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诗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020056490
  • 作      者:
    (美)叶维廉著
  • 出 版 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编辑推荐
    唐诗、宋词独特的美感、韵味在哪里?应该从什么角度进行审美解读才能确保其百分之百的诗意不会丧失?该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解读视角,读后才知道,我们一直以来对唐诗宋词的误读已经使古典诗的美感大打折扣!叶维廉对中国道家美学、古典诗学、比较文学、中西比较诗学的贡献至今无人企及;他对中国现代诗歌的评论,也是分析入微,发人思深,极富创意。作为"台湾十大诗人"之一,叶维廉先生也是"用诗一样浓烈的情感投入中国特有的诗学、美学的寻索。"<br>    《中国诗学》(增订版)分为古典部分、传意与释意、现代部分三个板块,采用的不是教科书的写法,而是用通透、空灵、诗意之笔,超越中西的视界,揭示了中国古典诗歌、现代诗歌(包括台湾诗歌)、道家美学的奥妙与机枢。该书将学者的严谨和缜密和作家、诗人的优雅、灵性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展开
作者简介
    叶维廉,1937年生,广东中山人。先后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研究所,获英国文学学士、硕士学位,1963年赴美,1964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美术硕士,1967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哲学博士。后任加州大学圣地亚哥校区比较文学教授,并主持比较文学系前后几十年。1970年到1974年以客座教授身份返台湾大学,协助建立比较文学博士班。1980年到1982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学英文系首席客座教授,并协助该校建立比较文学研究所。20世纪80年代以来,他数度回大陆,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作家协会等处讲授比较文学和传释学。<br>    叶维廉早年即以诗享誉文坛,曾名列台湾十大杰出诗人之一。后转而从事比较文学、美学和文化哲学等的研究,出版中英文著作50余种,主要著作有《庞德的国泰集》、《中国现代小说的风流》、《饮之太和》、《比较诗学》、《历史、传释与美学》、《解读现代与后现代》、《与当代艺术家的对话》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诗学》(增订版)是中国古典诗学、比较文学领域的泰斗叶维廉先生的经典代表作。十几年来,无论在大陆还是在海外,都已成为普及性的经典读本。此书1992年由三联书店出版后,即成为大中学生学习、理解中国古典诗、现代诗的必读入门书、教辅读物,以及一些大学中文系的考研参考书。此次人民文学出版社新推出的增订版,在原版的基础上新收入了叶维廉先生的序言以及三篇最新诗论、美学文章《空故纳万境:云山烟水与冥无的美学》、《重涉禅悟在宋代思域中的灵动神思》、《台湾五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两种文化错位的现代诗》。
展开
精彩书评
    叶维廉是著名的诗人,又是杰出的理论家。他非常“新”,始终置身于最新的文艺思潮和理论前沿;他又非常“旧”,毕生徜徉于中国诗学、道家美学、中国古典诗歌的领域而卓有建树。……他的创作冲动、对文字的敏感、作为一个诗人所有的内在的灵视,决定了他无可取代的学术研究特色。他对中国道家美学、古典诗学、比较文学、中西比较诗学的贡献至今无人企及。
    ——北京大学  乐黛云教授
展开
精彩书摘
