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天下第一名社西泠印社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5177058
  • 作      者:
    林乾良著
  • 出 版 社 :
    西泠印社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4
收藏
内容介绍
  《西泠印社:天下第一名社》详细叙述了西泠印社的成立与发展、社约与印文化、社员名单、社员概况、领导机构、学术活动、出版事业、印社藏品、印学博物馆、印社文献、西泠胜迹与诗书画印等,资料十分丰富。
展开
精彩书摘
  《西泠印社志稿》卷四《志文》中,有丁仁在1912年所撰的《咏西泠印社同人诗》,共列诗19人。而如今定社员者只14人,尚有周承德、张惟柳(此两人已见于赞助社员中)、童晏(童大年之三兄)、孙锦(吴隐夫人)、底云(字奇峰)5人还不是社员。是丁仁弄错了吗?非也!问题在于四十六年后编《西泠印社志稿》时被后人一笔抹杀了。类似的情况还可以举一个例子。在叶铭《西泠印社三十周年纪念刊》上,有记载“石刻已故本社社员神位”共工8人,其中竟有11人时至今日仍不是社员。以前所谈都是白纸黑字的文献,现在竟然连刻在石头上的资料都不作准,不免令人哀叹人世的无常。兹将这儿位“已故本社社员”的名单列于下:吴潮、王同烈、戴书龄、底云、郑遗孙、柯怡、朱芙镜、杨序东、张坚、吴小楼、丁竹孙。
  以上所述,丁仁与叶铭都是西泠创社人,他们承认为社员的人为什么今日又不是社员呢?更奇怪的是,在阮性山与韩登安合撰的《西泠印社》(《民国时期杭州》内一章)中,提到“西泠印社社长先后公推吴昌硕、哈麟、马衡诸人担任”,而哈麟竟也不是社员!
  或许大家会问:为什么会造成如此情况呢?为此,当年笔者曾多次与曾任西泠印社总干事的韩师登安谈起过,他总是支支吾吾不肯多谈。无论怎么讲,话里行间多少透露点隐曲来。自我人社后,在以前以印人传的研究为己任的目标上,又加上一条有关社史、社员的研究。长年思考与寻寻觅觅,终于被我悟出来了。印迷今年也72岁了,人生百年转瞬即过。因此,心里颇想一吐为快。关键之处,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西泠印社在早期属松散型,组织未若今日之严密。前两任社长既不在杭州,也不管事,创社四英都是印社的
  主心骨。当时,吴昌硕与吴隐、叶铭、丁仁、王提五位似乎都有“招揽同志”(《西泠印社志稿》)的权限,但彼此间并无定期商与公布的习惯。顶多,在会见时告诉一声罢了。因此,就造成某公(如上文所述丁、叶之文章)已铁定认为是社员,而后来竟致落空。照理说,像《西泠印社三十周年纪念刊》上所载,已属社方正式文件,何况还曾制为石刻,以期千秋永存。所以,关键之处还在下面要谈到的第二个原因。
  对于早期社务,创社四英中以吴隐与叶铭最为热心。叶铭很早就着手编《西泠印社志》,所作今日尚存有两个文献:一是经秦彦冲修订的《西泠印社小志》,一是近年才发现的仅存陶承杏手抄孤本的《西泠印社志》。后来,秦彦冲在王褆的督促和孙智敏的协助下,终于正式完成了《西泠印社志稿》,于1958年在上海印行。这本书中,其卷二《志人》仅载“右列印人及收藏家共六十一人”与“右列十人均于印社有所赞助”。现如今,只承认前一份名单为社员。而后一份名单,即本文一开始就说到的赞助社员。在编《西泠印社志稿》之时,不但二吴与叶、丁早已下世,继任社长的马衡也不在了,一切就都听王褆的了。编写之时,已经开始“反右”,对于历史人物都抱审慎态度,唯恐出政治问题,也就不如宁缺毋滥了。
  上文《西泠印社之谜》,曾在百年庆典之前于《美术报》连载,今略有修改。有关论点,在百年庆典之前即有许多人提出过(如沙孟海、陈振濂、方去疾、茅大为等)。在印社所出版的
  《百年西泠》系列图书,及浙江古籍出版社为“西泠印社建社百年纪念”而出的《西泠印社志稿》(余正点注本)中,均有涉及。
  第一章百年沧桑话西泠
  一、西泠百年分六期
  有“天下第一社”之称的杭州西泠印社,经历了一个世纪的人世沧桑巨变。创始于清朝,经中华民国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2003年11月,又过了西泠印社的百年庆典。这不但是我国文化艺术界的一件大事,也是全世界印人和广大篆刻、书画爱好者的共同节日。
  回首百年,激情满怀,感慨万千。
  根据笔者的研究,百年西泠可分为以下六个时期:十年创建期、发展壮大期、战乱停滞期、恢复中兴期、十年动乱期、光辉灿烂期。兹编年叙述于下:
