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清史拼图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7133031
  • 作      者:
    刘家驹著
  • 出 版 社 :
    山东画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所探讨的不是清史的细节,但却是清史上的关键问题。本书集结作者曾任刊物所发表的十三篇文章,介绍清代的奏折、马政、秋弥、剃发、服饰,科举等制度,研究其缘起及形成经过,并专文探讨乾隆及香妃。此外作者参考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宫中档及其它丰富的史料,从旗人生计着眼探讨顺治年间的逃人问题,其它如清初汉军的肇建、《四库全书》,修书秘辛与禁毁书籍,以及英使马戛尔尼觐见乾隆所引起的问题等都柯详细的论述,广泛地从政治经济、文化及对外交涉等方面探求乾隆朝盛极而衰的原因。
  本书对于了解清初的政治、军事、经济、社会,一窥清初皇帝的行事作风。以及探求清代的中衰原因等,都有很大的助益。
展开
内容介绍
    《清史拼图》集结作者曾在刊物所发表的十三篇文章,介绍清代的奏摺、马政、秋狝、薙发、服饰、科举等制度,研究其缘起及形成经过,并专文探讨乾隆及香妃。此外作者参考故宫博物院藏宫中档及其他丰富的史料,从旗人生计着眼探讨顺治年间的逃人问题。其他如清初汉军的肇建、《四库全书》修书秘辛与禁毁书籍,以及英使马戛尔尼觐见乾隆所引起的问题等都有详细的论述,广泛地从政治经济、文化事业及对外交涉等方面探求乾隆朝极盛而衰的原因。
展开
精彩书摘
  清朝的奏折制度,大体沿袭明朝,也有
  其因革损益而独创的部分。奏折制度仍以
  公题私奏为原则,公事用题本,私事用奏
  本。但一个大臣的“私事”与“公事”有时
  实在很难明显地划分,甚至连曾任浙江巡
  抚,为雍正皇帝所宠信的大臣李卫,也曾误
  将“公事”用奏本奏报,而受到斥责。题本
  与奏本最显著的不同,是题本上盖有上奏
  人的职衔关防。奏本或奏折因系大臣以私人身份上给皇帝的报
  告,所以在封面上不盖关防。题本因系公事,可以动用兵部所
  颁发的火票,以驿站传递,由通政司转呈。奏本因系私事,则
  由大臣的家人直接呈送宫中,非不得巳,不能动用兵部的火票。
  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宫中档案,就是内外大臣以私人身份上给皇
  帝的奏本或奏折。保存题本最多的则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
  言研究所,这批档案当时差一点就被做了纸浆,是创办史语所
  的傅斯年先生,以两万银元抢购的。所谓内阁大库的档案,指
  的就是这批档案。当时与甲骨文、汉简,以及敦煌的收藏,被
  称为史学界四大重要发现,是轰动学术界的大事。
  满清入关定都北京后,为了便于统驭满汉及蒙古大臣,了
  解各地方的情形起见,特规定地方上的封疆大吏,如总督、巡
  抚、布政使、按察使、学政,与武职官员如提督、总兵、八旗
  都统及各地驻防的将军等,均得以私人身份向皇帝奏报事情。道
  府等以下的官员,非经特别恩准,是没有此项上奏权的。这是
  皇帝与大臣间秘密通讯的一种方法,大臣借着奏折将其所见所
  闻的地方情形,报告给皇帝,皇帝借着朱批将其旨意谕之臣下,
  所以这一类的奏折,也可统称为“朱批谕旨”。奏折制度,对皇
  帝而言,可以不出宫“门”,“能知天下事”。对大臣而言,上奏
  权使其成为皇帝的“股肱耳目”,是义务,也是权利。
  为了缜密起见,当总督、巡抚
  上任之时,皇帝即赐以报匣若干,
  准许他以私人身份向皇帝报告事
  务。此报匣有二把钥匙,一把随同
  报匣赐给大臣,一把则由皇帝亲
  自保管,所以只有皇帝及上奏之
  大臣才能开启报匣,其它官吏不
  准也不能开启报匣。奏折的书写
  须正楷,不能潦草,而且怕泄漏机密,奏折要大臣亲自书写,不
  能假手于幕府人员。皇帝看过奏折后,也亲自用红笔在上批示,
  称为朱批,也不假手于亲信大臣。康熙皇帝曾有右手受伤,用
  左手执笔亲自批示的事。由此可知,康熙皇帝对奏折制度之重
  视。经皇帝阅过朱批的奏折,再发还原上奏大臣阅看保存,雍
  正即位后,即谕令内外大臣等将他们所保存的朱批奏折一律缴
  还宫中,不能抄写、存留、隐藏,或焚毁,否则“断不宽宥,定
  行从重治罪”。从此朱批奏折的缴还就成了定例,“缴批”二字
  也变为专有名词。博物院所藏的宫中档案,就是大臣等缴还宫
  中的奉折。
展开
目录
序言 清史上的关键问题
一 奏折里的玄机/1
皇帝与大臣间秘密通讯的方法/1
朱批的繁简与皇帝的勤惰/3
奴才与三跪九叩/4
民本的思想与雨水粮价的奏折/6
密折与朕安/8
二 来如闪电去似狂风——从历史观点谈马/11
马及其代表的游牧文化/11
秦筑长城功不补过/12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1 3
汉胡文化交流突厥归顺唐朝/15
清初的马政与马数/16
乾隆爱马郎世宁画马/18
伯乐相马千里马常有/19
三 木兰秋■/21
木兰秋■的围场/21
骑射与木兰秋弥的妙用/22
秋弥行围与讲武/23
哨鹿与余兴节目/25
《木兰秋弥图》/26
四 束发与剃发/27
束发与披发/27
剃发与辫发/28
三令五申的剃发令/28
最后一道剃发令/31
汉人的反抗剃发/32
五 明式衣冠汉式裳——清代服饰的多元化/33
服饰与生活方式/33
服饰与生存环境/36
繁琐的清朝服制/38
多元化的清代服制/43
六 百岁观场童子试——科举奇谈/49
七 十全老人与香妃/55
十全与六全/55
十全的评估/57
十全老人与香妃/58
香妃与容妃/59
郎世宁的乾隆后妃像/60
八 千叟宴与多宝格——乾隆皇帝这个人/63
幸运的乾隆皇帝/63
乾隆的南巡及其身世/65
干叟宴与万寿圣节/67
专利的多宝格/69
九 《四库全书》修书秘辛/71
全书3461种/71
干字值二钱五分银/74
一人记过3’728次/76
乾隆毁书三干余利/79
十 清初汉军八旗的肇建/81
引言/81
汉军八旗与奴隶/83
汉军八旗与辽沈降民/91
汉军八旗的肇建与皇太极的集权/93
十一 顺治年问的逃人问题/99
逃人的由来/99
奴隶逃亡的原因/103
督捕逃人之法令/106
旗人靠奴隶资生/112
捕逃与捕逃机关/120
结语/121
重要史料/122
十二 清高宗纂辑《四库全书》与禁毁书籍/127
搜访遗书与纂辑《四库全书》/127
查缴销毁违碍书籍之标准与文字之狱/135
限期查缴销毁违碍书籍/146
展限与无限期查缴销毁违碍书籍/152
结语/169
十三 英国首次派遣使臣马戛尔尼来华
觐见乾隆皇帝所引起的问题/183
引言/183
中、英冲突之基本心态与原因/184
曲加体恤隆重接待英国使臣/189
礼仪问题之争执/193
英国使臣“双膝跪”呈国书/201
英使之目的与任务/205
结语/215
附表 被审理的一些逃人的详情表/225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