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是人们最早用以表情达意的最为朴素而纯正的艺术形式。它经历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伴随着人类成长而成长,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它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最真实、最直接地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思想感情,是劳动人民发自心底的心声。广大劳动人民以坦荡而赤诚之心,歌唱欢乐,倾诉哀怨,颂扬善良,鞭挞丑恶,既抒发了动人心魄的爱,又彰显了刻骨铭心的恨。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山西又是民歌之乡,号称“民歌的海洋”。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山西人民脚踏着丰厚的黄土高原,面对着奔腾不息的黄河,创造和发展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歌曲。
山西民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尧时期,山西就出现了我国最古老的民歌《击壤歌》。到舜时期,在山西运城地区又出现了歌唱盐池和人民生活关系的民歌《南风歌》。我国2000多年前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唐风》和《魏风》,大都是产生在春秋、战国以来山西各地的古老民歌。例如,《唐风》中的《椒聊》《葛生》《绸缪》《鸨羽》等;《魏风》中的《硕鼠》《伐檀》《十亩之间》《汾沮》《葛履》等。这些民歌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非常广泛,它们或歌咏劳动生活,或反映阶级压迫和阶级觉醒,或揭露统治者的荒淫无耻,或倾诉劳动人民的痛苦挣扎,还有不少是反映婚烟和爱情生活的。从这些民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劳动人民不仅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用民歌来歌咏生活,抒发感情,而且通过民歌抨击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揭露统治阶级的剥削本质,表达他们对阶级压迫的反抗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