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br>第一节 研究课题的进出<br>第二节 若干研究视角的回顾与反思<br>一 社会经济的视角:以资本主义萌芽为中心的追寻<br>二 近代化/现代化的视角:西方冲击与中国反应模式及其消解<br>三 社会的视角:一个多元的结构<br>四 世界的视角:一个整体的概念<br>第三节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内容<br>一 整体世界——多元社会的研究取向<br>二 本书的基本内容概述<br>第一章 人口流动及其社会影响<br>第一节 社会发展与人口流动<br>第二节 成、弘以后社会的变化与人口分布<br>一 成、弘以后社会变化要求人口流动<br>二 晚明人口的地理分布与时人对策<br>第三节 晚明生产力的发展与人口流动趋势<br>一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r>二 农村人口流动的两大趋势<br>第四节 不同地区人口流动比较<br>一 三西社会经济与人口结构<br>二 江西的人口流动<br>三 山西的人口流动<br>四 陕西的人口流动<br>第二章 商业与社会变迁<br>第一节 晚明城镇商业的空前发展——以后铺业为指标<br>一 经营队伍中增添了新成员——大批文人学士的加入<br>二 商品种类增多——非自产货源充足<br>三 经营规模的扩大和经营方式的创新——具有新特征字号的孕育与兴起<br>第二节 晚明商人侨寓、定居化趋向与社会变迁<br>一 明以前商贩的行踪不定、来去无常<br>二 从客贩到定居<br>三 商人定居化对晚明社会变迁之影响<br>第三节 社会商业思潮、理念变迁及其对社会之影响<br>一 对商业地位、价值的重新认识:工商皆本<br>二 对商人地位的新估价:商高于工农,甚或不逊于士<br>三 新商业、商人思想、理念对晚明社会之影响<br>第三章 白银货币化与中外变革<br>第一节 白银货币化的趋势:并非国家法令的结果<br>第二节 白银货币化的进程:国计与民生两条线索的考察<br>……<br>第四章 晚明的地方精英与乡村控制<br>第五章 变迁中政府权力的转移<br>第六章 对明代卑幼人法律地位的考察<br>第七章 军户与社会变动<br>第八章 东林党、复社与晚明政治<br>第九章 泰州学派与儒学的平民化趋势<br>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