    苏东坡是中国少有的士人,他不但是个傲骨的政治家,为理想生命抗争数度流放而始终未失其道家逍遥之心,所谓“我坐华堂上,不改麋鹿姿”,“聊为山水行,遂此麋鹿性”,“平生寓物不留物,在家学得忘家禅” 。他在诗文之外,在绘画,书法(理论与实践)方面都是领百代风骚、扭转风味、品味的人物。而恰恰他同时也是王维的烟雨图和宋迪(首创《潇湘晚景图》打开亦以云山烟水为表达主体的《潇湘八景》的传统)的诠释者。后者牵涉了比较复杂的脉络,我们先寻索前者的迹线。我们用两段大家熟知的话开始,“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摩诘得之于象外,有如仙翮谢笼樊”(《王维吴道子画》),“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这里面有几个话题,第一个话题是,王维艺术高于吴道子是因为他的自然自发不刻意无匠气。“有如仙翮谢笼樊”,不为笔困,不为墨囚,可以说是最高境界的评价。第二个话题,“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里面的画是烟雨图,所以画中有诗的境界应该是王维的“山色有无中”这类感觉,王维的真迹已经看不到,我们可以在他的诗中或苏东坡的诗中找出蛛丝马迹。第三个话题,诗是文字的建构,文字是释义的媒介,画如何说话,能不能说话,是西方东方都需要分辨的美学问题,我曾在《出位之思:媒体及超媒体的美学》一文中细论过,在这里,在适当的地方会再度提起。第四个话题,苏东坡与司空图的关系,因为“象外”和“味”都出自司空图。苏东坡对云山烟水的着迷,随处可见:1、唐人王摩诘、李思训之流,画山川峰峦,自成变态,虽萧然有出尘之姿,然颇以云物间之,作浮云杳霭与孤鸿落照,灭没于江天之外,举世宗之。《又跋汉杰画山二首》2、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猗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水调歌头·董州快哉亭赠张屋全》3、云山烟水苦难亲/野草幽花各自春/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  《单同年德兴俞氏聚远楼三首》之一、江上愁心千叠山/ 浮空积翠如云烟/山耶云耶远莫知/烟空云散山依然/但见两崖苍苍暗绝谷/中有百道飞来泉/萦林络石隐复见/下赴谷口为奔川/川平山开林麓断/小桥野店依山前/行人稍度乔木外/渔舟一叶江吞天/……君不见武昌樊口幽绝处/东坡先生留五年/春风摇江天漠漠/暮云卷雨山娟娟/丹枫翻鸦伴水宿/长松落雪惊昼眠/桃花流水在人世/武陵岂必尽神仙/江山清空我尘土/虽有去路寻无缘/还君此画三太息/山中故人/应有招我《归来篇》   《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这些段落里充满了王维的回响,“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留醉与山翁”(《汉江临泛》)事实上,在第(2)例的诗里,“山色有无中”整句照录。意境是“旷望荡心目,澹荡动云天”(见王维《晦日游大理韦卿城南别业》),在第(3)例的诗里,他要达至云山烟水的境界的欲求跃然于纸。王维在《渡河到清河作》的视野也是苏东坡要印认的:泛舟大河里/ 积水穷天涯/天波忽开拆/郡邑千万家/行复见城市/宛然有桑麻/回瞻旧乡国/淼漫连云霞王维这首诗,先是平远的旷望“积水穷天涯”,是天水一色的无尽,才有“天波”的意象,舟进而“天波忽开拆”,再进见城市,再进“宛然有桑麻”,此时回头看旧乡国,“淼漫连云霞”,步步如电影镜头的转换,视觉经验如身临,而“积水穷天涯”“淼漫连云霞”都是引向玄远的冥思。我们记得苏东坡的《前赤壁赋》里泛舟不久,在一种独特状态的瞬间,能一触而发,做无限空间的延展,使经验和感受因之被提升到某种高度、某种浓度,使我们与物冥契,使我们仿佛神与物游: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至此,我们不难想起马远、夏圭、牧溪、玉涧以至日本承接发展的水墨山水画(包括潇湘八景的传统)所呈现的视觉展张的意味。P153-156
展开
目录
    增订版序<br>    古典部分<br>    中国文学批评方法略论<br>    中国古典诗中的传释活动<br>    言无言:道家知识论<br>    秘响旁通:文意的派生与交相引发<br>    中国古典诗中山水美感意识的演变<br>    严羽与宋人诗论<br>    重涉禅悟在宁代思域中的灵动神思<br>    空故纳万境:云山烟水与冥无的美学<br>    传意与释意<br>    与作品对话——传释学初探<br>    “出位之思”:媒体及超媒体的美学<br>    历史整体性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之省思<br>    现代部分<br>    文化错位:中国现代诗的美学议程<br>    台湾五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两种文化错位的现代诗<br>    中国现代诗的语言问题<br>    危机文学的理路<br>    漏网之鱼:维廉诗话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