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你应该知道的欧洲史:插图珍藏本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1952987
  • 作      者:
    柯尊文著
  • 出 版 社 :
    九州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5
收藏
作者简介
  柯尊文,男,汉族,湖北黄石人,供职于湖北省少年儿童出版社,长期从事历史,特别是欧洲史研究,致力于历史普及读物创作。
展开
内容介绍
  欧洲,位于欧亚大陆的西北角,就像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半岛,但是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欧洲人在文学、艺术、科技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无与伦比的光辉成就。它对整个人类历史产生了无可更替的深远影响。《你应该知道的欧洲史》以公允和批判的眼光,讲述了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光荣与耻辱、中兴与败落,并且剖析了潜伏在所有悲欢荣辱背后的诱因。
  作者用一种近乎散文的恬淡笔去,将几千年内发生在欧洲的故事娓娓道来,纷繁复杂的欧洲历史在他的笔下变得豁然通晓。对于那些对欧洲历史有兴趣的读者朋友来说,将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好读本。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 欧洲,上帝的宠儿
  现在,请把你的地球仪或地图册放在面前,从这会儿起,我希望你和它成为亲密无间的朋友,在读我这本书时更要如此。
  把你的地球仪转动一下,找到欧洲,或把你的地图册翻到欧洲那一页——这项工作很简单,因为欧洲和我们亚洲同在一个大陆块上,说实在话,我不明白为什么一个大陆块会分成两个洲,要知道,其他各洲都是独占一块陆地,彼此之间有明确的分界线。也许是意识形态上的分歧,也许是人类根深蒂固的自我意识使然,也许还有其他原因,但是无论如何,这两个洲之间并没有什么清楚明白的分界线,何况这两个洲之间的交流由来已久,非其他洲可以相比,它们被分开只是人类脑力劳动的结果,而不是自然的鬼斧神工。
  这样做的结果是好是坏,难以定论,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它造就了世界上一个巨大的横跨两大洲的国家,那就是俄罗斯。
  好吧,现在让我们来仔仔细细地看地球仪(或者地图)。欧洲的北方,有一片海洋,那里常年冰冻,完全不适合航行,不过是捕获美味鱼类的好地方。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波罗的海,它是一个内陆海,被陆地或岛屿团团包围,只有一条小海峡通往大西洋。不要小看这个内陆海,它可是许多欧洲国家的生命线,像瑞典、波兰、芬兰等国家就靠它保持与外界的交流。
  欧洲的东面是一大片平原,这片平原一直延伸到太平洋,中间只有一座微不足道的小山,它的名字我们应该记住,乌拉尔山,于是,它被人为地当成了欧洲和亚洲的一段分界线。
  南面是人所共知的地中海,它就像一个大池塘,夹在欧洲、亚洲和非洲之间,也是一个内陆海,通过两条海峡分别与大西洋和印度洋沟通。地中海面积不大,但是它在人类历史上的地位却非其他任何海洋所能比。可以说,它是亚、非、欧三大洲文明的摇篮。不久,我们将会详细谈到在地中海四周发生的事情。
  至于西面,就是汪洋大海,在地中海仍是世界文明中心时,它所扮演的角色只不过是沿海国家的天然渔场,但是当远洋航行技术被欧洲人掌握后,大西洋文明的春天就到来了,而地中海真正地退化为一潭死水。
  请记住,这一章的名字叫“欧洲,上帝的宠儿”,如果你读到这里就打住,你会说我文不对题,但是请往下看,你就会发现我所言非虚。
