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日战争15年及其他:王维礼学术论文选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07308642
  • 作      者:
    王维礼著
  • 出 版 社 :
    中央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0.9
收藏
作者简介
  王维礼,1928年11月生,辽宁绥中人,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现代史学会剐会长,主要专著有《中国现代史》、《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和《中国现代史大事纪事本木》等多部,学术论文《试论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等数十篇。
展开
内容介绍
  《中日战争15年及其他》选编的文章,均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20年间公开发表过的,在编排上,以反映作者研究特点为原则,依文章内容适当归类集中,分为三个邵分。
  一是关于抗日战争史的研究。
  二是关于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的研究。
  三是有关历史人物的研究。
展开
精彩书摘
  《中日战争15年及其他》:
  试论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当时,西方报刊也故意耸人听闻地散布“第二次日俄战争”的流言,这不过是一厢情愿的挑拨手段。事实上,直到1934年初,美、英驻德、驻日大使已在报告和日记中认为:日苏战争很少可能。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也一再渲染反苏。历史的实际进程说明,日本进攻的战略重点始终在中国,所谓“反苏”,对于日本侵略者来说,在相当大程度上只是掩盖其起初战略意图的烟幕弹。其目的在于:第一,以反苏为烟幕,掩盖其独霸中国的企图,减轻列强对其施加压力,避免过早和过分地刺激英、美;第二,用以掩盖中日矛盾,模糊中国人民反日斗争的视线;第三,利用国民党的反苏心理,削弱中国一切反共力量的抗日情绪,鼓励他们反苏反共,阻止中国全民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九一八事变至今至今已半个多世纪了,人们在认识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问题上,还存在着很大分歧。原因是什么?这是值得深思的。
  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国民党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坚持“剿共”战争,出现了激烈的阶级厮杀局面,这种阶级矛盾尖锐化的表象,似乎掩盖了中日民族矛盾这个历史主题。多年来,人们总是以“围剿”和反“围剿”的斗争为主线来阐述这段历史,中日民族矛盾这一主要矛盾,反而不大为人重视。
  日本帝国主义在侵略中国过程中,曾经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手法。对东北三省和热河是用武力直接占领;对华北则以“自治”的形式,妄图不战而得,它表现出日本侵华的渐进性和阶段性的特点。人们在研究这段历史时,有时忽视了各个阶段的联系,认为侵占东北是一个阶段,分裂华北又是一个阶段,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又是一个阶段等等,这就容易割断日本侵华政策的一贯性和中日战争十五年的整变体性。
  在传统说法影响下,有人总是片面强调共产党政策的连续性,这样就出现了一个明显的矛盾:一方面,批判九一人事变后王明路线推行的关门主义策略的错误,一方面,又说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共产党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作为党的政治路线,怎能既是关门主义,又搞统一战线呢?甚至有的同志认为,如果否定1931年到1935年间共产党在统一战线策略上的一贯性,似乎就等于否认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者和组织者,就会有损于党的伟大、光荣和正确。这就提出一个问题,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上确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究竟是由王明路线的关门主义(有人称为下层统一战线策略)逐步“发展”和“完善”到全民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呢?还是对关门主义政策的批判、克服和纠正的结果呢?这个问题关系到关门主义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间的原则分歧,不应模棱两可。事实上,中国共产党只有在否定了关门主义政治路线之后,才能真正担负起民族斗争的领导者和组织者的责任。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伟大和正确,在于全党(包括“左”倾路线时期的中央)始终坚持反对帝国主义(包括反对日本侵略者)的立场和艰苦卓绝的斗争,从来都不是民族失败主义者。党的正确,并非是根本不犯错误,而是能自觉地从错误和挫折中汲取教训,最后确定正确的路线,引导革命走向胜利。
  ……
展开
目录
前言
试论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论抗日战争的开端
论七七事变的意义——纪念七七事变50周年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
国共两党政策研究
关于评价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的若干问题
关于中国抗日战争开端问题的研究——兼论九一八事变的历史地位
关于南京国民政府“安内攘外”政策的
评价
抗日救亡与“安内攘外”
抗日战争中的国共关系与中国政治前途论纲
国共合作与抗战建国
近代中日关系的历史反思
历史反省与“光明的日本”
攻击教科书的逆流与藤冈信胜——日本政治右倾化剖析之一
以史为鉴与中日友好
现代中国爱国主义的历史经验
从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
党人的伟大创举
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及其理论意义
军阀争斗和“联省自治”的政治思潮
20世纪20年代初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
陈独秀评价的评价——兼论五四时期陈独秀的历史地位
评瞿秋白和《多余的话》——兼与《重评“多余的话”》商榷
应当全面评价瞿秋白
再评瞿秋白的《多余的话》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卓越领导人瞿秋白
中国现代史人物评价问题刍议
不能任意改动历史资料——与彭江流同志商榷
重读方志敏烈士的《可爱的中国》
“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的刘伯坚
纪念王希天学习王希天
论王希天的历史地位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