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中国西部
我们在十七岁时干些什么?
一个人的时代
竟然打架
过 河
荒原上的女人
物证
岁兄
五十年代大学生活之“最”
——献给母校北京大学
剪鹰
屋溪河以北
看戏
思乡与蛋白酶
我与酒
初中毕业后
危险的戏剧性
船
沈阳最低价
剩下的事情
狂土
挽歌声杳
熟梦地
灵魂饭
怎能忘怀我的离开
僵硬
太祖母
荒芜英雄路
天地翻覆时
——海原大地震80周年祭
闲话章太炎
岁月之约
德之邻
话说张居正
天边外的书尘
信马由缰
莫须有与想当然
如何进入历史
——《触摸历史:五四人物与现代中国》序
我们的七九词语
把水搅浑与澄清
内容摘要
关于“纸生态”首先是一种阅读观,它是针对写作这一行为提出的。买一本书,与买一个杯子不同,我们不会等待一只杯子告诉我们什么。在阅读时,“自己”被出借给“他人”;在阅读时,书变成了一系列的词语、形象和观念;在阅读时,“我”被另一个人入侵了,思考“他”让“我”思考的道理,感受“他”让“我”感受的事情。“纸生态”倡导一种清醒的阅读,即希望所有的“出借”与“入侵”带给读者的都是清醒。因为智慧的找寻从来不在书中,而在我们自身。
其次,“纸生态”是一种写作观,它是针对出版这一现象提出的。古人崇尚口授,所以苏格拉底、基督、释迦牟尼、孔子都未留下文字,他们希望自己的思想活在弟子的头脑中。书的出现,第一次改变了写作的含义。写作不再只是一种记录的技巧,它成为一种复杂而独立的行为,有自己的历史,有自己的意志。今天,大量的商业出版再一次改变了写作,使这一行为变得可疑、合混。除了倾诉、使命等这些古老的含义外,写作更多的是指娱乐、游戏或兜售。“纸生态”推崇一种节制的写作,即在每一次写作时,写作者都应重新考察自己的欲望、需要和动机。因为出版不仅改变了整个世界,也改变了每一个写作者,和他们的每一次写作。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