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301036841
  • 作      者:
    申丹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4
收藏
编辑推荐
  《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第3版)》有两个主要目的,一为填空补缺,对于一些被批评理论界迄今忽略的问题投以了较重笔墨,而对于已引起关注的问题则论述从简或从略,二是旨在澄清一些迄今模糊不清的问题,主要是来自西方理论界的概念上和分类上的混乱。《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第3版)》材料引证丰富,辨析船长精微,很有深度和独创性。
展开
作者简介
  申丹,1958年4月出生于湖南长沙。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学士、英国爱丁堡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现为北京大学人文学部副主任、欧美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外语学院英语系教授(1993年始任博士生导师)。兼任英美《Routledge叙事理论百科全书》顾问编委、英国《语言与文学》杂志编委、英国《翻译家》杂志国际顾问委员委员。在国内外发表有关叙述学、文体学、翻译理论和文艺理论的论文七十来篇,其中二十多篇发表在美国和欧洲的重要学术刊物上。一本著作获第二届全国青年优秀社科成果专著优秀奖(最高奖),本书获第四届全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一等奖。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将叙述学研究与小说文体学研究相结合的专著。叙述学和小说文体学在当代西方小说批评理论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其研究成果深化了对小说的结构形态、运作规律、表达方式或审美性的认识,提高了欣赏和评论小说艺术的水平。本书旨在对叙述学和小说文体学的一些主要理论进行深入系统的评析,以澄清有关概念,并通过大量实例分析来修正、补充有关理论和分析模式。本书特别对这两个学派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与探讨,以帮助填补这方面学术研究的空白。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和中篇分别对叙述学的理论和文体学的理论进行了有独到见解和主板,下篇则系统探讨了叙述学的“话语”与文体学的“文体”之间的辩证关系,并从不同角度对两者之间的重合进行了深入研究。本书有两个主要目的,一为填空补缺,对于一些被批评理论界迄今忽略的问题投以了较重笔墨,而对于已引起关注的问题则论述从简或从略,二是旨在澄清一些迄今模糊不清的问题,主要是来自西方理论界的概念上和分类上的混乱。本书材料引证丰富,辨析船长精微,很有深度和独创性。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五节社会历史/文化文体学
  80年代初以来,受重视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的法兰克福学派,马克思结构主义,尤其是福柯的思潮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文体学家不再把语言视为一种中性的载体,而是视为意识形态的物质载体;不再把文本作为反映意识形态的一面单纯的镜子,而是把语言和文本视为意识形态和社会结构的产物,又反过来作用于意识形态和社会结构。他们认为,这是一种辩证的生产关系,语言与社会语境互为制约,互为实现,互为建构,加重了社会上的各种不平等和不公正的现象。从这个角度来看,文体学的任务就是揭示和批判语言中蕴含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这就导致了社会历史/文化文体学的诞生。
  英国文体学家伯顿是社会历史/文化文体学的开创人之一。她在1982年发表了一篇当时被认为颇为激进的文章,①文中提出(西方)人生活在一个阶级压迫,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的社会里。后浪漫主义经典文学中有很大一部分掩盖矛盾和压迫,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服务,而文学批评,尤其是文体学,则通过对这些文本的分析和欣赏成了为统治意识服务的帮凶。伯顿呼吁文体学家审视自己的研究,弄清楚它究竟是为压迫性质的统治意识服务的,还是对这种统治意识进行挑战的。她认为文体分析是了解通过语言建构出来的各种“现实”的强有力的方法,是改造社会的工具。文体学应具有社会批评性和社会作用,为逐渐消除社会上的各种不平等做出贡献。在伯顿看来,就阶级压迫、种族歧视、性别歧视这三种主要的不平等状态来说,性别歧视最为根深蒂固、广为弥漫,也是最难以察觉、顽固不变的。
展开
目录
前言
上篇 叙述学理论评析
第一章 叙述学有关“故事”与“话语”的区分
第一节 有关二分法
第二节 三分法商榷
第三节 “话语”与“故事”的重合

第二章 叙述学的情节观
第一节 为何“情节”这一概念已变得极为模糊?
第二节 故事范畴的情节研究
第三节 情节究竟处于哪一层次?
第四节 与传统情节观的差异

第三章 叙述学的人物观
第一节 “功能性”人物观
第二节 “心理性”的人物观
第三节 两种人物观之间的互补关系

中篇 文体学理论评析
第四章 文体学的不同派别
第一节 对不同派别的区分
第二节 文学文体还
第三节 功能文体学
第四节 话语文体学
第五节 社会历史/文化文体学

第五章 文学文体学有关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分
第一节 文学文体学的区分
第二节 结构主义诗学的区分
第三节 综合性质的区分

第六章 文体分析中的语言形式与文学意义的关联
第一节 从皮尔斯的批评看语言形式与文学意义的关联
第二节 从费什的批评看语言形式与文学意义的关联
第三节 语言形式与文学意义之关联的客观性

第七章 从劳治和米勒的重复模式看小说文体学的局限性
第一节 劳治的重复模式
第二节 米勒的重复模式

下篇 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的重合面
第八章 叙述学的“话语”与小说文体学的“文体”
第一节 “话语”与“文体”的差异
第二节 “话语”与“文体”的重合之处
第三节 导致“话语”与“文体”断裂的原因
第四节 近年来的跨学科分析

第九章 不同叙述视角的分类、性质及其功能
第一节 不同叙述视角的分类
第二节 全知叙述模式的性质与功能
第三节 第一人称叙述与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叙述在视角上的差异
第四节 从一个生活片段看不同叙述视角的不同功能
第五节 视角越界现象

第十章 人物话语的不同表达形式及其功能
第一节 人物话语表达形式的分类
第二节 不同形式的不同功能与特点
第三节 中国小说叙述中转述语的独特性
引用文献
索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