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审美的悖反:先锋文艺新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1905458
  • 作      者:
    王洪岳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5
收藏
编辑推荐
    这是一篇写得潇洒自如、汪洋恣肆的博士论文,选题本身就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它的优点还特别在于贴近中国的现实——社会现实和文艺现实。作者从中国的文化背景、西方的哲学影响、文艺的自身规律来把握先锋文艺中存在的“审丑”的“感性”意义,表现出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探索问题的勇气。
展开
作者简介
    王洪岳1963年生,山东济南人,山东大学文艺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博士后。曾任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艺学硕士生导师,济南大学文学院学术委员,现为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文艺学硕士生导师、学术带头人。主要学术专著有《现代主义小说学》(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4)、《守望与袒露》(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发表学术论文、评论8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审美的悖反:先锋文艺新论》站在新世纪美学——感性学的角度,借鉴西方和中国古代审丑学思想,从先锋文艺的发生背景、美学取向、形式特征及审美价值等方面,对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先锋文艺进行了深入透彻的研究。该书认为,世纪之交的先锋文艺改变了中国两千余年的文艺发展之路,一改中国在虚假基础上的瞒和骗的文艺,其所提供的审美视角和经验在中国文艺学和美学——感性学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该书对先锋文艺的偏执倾向也进行了剖析和批判。该著观点新颖、大胆,敢于突破旧说,具有新锐的学术勇气和严谨扎实的学风,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先锋文艺美学特质的理论专著。
展开
精彩书评
    这是一篇写得潇洒自如、汪洋恣肆的博士论文,选题本身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它的优点还特别在于贴近中国的现实——社会现实和文艺现实。本文关于中国先锋文艺的一系列理论阐发,对于促进目前文艺理论和美学的学术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杜书瀛
    
    新时期以来,中国的先锋文艺存在着大量不和谐甚至反和谐的“审丑”现象,这是一个值得研究而又难以解释的学术难题。作者知难而上,力求在中国的文化背景、西方的哲学影响、文艺的自身规律中来把握这种审丑特征的“感性学”意义,表现出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探索问题的勇气。
    ——山东大学教授陈炎
    
    本书着力借鉴和运用哲学、文艺理论、心理学、符号学等多学科成果,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新观点,既突破旧论、独具识见,又能够自成系统。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王德胜
展开
目录
序言
Abstracts
前言
第一章  先锋文艺发生论
第一节  “先锋”的谱系学考察
一  “先锋”的演变
二  先锋在中国
第二节  先锋派与现代派的异同
一  异中之同
二  同中之异
第三节  先锋文艺的社会文化背景
一  异化现象
二  审美现代性
第四节  先锋文艺的哲学思想基础
一  理性与非理性
二  肯定与否定
三  伦理与宗教
四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五  语言论转向

第二章  先锋文艺感性学特征:审丑
第一节  审丑学扫描
一  中国的审丑意识
二  西方的丑学
三  审丑学界说
第二节  审美论与审丑学
一  当代文艺审美论
二  审丑学在中国的浮出
第三节  先锋审丑类型举隅
一  自然之丑
二  心理之丑
三  行为之丑

第三章  先锋文艺符号系统
第一节  叙述与内视角
一  叙述视角
二  感觉化叙述
第二节  变形与怪诞
一  变形
二  怪诞
第三节  互文性与元叙述
一  互文性
二  元叙述
第四节  反讽与戏仿
一  反讽
二  戏仿
第五节  词典式和狂欢化写作
一  词典式写作
二  狂欢化写作
第四章  一种新的戏剧观
第五章  先锋文艺价值论
主要参考书目
后  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