  下面这个话题,地球仪或地图册仍然会派上大用场。如果你拿的是地球仪,那就好办了,请看一下世界上所有的陆地,你很快就会发现欧洲是所有陆地的中心,这是一种巨大的优势,因为欧洲比其他各洲拥有更大的世界性发展潜能。如果你看的是地图册,也许不那么直观了,因为地图册是平面图,它把欧洲放在了西北角,就好像欧洲是一片蛮荒之地,所以如果你看不出这一点,原因并不在你,因为我们的地图绘制者不得不这样干,为什么如此,你可以请教你的地理老师,他会用最简单的话语告诉你答案。
  如果你对各大洲的地理情况和气候有所了解,我下面的话题就会轻松得多。就这两方面而言,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其他一个洲可以和欧洲相提并论。
  欧洲内陆土地平坦,没有高原或高不可攀的山脉,即便是最高的阿尔卑斯山,也能通上火车,至于比利牛斯山,它只是把西班牙与欧洲内陆隔开,不会对整个欧洲产生大的影响。欧洲的气候宜人,其大部分土地处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关照”之下,一年四季温暖如春,人们的生活不是太艰苦,也不是太容易,既给人机遇,也给人挑战,这造就了欧洲人积极进取的品性。即便是处于北方的挪威和瑞典,也因为某些外来因素逃离了寒冷之困。来自美洲的暖流辗转几千公里,把温暖的海水送到了北欧,使这些北欧国家享受到了温暖海风的吹拂,并且造就了多个天然好渔场,为这些国家无法耕种土地的农民提供了生存机会。
  如果你对此仍然无动于衷,我可以作个比较。北美洲的格陵兰岛和挪威、瑞典同处于北极圈内,格陵兰岛除了为数不多的住在冰屋里的爱斯基摩人和同样为数不多的北极熊,再也找不到什么活物,冰雪下蕴藏的丰富矿藏也无法开采,而后两者却成为欧洲二流的工业国,其优质铁矿世界闻名。
  也许惟一可以和欧洲比一下的是北美洲,二者同样土地平坦,有很多内陆湖,有优良的港口,但是北美洲最致命的一点是自美国北部边境向南,两边海岸均被山脉封住,海洋水汽无法进入内陆。由于美国内陆河流如网、湖泊众多,因此这种情形并没有给美国带来太大的恶果。但是,美国南部邻国墨西哥却深受其害,墨西哥是一个高原,境内河流稀少,加上靠近赤道,成为一个多沙漠的国家,而整个欧洲没有一处沙漠。至于多山的亚洲、被大片沙漠覆盖的非洲、遍布高原的南美洲以及与世隔绝的澳洲,更无法和欧洲相提并论。
  再举一个事实来论证我的观点。欧洲的面积根本无法和非洲相比,但是其海岸线却比非洲要长。其良港数之不尽。这一点在远洋航行技术问世之前也许不值一提,但是在此之后却成为巨大的优势。退一步说,即使是在此之前,欧洲海岸比非洲海岸更适合捕鱼,所以当地人也多了一分生存机会。说句题外话,中古时代的北欧海盗之所以世界闻名,也正是因为北欧复杂的海岸线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藏身之地。
  总之,上帝为欧洲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也提供了更舒适的生存环境。因此,欧洲人才能取得其他各洲无法比拟的科技成就和艺术成就。
  这一章就在此打住,我不能在地理方面讲得过多,因为我写的是一本有关历史的书,因此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会提到地理方面的知识。 不过,我始终认为,历史事件总有其地理背景。 别忘了,带上你的地球仪或地图册,让我们揭开欧洲历史神秘的面纱。
  第2章 古希腊人的光荣
  在切入主题之前,我想先讲一个小故事。
  有一个西班牙学者去一个原始山洞中勘察古代遗物,他这项工作一直持续了许多年。1879年的某一天,他的女儿哭闹着要跟他一起去,这位慈爱的父亲便把女儿带去了。当这个小女孩进入山洞时,突然惊叫起来,原来,她发现石壁上画着许许多多的野牛、野猪和野鹿。而这位学者在这个山洞里工作了好几年,竟从没有发现这些“壁画”。这些粗劣且颜色各异的线条在他眼中实在是构不成任何图形,因为他脑子里带着根深蒂固的现代美术观念,但是小女孩则不同,这些幼稚的作品和她的童趣产生了共振。
  其实,很多历史真相都是人们在意外中发现的。
  正是这些数不清的意外揭开了欧洲历史的面纱。