  (一)十年创建期(1904—1913年)
  1904年(清朝光绪三十年,甲辰):西泠印社的四位创始人(王褆、丁仁、叶铭、吴隐)先后会集于杭州,共议成立印社以推动印学。最早仅在数峰阁之旁构筑数间房屋,作为印社之活动场所。其时之遗迹,今已不可追寻。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乙巳):时值仲春,建成仰贤亭。吴隐摹刻浙派印学始祖、“西泠八家”之首丁敬像石刻置于亭中。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丙午):日本河井荃庐远来参加印
  社活动,后撰《西泠印社记》。
  1910年(宣统二年,庚戌):造纪念石圆桌,周8尺半,边厚3寸。边上刻论印诗一首:“龙泓印学开南宗,一镫相续传无穷。
  二篆八分校异同,和神如坐春风中。”丁仁铭,王褆篆,叶铭监造,吴隐刻石。又,叶铭《广印人传》书成。
  1911年(宣统三年,辛亥):湘阴李庸奉父命以小盘谷地产赠印社。又,掘仰贤亭旁得泉,遂名印泉,后由日本之早期社员长尾甲以隶书题名。
  1912年(民国元年,壬子):扩建石交亭、山川雨露图书室、宝印山房、斯文寞。又,建壬子题名刻石(共33人,隶书),丁仁梓行《咏西泠印社同仁诗》,鲁坚撰《西泠印社记》(第二篇)。
  1913年(民国2年,癸丑):举行西泠印社十周年纪念大会。会议参加者有数百人之多,并有金石书画展览。推举一代大师吴昌硕为首任社长。发表《西泠印社成立启》,明确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为宗旨”,订立《社约》(共11条)。至此,印社的创建工作圆满完成。又,胡宗成撰《西泠印社记》(第三篇),叶铭梓行《西泠印社同人录》,浚印泉。
  (二)发展壮大期(1914—1936年)
  1914年(民国3年,甲寅):张景星与吴昌硕分别撰《西泠印社志》(为第四篇与第五篇)。又,吴隐集刻《印人画像》(共28人),置于仰贤亭壁间;重建四照阁。
  1915年(民国4年,乙卯):扩建题襟馆(隐间楼)、遁庵、剔蓟亭等,使印社规模日益壮观。又,得潜泉于遁庵后削壁之下。潜泉与遁庵均吴隐号,其地即由吴氏举赠印社。
  1918年(民国7年,戊午):凿印藏以“贮”弘一法师俗家时所用印93方。又,建社北临湖之石坊,勒岁青岩,得石奕枰(上有高云麟所题“奕隐遗枰”四字)。
  1919年(民国8年,己未):建还朴精庐与鉴亭。
  1920年(民国9年,庚申):建观乐楼。吴昌硕来印社每住此楼,故后来改为吴昌硕纪念室。
  1921年(民国10年,辛酉):建辛酉题名刻石(共31人,隶书)。又,得闲泉,导与文泉合;建缶龛以贮日本雕塑家朝仓文夫所作吴昌硕铜像;造丁敬石像立山上。
  1922年(民国11年,壬戌):在社中建三老石室永存上年集资募赎回浙的《汉三老讳字忌日碑》。又,凿小龙泓洞;移贞石亭;为吴昌硕庆八十寿,诸宗元撰《缶庐上寿记并诗》;铸朱文铜社印,方2寸2分,刻九叠文“西泠印社”四字。
  1923年(民国12年,癸亥):举办印社二十周年纪念会,并有书画大型展览。又,建鹤庐、人口半坡石坊与阿弥陀佛经幢。
  1924年(民国13年,甲子):建四照阁、凉堂及华严经塔。又,为邓石如造像立社中。印社并峙丁敬与邓石如塑像,表示以全国印学为念,非仅限于浙派。
  1933年(民国22年,癸酉):举行西泠印社30周年纪念活动,规模盛大。刻制白文玉社印,文日“西泠印社之玺”六字。印行《西泠印社三十周纪念刊》。祭故印人及社友。据所立石刻神位,计已故社友18人,已故赞助诸公36人。至此,西泠印社社址、建筑、组织、收藏、资望、影响等方面均已臻发展壮大。
  ……
展开
目录
代 序 西泠天下第一社
绪 言 西泠印社之谜
第一章 百年沧桑话西泠
一 西泠百年分六期
二 成立启事与社约
三 释西泠及印文化
第二章 众星灿烂耀西泠
一 西泠印社社员概况
二 西泠印社社员一览表
三 西泠印社领导机构
四 西泠印社社员选传
第三章 西泠胜迹翰墨香
一 从文化看西泠胜迹
二 西泠景区介绍
三 西泠胜迹与诗书画印
第四章 印社文献传千秋
一 西泠印社记
二 西泠印社志
三 纪念书刊及其他
第五章 西泠印藏人共称
一 西泠印藏概况
二 中国印学博物馆
第六章 西泠一籽谷满仓
第七章 西泠之学术活动
一 印社逢十大庆
二 全国篆刻评展及其他
第八章 西泠之出版事业
第九章 西泠与文化交流
第十章 西泠印社精神赞
附 录 西泠印社有关印存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