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季羡林写真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1704657
  • 作      者:
    蔡德贵著
  • 出 版 社 :
    当代中国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编辑推荐
  季羡林先生被当今学人誉为“国宝”、“学界泰斗”。《季羡林写真》作者以一名季门弟子的独特视角,通过对季老浩如烟海作品的条分缕析及对季老本人的多次采访,再现了季老近百年漫长的坎坷人生、广博宏大的学术造诣以及浪漫多彩的生活情趣。作者在书中用相当篇幅描述了季老与一大批学界名宿如陈寅恪、郑振铎、冯友兰、朱光潜、胡乔木、臧克家及德国“博士父亲”之间的交往关系,感情真挚,力求从一个立体的层面再现了季老的人生情怀和道德文章。
展开
作者简介
  蔡德贵,1945年生。曾任山东大学《文史哲》主编、中国孔子基金会《孔子研究》主编。现任山东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巴哈伊研究所所长,兼任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宗教学会理事等。著有《阿拉伯哲学史》、《当代新兴巴哈伊教研究》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季羡林写真》作者以一名季门弟子的独特视角,通过对季老浩如烟海作品的条分缕析及对季老本人的多次采访,再现了季老近百年漫长的坎坷人生、广博宏大的学术造诣以及浪漫多彩的生活情趣。
展开
精彩书摘
  几字之师马景恭
  一个人的成才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出生在山东的思想家孟子,小时候是非常淘气的。他特别容易受环境的影响。是孟母三迁改变了孟子学坏的倾向。
  季羡林成才的第一个机会则是他的叔父季嗣诚给予的。
  季羡林,字希逋,又字齐奘,以名行。他乳名叫喜子,于辛亥(猪)年的闰六月初八日即1911年8月2日出生,后来因为阴阳历换算的时候,一个偶然的笔误,写成了8月6日,之后就以8月6日为生日。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这一错,使自己在世界上少活了四天。
  季羡林的家乡在山东清平县(现归临清市)官庄,这是当时山东有名的贫困地区。季家是一个破落的农户,形同贫农。祖父季老苔,父季嗣廉,母赵氏。叔父季嗣诚。祖父母早亡,他们留下了三个儿子,季羡林的父亲行大(在家族的大排行中行七)。两个叔父,最小的一个无父无母,送了人,改姓刁。剩下父亲和叔父两个人,上无怙恃,孤苦伶仃,寄人篱下,很难有吃饱饭的时候。饿得没有办法时,兄弟俩就到村南枣树林子里去,捡掉在地上的烂枣充饥。看来,乡下是待不下去了,待下去会饿死。兄弟俩商量了一下,决定到大城市里去找一条活路。
  最近的大城市只有山东首府济南。兄弟俩到了那里,正经是费了不少牛力,东奔西跑,拉过洋车,扛过大件,当过警察,卖了不知多少苦力,受了不知多少煎熬,但是只有叔父在济南好歹找到了一份工作,立定了脚跟,但也像是石头缝里的小草,竭尽全力挣扎着。于是父亲只好回家务农。叔父留在济南挣钱,希望早晚能混出点名堂来,即使不能衣锦还乡,也能让人另眼相看,也算为祖辈和自己争一口气。
  季羡林出生之后,家庭状况更加恶化。吃的东西越来越差,红高粱面饼子是家常便饭,硬得让人难以下咽。穷得买不起盐,只好在盐碱地上把土扫起来,放到锅里煮一煮,如此出来不少咸水,用来腌咸菜。这样的咸菜往往是又咸又涩,就着高梁面饼子,更加难以下咽。要是能吃到一点玉米面饼子,那绝对是稀见的珍品,季羡林为此会高兴得手舞足蹈起来。但为了吃到一顿玉米面饼子,季羡林还真得费点脑筋。过年时,吃一次白面馒头或黍米做出的黄色年糕,他简直眉飞色舞起来,就像是吃到了龙肝凤髓。
  季羡林小时候,在老家有两个要好的小朋友,一个叫杨狗,一个叫哑巴小。杨狗是1910年生人,这年是狗年,农村人家为了让孩子好养.便给孩子起一些猪啊狗啊的名字。哑巴小简直就没有名字,因为是哑巴的儿子,人们就把他叫哑巴小了。
  三个孩子都是穷人家出身,谁也不嫌弃谁,在一块儿玩的时候,总是很痛快。夏天是他们最高兴的时候,他们经常光着屁股在一起玩。村南头一户人家的屋后,有一个大水坑,他们每天的必修课就是一头扎进去,凫水摸虾,或者抓知了。他们不见不散,几乎天天泡在一起。
  杨狗从来也没有离开过官庄,他一辈子都是农民。他一直活到20世纪80年代。而哑巴小后来居然去当了山大王,练就了一身硬功夫,蹿房越脊,飞檐走壁。他杀富济贫,颇英雄了一阵子。有一次作案时.被官府捉住。在十冬腊月里,他被剥光了衣服捆起来,再倒上凉水。吊到大梁上,冻了一个晚上,竟然还活着。他被本村人视为英雄,因为他杀富济贫,但是从来不偷本村人家的东西。
  这个村子,住的大多是穷人。邻居家有认得个把字的。就算是村子里的文化人了。六岁以前,季羡林有一个老师马景恭先生。他教给季羡林的大概只不过几个字罢了。连《千字文》、  《百家姓》之类的东西,都没有教过。马老师可以算是一字之师,或是几字之师了。但是无论如何,他是季羡林可以称得上老师的第一个人。
  六岁的孩子,在村子里能干些什么呢?在这一年的夏天。季羡林常干的事情是:黄昏以后,他到苇子坑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夜晚和小伙伴到村子外去捉知了。他们在老柳树下,点上一堆篝火,然后将柳树拼命地摇动,树上的知了纷纷飞落到篝火里。他们乐得不知回家。也有时候,他会跑到水坑里去玩水,光着屁股在水里玩个痛快,连身上沾满了泥水也不在乎。
  就在这一年,他在济南的婶母回到了官庄。当时济南已经有些政局动荡了,清平老家的父亲,怕在济南的叔父出事,就赶着一辆马车,进了济南,想把叔父一家全接到清平避难。但到了济南一看,叔父正在黄河河务局上班,脱不开身。季羡林的父亲也不再迟疑,把婶母和秋妹接到了清平。季羡林的婶母到了清平所看到的,就是浑身泥猴一般脏兮兮的侄子,上树爬墙,追逐嬉闹。秋妹看到比自己大几个月的堂兄,也是一个光屁股下河沟洗澡的泥猴。婶母便和季羡林的父亲商量,这孩子在村子里这样下去,永远也不会有出息的,干脆让他到济南吧,或许还能成块材料。父辈老季家就他一个男孩,他是季家唯一的希望。父亲当即决定,等济南稳定下来,就把孩子送到济南。
展开
目录
一、启蒙之初/1
几字之师马景恭/2
投奔严而慈的叔父/5
从私塾到新式小学,为剽窃而感到羞愧/7
造反成性/10
开始对英语感兴趣/12
爱国教育/14
王岜玉老师的语言训练/20

二、学会用功/25
山东大学校长王寿彭的奖励机制/26
胡也频培养了文学兴趣/29
业师董秋芳/31
学无常师/35

三、结识师友/45
风华正茂/53
恩师教授/72

四、负笈游学/109
无奈之时/110
彻底性的学术训练/124
生活万花筒/140

五、归国际遇/155
受聘北京大学/161
组建东语系/176
笔耕的助手/189

六、回报社会/201
心系山东/205
情洒北大/218
不忘清华/221
有求必应/222
后记/227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