  后来,不断有欧洲原始人的头盖骨、下颌骨或牙齿被人发现,通过研究,学者们也大致弄清楚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如果原始人的集居群落也可以被称为社会的话。
  现在我们大致可以说:原始人很矮小,身上长满了粗毛,手指很细,但是很有力,就像猴子的爪子,下颌突出,牙齿很尖利,居无定所。
  真的,我能说的就只有这么多了,至于他们被分列于哪一个人种,又有哪些后裔,后来建立了哪些国家,这些是人类学学者和考古工作者的事情,我无法谈得更详细,因为考古发掘所得的材料不足以让我有勇气把它们正式写在一本书上。
  但是无论如何,欧洲很早就有人类居住,他们在风雨飘摇中生存,延续着自己的生命,同时也在无意识地发展着欧洲文明。这一段时间很漫长,可能达到几百万年,我们很难想像衣不蔽体的原始人是如何躲过寒冷的天气和凶狠的野兽的,但是我们知道,至少有一部分人生存了下来。他们死后,骨骸散落于山洞中,还有些碎小的骨头成了化石,他们留下来的这些遗物无声地告诉我们当时生活的蛛丝马迹。如果他们发明了文字,一定会把他们光荣的生活史写下来,但是他们没有,所以几百万年之间的事情成了永远无法解开的谜。那就让我们跳过这几百万年的光阴,去谈一些我们基本清楚的事情吧。
  这得从希腊讲起。如果你很少看地图,可能很难一下子找到希腊,因为这个国家,这个创造了光荣的希腊文明的国家现在如此没落,以至于我们很少在报纸上看到它,也很少听闻它发生了什么事。
  但是你可以先找到地中海,在那里,最引人注目的是意大利,因为它的形状就像一只高跟鞋。好吧,现在好办了,由意大利向东,眼光跳过一小片海域,就坐落着我们这一节的主人公们生活着的国度--希腊。
  由于希腊有一大半领土伸入了地中海,其他地方则沿着地中海北岸铺陈开来,最远的地方距地中海也不过五六十公里,所以温暖的海洋温和地呵护这个幸运儿,使它成为欧洲人最早的乐园。
  不过,在这里有一个小问题:为什么欧洲最早的文明诞生于希腊,而不是其他面积比它大得多的国家?其实答案就在地图上。如果从希腊向东走,经过小亚细亚半岛,就可以到达巴比伦文明的发源地两河流域,往南航行,途经克里特岛就可以到达埃及。要知道,在远古时代,巴比伦文明和埃及文明相比于欧洲土生土长的文明,要先进得多。而希腊的地理位置使得它的古代子民能够轻易地接触到先进的文明,因此欧洲真正意义上的文明时代由希腊人开创也就不足为奇了。而位于这两种先进文明的交会点的克里特岛,则最早诞生欧洲的王国,这个王国以诺索斯为中心,希腊传说将其国王称为米诺斯王,因此这一时期的克里特文明又被称为米诺斯文明。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这些生活在希腊土地上的古代人民并非我们现在所说的“古希腊人”。如果说此时期的克里特人是土著,那么所谓的古希腊人就是外来入侵者,他们来自东方,从前过着游牧生活,当他们到达希腊时,便定居下来,以迈锡尼为中心,组建了一个王国,因此我们将这些人称为迈锡尼人。后来,与迈锡尼人属于同一民族的更多的游牧者涌入希腊,纷纷建邦立国。
  为了争夺对于地中海沿岸地区的控制权,这些小城邦之间纷纷大打出手,其中最为惨烈的一次是特洛伊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希腊各邦联合起来攻打位于小亚细亚半岛上的特洛伊城。特洛伊城是新近崛起的一个强大城邦,因此虽然希腊各邦联合起来,一时之间竟也无法破城,后来,希腊联军想出一个妙计,他们造了一个大木马,然后让许多勇士钻进木马肚子里,趁着天黑放在特洛伊城外。特洛伊人很惊讶,于是把大木马搬进城里,希腊勇士从木马肚子里钻出来,里应外合,一举将特洛伊城夷为平地。
  但是希腊人也元气大伤,大量士兵在这场战争中丧生,来自北方的多利安人趁机攻入希腊,虽然他们和迈锡尼人同属于一个民族,可是他们毫不留情地将希腊城邦一 一摧毁,而希腊历史也进入了新时期。
  我们能知道这一段历史,主要得益于《荷马史诗》。一直以来,人们都把它当作一部传说来读,但是有一个小孩,却不这样,他相信《荷马史诗》里面记载的历史确有其事,并且发誓要找到迈锡尼和特洛伊这些古城,这个人的名字叫亨利希·谢里曼。
