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美学的延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100049024
  • 作      者:
    张晶著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内容介绍
  《美学的延展》是由近年发表的论文结集而成,大多篇章我没有拜读。借此机会我通读了一遍,有的还反复地细读、玩味,深受启发,很多见解使我感到新颖,有深度,令我肃然起敬,此时的心情真应了《论语》中的一句话——“后生可畏”。我和张晶是新结识的朋友,是忘年之交。他的为人,我比较了解,而他的著作、文章,却读得很少,虽为朋友,尚未达到“以文会友”的程度。这一次阅读,以及作序,是我们“以文会友”的真正开篇。
展开
精彩书摘
  其实,陆机的“体物”思想,并不仅止于对赋的文体特征的标示,而且是贯穿于其<文赋>一种整体的观念。试读<文赋)之序文: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夫其放言遣辞,良多变矣。妍媸好恶,可得而言。每自属文,尤见其情。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故作<文赋)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论作文之利害所由,他日殆可谓曲尽其妙。至于操斧伐柯,虽取则不远,若人随手之变,良难以辞逮。盖所能言者,具于此云尔。
  陆机认为为文最大的难点在于“意不称物,文不逮意”。“意不称物”指的是作者之“意”不能与作为描写对象的“物”相符合,而文章又不能很好地表达作者之“意”。这里就指出了物、意、文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而“物”能否被准确地反映、摹写,成了作文的“利害”所在。可以看出,陆机在序文中所阐述的重心,并不在于作者棚何进行自我表现,抒发个人情感,而在于如何准确地摹写“物”的形态。《文赋》在论述创作过程时候一直是以“物”为焦点的。“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是说作者看到万物变迁之象而兴发创作激情;“情瞳咙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是说外在的物象在作者的头脑中纷至沓来;“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谓广阔的天地都可概括进形象,万物之象都可以描绘于笔端。“体有万殊,物无一量。纷纭挥霍,形难为状。辞程才以效伎,意司契而为匠。
  ……
展开
目录

自序
论中国古典诗歌中“理”的审美化存在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审美回忆
惊奇的审美功能及其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呈现
“自得”:创造性的审美思维命题
说“偶然”
审美感兴论
审美观照论
审美物化论
审美静观论
审美化境论
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感物”说
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体物”说
广远与精微——中国古代诗学的一对辩证命题
人兴贵闲——关于审美创造心态的一个重要命题
“神不灭”论与魏晋南北朝文艺美学中的重“神”思想
刘勰的审美意象论
刘勰的审美情感论
“澄怀味象”与形神之争
透彻之悟:审美境界论——严羽《沧浪诗话》新探
禅与诗三题
墨戏论
远:超然之美
现量说:从佛学到美学
宋诗的“活法”与禅宗的思维方式
论王夫之诗歌美学中的“神理”说
王夫之诗歌美学中的“势”论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