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引言
第一编 引言
第一编20世纪中国小说与文化
第一章 小说史研究与文化意识
第二章 清末民初小说在文化上的选择与迷失
第三章 现代小说观念变革的文化原因和文化深度
第四章 鲁迅小说的文化内涵
第五章 “五四”小说流派的文化取向之比较
第六章 女性小说的兴起及其文化契机
第七章 郁达夫小说的文化心理素质
第八章 从文化视角看左翼文坛以及丁玲、张天翼
第九章 茅盾、巴金、老舍的文化类型比较
第十章 萧军、萧红文化素质之差异
第十一章 废名和沈从文的文化情致
第十二章 30年代上海现代派的都市文化意识
第十三章 光复前台湾小说的文化归属
第十四章 40年代文学中心的散落及赵树理、路翖、钱钟书作品的文化品格
第十五章 当今小说文化心理的大调整
本篇“后记”
第二编 京派与海派比较研究
第一章 “京派”与“海派”之争:文学史上因文化气候差异的一番“对打喷嚏”
第二章 还得从京剧流派谈起:且说慈禧太后的“伺候戏”和汪笑侬的“大改良”
第三章 一个巨大的时空距离:从《边城》的祖孙、黄狗到上海《夜总会的五个人》
第四章 在高等学府中保持“乡下人”的特种眼光:由北京郊外顽童入城的寄人篱下之感,说到湘西老兵盼望主人衣锦还乡的古老的梦
第五章 人性的和谐与庄严:废名从华中领略到的“美在自然中”的哲学和沈从文从湘西体悟到的“神在生命中”的哲学
第六章 现代人欲和兽欲的错综:回到刘呐鸥的《都市风景线》和施蛰存的《在巴黎大戏院》
第七章 都市文化的恐惧与悲戚:由施蛰存《夜叉》的怪异色彩联想到穆时英《公墓》的死亡意识
第八章 “用人心人事作曲”:京派作家的乡土抒情诗和人生抒情的小说体式的创造
第九章 从古井汲取清泉:京派作家上承屈赋陶诗和晚明小品的灵性,外借哈代、艾略特和拉马丁的山林河海的意趣
第十章 独辟蹊径与走入魔道:上海现代派对带有官能刺激性的都市现代人心理小说体式的探索
第十一章 霓虹灯下新视觉神经:上海现代派向日本新感觉派借鉴时髦的都市光色感应技巧
第十二章 理论家的释梦:一种是诗人泄露潜意识的隐秘朦胧的梦,一种是诗神亚波罗俯瞰众生扰攘而不为扰动的静穆甜蜜的梦
第十三章 夜阑梦残时际的劳燕分飞:在时代大潮流冲击下的上海现代派的昙花凋萎和京派的分解重组
第三编 流派、作家与文化
京派和海派的文化因缘及审美形态
京派小说的形态和命运
论海派小说
浪漫抒情小说的情感结构——重析郁达夫的《沉沦》《迟桂花》
萧乾小说艺术论
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面对都市炎症的文学创新和迷误
刘以鬯小说艺术综论
张恨水:热闹中的寂寞
道家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
当今小说的风度与发展前景——与当代小说家一次冒昧的对话
内容摘要
《杨义文存(第4卷)》所追慕的是这种开放眼光和伟大魅力,尽管它所做到的还非常有限。不过当作者从小说文本去考察文化心理,或从文化的角度考察审美的历史之时,我大抵上是采用一要辨析,二要兼容的工作原则的。作者和20世纪敏感的中国人一道,经历着文化冲突与审美选择的焦虑苦恼,期待着乘改革开放大潮而活泼起来的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达到自己应有的新的历史高峰。
本卷文存由三部分组成,第一、第二部分是已出版过的专著,第三部分是有关小说流派、作家、文化的论文选辑。
当国家要在困境中突围,要发愤图强之时,我们忘不了鲁迅那种犀利的锋芒;当国家要精诚团结,加强民族凝聚力之时,我们又岂能冷落了儒学的精华?只要我们能站在时代理性上详加辨析,除弊兴利,孔子文化和鲁迅文化也是相互沟通,并做到文质互补、刚柔相济,把它们中的优秀成分组合到现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结构中去的。我们民族在文化建设上是应该养成开放的眼光和伟大的魅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