  他出生于德国的一个下等家庭,年轻时候做了些小生意,但是如果长此以往,他永远发不了财,也永远实现不了自己的梦想,于是他漂洋过海去了美洲,去圆他的发财梦。果然,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积蓄了大笔财富,于是他就直奔土耳其(特洛伊城当时所在地)。
  当地政府官员听说谢里曼要发掘这些传说中的古城时,无不取笑他,并且劝他打道回府,但是谢里曼不为所动,最后取得了政府的发掘许可权。
  发掘开始了,首先是要找到特洛伊城的大致方位,关于这一点,《荷马史诗》里面语焉不详,只有极少数的关于城区附近地形的描述,谢里曼就只能凭着这些蛛丝马迹开展工作。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挖掘了很多地方,可是仍然没有找到特洛伊城的影子,而谢里曼的财富也消耗殆尽。事情到了成败的紧要关头。
  就在这时,谢里曼带领挖掘队伍又到了一个小山附近,他突然发现这座小山和《荷马史诗》里面的描述相当吻合,于是浩大的挖掘工程又开始了,不久一座座古城就展现在世人面前。与众多考古学家设想的不同,谢里曼在那里掘到的并不是粗糙的陶器或瓦片,而是精美的雕塑、珍贵的珠宝,还有华丽的瓶子。于是他设想,在特洛伊人之前,希腊地方生活着一个神秘民族,他们的文明在当时已经相当发达,后来,来自北方和东方的某些部落侵入希腊,将这一文明毁灭殆尽。事实上,他的猜测是对的,我在前面所讲的这些故事也基于他的发掘,后来加上考古学家的论证而得到确认的。
  接着,他又挖掘了迈锡尼城,同样挖掘到了数不清的金银珠宝。后来一个英国人挖掘了克里特岛,他的名字叫伊文思,相比谢里曼,他更像一个考古学家,所以他的挖掘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把出土文物分门别类地加以整理,并且写了一本书,对此进行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在谢里曼的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时,许多考古学家站出来说,谢里曼的工作不是发现,而是毁灭。谢里曼对此置之一笑,其实他可以说:“那好,那你们为什么不早点来呢?”我们承认,谢里曼本着好奇与寻宝的梦想开始挖掘,因此在工作过程中偏重于索求古器物,对许多建筑造成了灾难性的破坏,但是如果不是谢里曼拿出自己的巨额财富,自己找人去挖掘,我们要了解希腊半岛的古代真相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呢!谢里曼是一个实干家,而不是喜欢在报纸上大发评论的学者。
  可以说,古希腊人的历史就是这样被谢里曼和其他的许多后来者一点一点挖掘出来的,我今天之所以可以堂皇地将这些写成文字,也要真诚地感谢他们。
展开
目录
第1章 欧洲,上帝的宠儿
第2章 古希腊人的光荣
第3章 开创新局面的罗马人
第4章 耶稣与穆罕默德
第5章 法、英的崛起与纷争
第6章 挣扎于君权与教权夹缝中的德意志
第7章 十字军与意大利
第8章 俄罗斯的崛起
第9章 中世纪的骑士
第10章 中世纪的教士
第11章 中世纪的城市与商人
第12章 文艺复兴
第13章 航海时代
第14章 西班牙与葡萄牙
第15章 宗教与战争
第16章 荷兰与西班牙
第17章 日不落帝国
第18章 殖民非洲
第19章 陆上巨鳄
第20章 光荣的革命
第21章 大洋波岸的枪声
第22章 工业时代
第23章 法国革命
第24章 拿破仑时代
第25章 神圣同盟统治下的欧洲
第26章 意大利的新生
第27章 大器晚成的德国
第28章 俄国的坠落
第29章 大骚动
第30章 生活在巨人的阴影下
第31章 近代欧洲的文学和艺术
第32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33章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欧洲
第34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35章 战后岁月
第36章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