中国艺术的传统已在中国衰亡了。但是在日本得以保存。”这是一位中国人的慨叹,此事我是从一位友人处听来的。这句话确实反映了一定的事实真相。但是,就中国自身而言,现在中国知识阶级处在恰如日本的鹿鸣馆时代,是一时被欧美文化所束缚,我想不久肯定会出现国粹主义觉醒之时。在像中国这种具有独特的文化和历史,而且保守的国度里,我想这一点更是确凿无疑的。
  我对具有如此魅力的中国趣味,带有一种对故乡山河的憧憬之感受的同时,也有一种恐惧感。原因何在?他人如何不得而知,但对于我来说,它的魅力消磨了我在艺术上的勇猛,麻痹了我创作上的热情—关于这方面,留待日后详谈吧。中国的传统思想和艺术的真髓是崇静不崇动,我觉得这对我没有好处。
  对我本人来说,正是因为感受到它那特有的魅力,才更为对此诚惶诚恐。我在孩童时代就上汉学私塾,母亲教我以十八史略。这和在中学里所讲授的干燥无味的东洋史的教科书相比,那些充满生动故事和有趣逸话的汉籍,不知对孩子该有多大裨益,我始终这样认为。但从那以后,我真就去中国游历了一次。我虽然恐惧中国,但是在我的书架上关于中国的书在不断增加,虽然心里想着停一下,停一下,但是我经常打开二十年前爱读的李白、杜甫一看:“啊,李白、杜甫!何等伟大的诗人!莎翁、但丁真的比他们了不起吗?”每读他们的诗,我都为他们诗的美打动心扉。我转到横滨从事电影事业之后,住在竟是西洋人的街区,住在西洋式的馆舍里,但是,在我写字台左右的书架上,和美国电影杂志并列的是高青邱和吴梅林的作品。在我干事和创作感到身心疲惫之时,经常把这些杂志和中国诗人的诗集拿过来翻阅。当我打开各种美国电影杂志时,我的幻想飞向了好莱坞的电影王国,感到点燃了我无限的野心,但当我翻阅高青邱的诗时,哪怕只接触一首五言绝句,就让我沉浸于闲寂的境界,给我以往的野心之火和空想泼上一盆清水,使它降下温来。“何谓新东西,何谓创造,人的终极的心境,在这首五言绝句中不是已表现得淋漓尽致了吗?”我又处于这种感受之中。对此我颇为慌恐。
  我今后将向何方?—现在,虽然尽量在抵抗中国趣味,同时也有时时想看父母容颜的那样的心情,不知不觉、偷偷地又走向了那一边,而且是反反复复如此而前行。
  谈到厕所,给我留下印象最深,至今仍时时忆起的,是一次我在大和的上市进一家面条馆发生的事。突然感到便急,于是让人领着如厕,这样就来到了房舍深处紧临吉野川河滩的厕所。这一带临河的房屋都很划一,到了房屋的深处便分为上、下两层,楼下还有一个地下室。这个面条馆亦是如此。便所设在二层。当叉开两腿向下窥伺,使人头晕目眩,极目远望,河滩的泥土、野草、田里盛开的菜花、翻飞的蝴蝶、往来的行人,历历在目。需知,这个厕所是从二楼伸出一块,在河滩的悬崖上突兀出来的。我脚踏的木板下面,除了空气之外空无一物。我从肛门排泄出来的那些固体玩艺儿,从几十尺的高空降落,掠过蝴蝶的翅膀和行人的头顶,直奔粪池而去。它那飞掠下落的情景虽然清晰可见,但却没有听见如青蛙跃入水中的咕咚声,也未觉臭气升腾。
  首先,从如此之高处俯瞰粪池,全然不觉其脏。我想就是飞机的洗手间大概也不过如此光景吧。彩蝶纷飞于粪便降落区间,其下又是货真价实的菜田。试想哪有比这再潇洒、风光之厕所呢。不过,此情此景对于如厕者来说固然妙趣横生,受苦者却是下边的行人。因为这里的河滩宽阔,家家的后边自然也会有菜地、花园、晾晒场之类,人们也必然心神不安地提防着上边。但是,如果这里不立上一块牌子,写明“头上有厕所”,总会有人不留神,从它下面通过,说不定什么时候定会受到“豆沙糯米饭团”的洗礼呢。
  城市里的厕所在清洁卫生方面是无可争辩的,但是却毫无风雅可言。农村土地广阔,周围林木繁茂,为此,这里的厕所一般都和正房分开,中间以走廊相连。纪州下里的悬泉堂(佐藤春夫故乡的家宅)建筑面积虽然不大,但据说院子却有三千坪左右。我有一年夏天去过,看到庭院里有条长长的走廊通向远处,其尽头则是厕所,掩映在绿阴之下。在这里,臭味会立即消散于四面八方的清新空气之中,简直有如在凉亭里休憩时的爽快,岂有一点不洁之感。看来,顶要紧的是厕所一定要亲近土地,置于自然的怀抱之中。比如说置于草丛之中,可以一面仰视蓝天白云,一面如恭,对于这种粗犷、原始的厕所,真叫人心旷神怡。
