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意义的生成与实现:《礼记》哲学思想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100044405
  • 作      者:
    龚建平著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05
收藏
作者简介
    龚建平,男,四川宣汉人,1962年6月生。1983年6月毕业于四川南充师院,获哲学学士学位,1988年6月在陕西师大获哲学硕士学位,1998年6月于武汉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任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主攻中国哲学,特别是儒家哲学。已出版《梁漱溟哲学思想》(合著)等著作。在国内外各种杂志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礼记》是对中国传统社会与文化具有深远意义的经典儒家著作,但对它的专门研究本书属于第一部。本书对礼(乐)的哲学意义进行了深入探讨,打破了过去只限于制度、文化层等的研究传统,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br>    本书作者全面地研究了《礼记》文本及与《礼记》相关的先秦两汉文献,特别是郭店楚简等资料,从哲学问题的反思出发,深入探究了礼仪、礼制、礼文化的起源、结构、功能、价值,尤其是《礼记》的天道观、宇宙论、人生哲学、政治哲学,以及《中庸》的形上学与《乐记》的文化意义的解读,极富创见。<br>    该书有三大新见:<br>    首先,作者把礼视为承载着社会性的既有价值内容同时又充当中介的“密码”符号。<br>    第二,作者着力诠释了“礼乐相成”开显的人的意义世界。<br>    第三,作者透辟地说明了“礼”所代表的政治与“礼”政治学的内涵。<br>    除以上三点之外,作者有关“乐”与“情”的讨论也非常深入,发人之所未发。
展开
目录
小引<br>第一章 《礼记》的成书年代与思想定位 <br>(一)《中庸》等四篇作者年代推定<br>(二)《礼记》成书年代的分歧<br>(三)《礼记》成为公认的经典经历了一个很长的过程<br>(四)《礼记》篇章分类<br>第二章 《礼记》对礼的意义的阐释(上)<br>(一)《礼记》论礼的起源和“礼治”的根据<br>1 礼的起源与礼不忘本<br>2 人情三态与礼治<br>3 儒家礼治的基本原则<br>(二)《礼记》论礼的结构、功能与形式<br>1 礼的结构<br>2 礼的功能<br>3 礼的基本形式<br>第三章 《礼记》对礼的意义的阐释(下)<br>(一)《礼记》论儒家之礼的本质<br>(二)《中庸》在《礼记》中的地位<br>1 对“中庸”思想的理解<br>2 “中”之超越义<br>3 《中庸》在《礼记》中的地位<br>第四章 《礼记》的天道观和宇宙观<br>(一)《礼记》的天道观<br>1 先秦天道观的嬗变<br>2 《礼记》的天道观<br>(二)《礼记》的宇宙观<br>(三)《礼记》的天道观和宇宙观<br>第五章 《礼记》的人生哲学<br>(一)生命共存:“意义”与“感通”<br>1 意义的概念<br>2 横向同构:意义“共生”<br>3 纵向同构:意义生成<br>4 人生境遇:性与命<br>(二)修养功夫:“修身”与“慎独”<br>1 《大学》之道<br>2 修身为本<br>3 诚意、慎独<br>(三) 生命形态:境界及其外显<br>1 人生境界<br>2 生命形态<br>第六章 《礼记》的政治哲学<br>第七章 《乐记》及其文化意义<br>结语:礼乐教化及其边界<br>主要参考文献<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