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家狄拉克认为他的许多发现都得益于对于数学美的追求。<br> 1927年狄拉克研究电子波动方程始初,完全是出于数学形式美的动机.他曾回忆说:“……由此得到的电子的波动方程被证明是非常成功的:它导出了自旋和磁矩的正确性,这完美是出乎预料的.这项工作完全得益于对美妙数学的探索。”<br> 1931年狄拉克从数学对称美考虑,大胆地提出反物质的假说:认为真空中的反电子就是正电子。<br> 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安德逊(C.D.Anderson)终于在宇宙射线中发现了正电子,从而使狄拉克的假说从数学形式的美终于变成了物理世界的真。<br> 狄拉克还曾对麦克斯韦(J.C.Maxwell)方程组提出质疑,他曾经说:“如果一个物理方程在数学上看上去不美,那么这个方程的正确性是可疑的.”据此观点他首先从方程组的数学美的形式出发,然后准确地估量它的缺点,指出其数学形式不够完美的地方,再从数学上修正它,最后再次改进方程使之能够解释其物理含义,以适合现实客观世界。<br> 物理巨匠爱因斯坦的科学研究,也从数学美中受益匪浅,他认为:“理论科学家在探索理论时,就不得不愈来愈从纯粹数学的形式考虑——因为实验家的物理经验不能把它提高到最抽象的领域中去。”<br> 相对而言,某些自然科学中对真伪(美、丑)的辨别不如对数学美的判断那样容易,因而有时数学美成为衡量、评价某些科学理论真伪的一个尺度(请注意,这里仅是对某些科学而言).数学与物理密不可分,因而数学美有时就成为衡量物理理论美学价值大小的一个重要标志。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