  这是二十年前的事了。长野草风画伯从名古屋旅行归来,谈到名古屋这个城市的文化如今十分发达,市民生活的水准决不逊于大阪和京都。他的根据乃是他应邀到不同家庭做客时,从厕所的不同气味而得到的感想,依据画伯之言,不管怎样清扫的厕所,还是会有一点淡淡的气味留存。那是清洁剂的药味、粪尿的气味、庭院的野草味、泥土味、青苔味等的混合物,而且这种气味是每家各异,上等人家自然是上等味。为此,一闻厕所味即可大体想像出该家主人人品、生活方式、状况。据说名古屋上等人家的厕所,充溢一种高雅的气味。根据画伯之言可作如是观:便所之味也是会让人产生美好甘甜的回忆呢。比如说,久离故乡的游子回到故土之后,一进家门用厕所时,便会闻到昔日谙熟的气味,霎时涌出多少儿时的回忆,百感交集,一种“到家了”的亲切感油然而生。那些常去的饭店、茶室也同样会有这种感觉。虽然平日将它们忘却,但是突然来到这里并在这里如厕,立即会在脑海里浮现出过去的乐趣,慢慢回味昔日的浪荡情怀和花柳情调。说起来也许觉得可笑,厕所的气味真还可以起着镇静神经的作用呢。厕所是最适宜于冥思的场所,这是大家所共识的。但是,最近已成时尚的抽水马桶式厕所对此却不能奏效。尽管这里原因很多,但抽水马桶有保持清洁卫生的一面,然而却失去了草风画伯所说的上等高雅的气味,恐怕主要之点在于此吧。
  志贺君从已故芥川龙之介处听说他讲过有关倪云林的厕所的故事。倪云林被看作是中国少见的洁癖者。他让人把大量的飞蛾的翅膀收集于壶中,把它们置于厕所的铺板上,然后把粪便排泄在这上面。这即是以飞蛾翅膀代替沙土作为垫粪的替代物。飞蛾翅是种轻飘绵软之物,落下的“小豆糯米饭团”被掩埋在其中,使之不露一点痕迹。自古以来,把厕所之设备搞得如此奢侈者绝无仅有。粪池之类的东西,不管修造得如何美观,搞得如何卫生,但一想之下,还会涌出污秽之感吧。但是,飞蛾翅作了垫料,则是怎么想都很美了。试想,粪便从上至下吧达吧达地落下,呼地一下无数的彩翅如烟雾升腾飞飘,每一片翅膀都是透干的,片片闪烁着金黄色的光芒,像是无数极薄的云母断片聚合在一起。当有什么落在它们上面时,转眼间已被这些固体状物质吞没其间了。这情景任你如何施展想像的才能,也会与污秽不沾边。还有一点使人叫绝之处:搜集如此之多的飞蛾翅该费多少人工啊。在乡村的夏夜的傍晚,即使会有很多飞蛾云集,可是要达此目的,所需数量之大叹为观止。因为每次如厕,都要换上新的垫料,恐怕就要有许多人忙于此事,在夏天弄成千上万的飞蛾,把一年的用量贮足。可见,这是非常奢侈的事了,这是除了在古代的中国以外,大概别国难以企及的吧。
  倪云林可谓用心良苦,他是想让自己的眼睛绝对看不到拉的粪便。当然就是在一般的厕所,除非自己愿意看,否则也可以避开。即使不说“见到可怕物”也得说“看见脏东西了”吧。既然在亮亮堂堂可以洞观一切的地方,一时不慎目睹真情也是有的。为此想要不搞使之隐蔽的设备是办不到的。最简便的办法是使厕所的铺板下面搞得黑古隆冬的,这件事是举手之劳,只要把茅坑口的盖子弄得严严实实,不让一点光线进去就行了。可是,近来许多家庭对此颇有忽略。此外,还可以把粪池与茅坑口的距离拉开一点,使上面的光线无法射入。
  用抽水式马桶,自己即使再讨厌自个儿排出的东西也都历历在目。特别是不是西洋式的坐便而是日本式的蹲式便池,在未冲水之前那堆卷成一团的玩意儿就在你的臀下。这对于发现是否吃有消化不良食品倒是带来了方便,达到了保健的目的,但是细想之下,说句很不得体的话,我至少不想让如花似玉的东洋美人到这样的厕所如厕。万不得已贵妇人非用不可时,最好对自己屁股拉出的东西的形态一无所知才好,至少视而不见。因此,如果让我修建所喜欢的厕所,我肯定远离抽水式,而选传统的日本式厕所,而且使粪池尽量与便所持有一段距离,比如说设在后院的花园、菜畦为好。再者,让厕所的地面到粪池之间多少有些坡度,这样陶器管道就会把污物全部送到地方。而且在厕所的地面不必有吸收光线的粪池口,而是一片黑暗。这里也许会产生一种让你冥思,感到高雅的气味,但是绝无使你厌烦的恶毒。此外,因为不是从厕所下面直接掏粪,绝对不会出现在出恭时仓皇出逃的洋相。那些种菜莳弄花卉的人家都把粪池设在别处而得积农家肥之便。我想所谓“大正便所”该是这样的。如果身居土地宽裕的郊外,我建议您别用抽水式厕所而选择过去的日本式厕所。
  ……
展开
目录
一缕缕香语(代总序)  叶渭渠
阴翳礼赞
阴翳礼赞
做了父亲之后
我的初恋
诗与文字
创作时的心情
梅雨书斋寄函
看中国京剧有感
中国饮食
某时之日记
谈中国趣味
女人的脸
头发、帽子、耳环
阪神见闻录
都市风情
“9月1日”前后
关东关西味觉比较谭
说说关西女人
恋爱与色情
懒惰论
漫谈文房四宝
漫谈旅行
如厕记
短袖物语
关于我的《少年时代》
故乡
关于日本料理的摆放
忆京都
夏日小品
译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