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成中英自选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32845435
  • 作      者:
    [成中英著]
  • 出 版 社 :
    山东敎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5
可借复本: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体诠释学院是本体论,又是方法学,更是一种兼重分析和综合的重建或整合的方法。作为探索性的哲学建构的方法,本体诠释学体现了综合创造和创造综合双向的努力,具有重建和实现世界哲学目标的潜能。
作者简介
    成中英,1935年生于南京,祖籍湖北。台湾大学文学与哲学学士(1956),华盛顿大学哲学与逻辑硕士({958),哈佛大学哲学与数学博士(1963)。曾任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台湾大学哲学系客座教授、主任,耶鲁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客座教授,上海师大哲学系客座教授,东京国际CHRISTLAN大学哲学与教育学客座教授,莫斯科俄国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客座学者,柏林工业大学中国科学与技术哲学讲座教授,香港浸会大学研究员与哲学客座教授。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科学真理与人类价值》《中国哲学的现代化与世界化》《知识与价值:和谐、真理与正义之探索》《中国现代化的哲学省思: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与全球化》《儒家与新儒家哲学的新维度》《世纪之交的抉择:论中西哲学的会通与融合》《文化、伦理与管理》《中西哲学的会面与对话》《c理论:管理哲学》《论中西哲学的精神》《知识与价值:成中英新儒学论著选》《智慧之光:当代中国管理哲学的应用》《超越时空:东大管理智慧之光》《c理论:中国管理哲学》《本体与诠释》《本体诠释学》《合外内之道:儒家哲学论》等。
内容介绍
    《成中英自选集》就是想在推动中外文化双向交流上起一点作用,一方面把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优秀文化引进我国,另一方面又把中国的文化介绍到其他民族和国家,使不同文化在双向交流中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在相互交流中增进了解和友谊,促进当前在全球意识观照下的文化多元化发展。在这套丛书中,我们选择了九位在海内外有相当影响的华人学者,各自编选一本《自选集》。
精彩书摘
    中国语言的效用观可依如下所示:中国语言有不同层次的深度,每个层次的深度与一个明确而富有感情和思想的层次相联系。此外,它能够被凝缩为简短而不明确的大量的有歧义性的语言,但是也能被扩展为包括明确思想及其联系的最微小细节的语言。它在一方面体现为诗篇的美学意义,另一方面体现为本体论的和宇宙论思维的逻辑方式。这可以由经验丰富的博学者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做出区分。
    最后,我希望称中国语言的第四个神话为:难学的神话。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书面还是口头,中国语言都是难学的吗?这的确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因为是否难学,其量度是与许多个人因素和掌握理论的程度相关的。但有一点是很显明的,中国语法的简单性弥补了中国语言音位学的复杂性。作为书写系统,中国语言文字笔画形态的复杂性,实际上也能通过对汉语字典中部首的基本类型的系统性学习加以克服。虽然我没有关于外语的学习统计数字,但我认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效果不会比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效果差。原因很简单,一个人为了克服学习外国语言的困难,必须精通本国语言,因此,从理论上说,就阻碍个人学习的因素而言,一个学习汉语的西方人所遇到的困难不比一个学习西方语言的中国人遇到的困难多。
    因为汉语书写系统表面上的复杂性以及对声音语言系统的盲目信仰,当代中国有把汉语罗马化或字母化的趋势。如果真如此,那将是一场灭顶之灾。幸运的是,现代汉语用简体字代替了繁体字。
    ……
目录
总序
自序
反思与瞻望
深入西方哲学的核心——我的哲学教育之路与心路历程
走进21世纪:我的哲学思想和哲学探索

本体与方法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传统哲学
中西哲学范畴的差异
莱布尼兹的通用符号系统概念与《易经》象征实在论
儒家个体中宇宙论、生态学与伦理学的三位一体
2l世纪的新探索:天道、人性与文明
《大学》之辨:本体诠释学对《大学》传统诠释的本体诠释
论“观”的哲学意义——论作为方法论和本体论的本体诠释学的统一

文化与伦理
中国哲学的综合创造与创造综合——兼论本体诠释的含义
论孔孟的正义观
转化品德为人权:研讨儒家伦理学中人的动力与潜能
论义利之辨与天人合一
全球伦理与21世纪儒学的发展

逻辑与知识
关于中国语言的逻辑性质的反思
中国古代的语言哲学:逻辑和本体论
公孙龙哲学的意义:作为意义与指涉的“指理论的新阐释”
关于直接理解与作为世界系统的可化解对立理论的反思
中国哲学中的知识论

偶得与访谈
哲思偶得
哲思偶得再篇
……
附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省本级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