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转型中的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1239320
  • 作      者:
    丁军,王承就等著
  • 出 版 社 :
    世界知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丁军,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教授,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博士点学科带头人。1983年硕士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政治经济学专业,后留校任教。1993-1994年赴乌克兰基辅大学经济系访学,2004-2005年赴白俄罗斯国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访学。掌握英、俄两门外国语。自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主要从事苏东(现独联体中东欧)国家问题及其比较研究。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俄语论文9篇。曾获天津市优秀教师、天津市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天津市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南开大学教学名师等称号。
展开
内容介绍
    俄罗斯国有企业的私有化依据标准分门别类地进行。首先依照国有企业的部门性质、固定资产、职工人数等,将所有企业分成三类,按照不同类型分别决定是否私有化以及私有化的程度。第一类是全部进行私有化的企业和部门,包括商业、公共饮食业、生活服务业、食品工业、轻工业、建筑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业服务业、汽车运输业等与人民生活紧密相关的行业,以及小型企业、部分亏损企业。第二类是有限制地进行私有化的企业和部门,这类企业必须根据俄罗斯联邦政府的决定才能进行私有化。确定标准是1992年1月1日的固定资产在2亿卢布以上,或职工人数在1万以上的大中型企业。第三类是国家禁止私有化的企业、部门和资源,包括电力企业、水利企业、邮电企业、银行、地下与地上资源等。<br>    对于第一类企业,即商业服务业企业及小型工业、运输和建筑业等企业的私有化,称为“小私有化”。这些小型企业交由地方政府处理,让地方政府从私有化中得到一定收入,小私有化从1992年起至1993年已基本完成,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俄罗斯国有企业私有化<br>    第二节  俄罗斯国有企业私有化的特色<br>    一、俄罗斯国有企业私有化的特殊国情和背景<br>    俄罗斯国有企业的私有化进程,受俄罗斯当时特殊的国情、政治时局和经济发展背景的影响,采取了与其他东欧国家不同的“休克疗法”的激进方式,因而呈现出一系列突出的特点。要想探究俄罗斯国有企业私有化的特点,必须首先了解俄罗斯在经济转轨初期的国情,以及“休克疗法”的特点和影响。<br>    俄罗斯在经济转型初期之所以采取“休克疗法”这种激进方式主要是基于俄罗斯当时的基本国情,包括政治形势、经济形势、民众心理和国际环境等因素的综合作用。首先,政治因素的影响。经济转型不仅是极为复杂的经济问题,而且与错综复杂的政治环境交织在一起、受制于政治。在俄罗斯经济转轨初期,以叶利钦、盖达尔为首的激进改革派获得了政治主导权,他们主张的激进改革方式必然成为了私有化的方式。他们担心如果私有化旷日持久,会给保守派卷土重来的机会,出于政治斗争的目的,最终采取了快速私有化的方式;其次,俄罗斯当时严峻的经济形势迫使俄当局不得不采取激进的政策,尽快治理经济混乱、通货膨胀,实现经济和社会的稳定,而采取渐进温和的措施似乎不能撼动俄罗斯当时积重难返的政治经济困境;再次,前期长时间经济改革的失败,使人们对单纯采取渐进、温和的方式进行经济改革的效果失去信心。前苏联曾进行过不同程度的改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均以失败告终,使人们对渐进式改革严重失望,并且长期的生活贫困促使人民渴望一种一步到位的改革方式,快速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最后,西方国家及国际组织的压力。当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把采取“休克疗法”,立即实行自由贸易和经济自由化作为提供贷款和减缓偿还债务的条件。俄罗斯当时经济困难重重,资金严重缺乏,国际组织的这一政策无疑对俄罗斯产生了强大的诱惑力。<br>    ……
展开
目录
上篇 转型中的俄罗斯问题研究<br>第一章 俄罗斯国有企业私有化<br>第一节 俄罗斯国有企业私有化历程<br>一、私有化前的准备阶段<br>二、私有化的全面铺开<br>三、私有化的深化<br>第二节 俄罗斯国有企业私有化的特色<br>一、俄罗斯国有企业私有化的特殊国情和背景<br>二、俄罗斯国有企业私有化的特点<br>第三节 俄罗斯国有企业私有化评析<br>一、证券私有化阶段述评<br>二、货币私有化的评析<br>三、普京时期私有化的剖析<br>第二章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联邦共产党<br>第一节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的演进<br>一、俄共的演变历程<br>二、影响俄共演变的主要社会因素<br>第二节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的方针政策<br>一、俄共的理论方针<br>二、俄共的策略<br>第三节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的发展趋势<br>一、俄共面临的机遇<br>二、俄共面临的挑战<br>三、俄共的可能走向<br>第三章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实践<br>第一节 俄共对苏共的反思和对现实的分析<br>一、俄共对苏联社会的评析与对苏共政策的反思<br>二、俄共对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社会状况的解读<br>第二节 俄共的社会主义思想<br>一、俄共有关社会发展的思想认识<br>二、俄共实现社会主义的具体见解<br>三、对俄共社会主义思想的评析<br>第三节 俄共争取社会主义的实践<br>一、俄共在叶利钦时代的斗争实践<br>二、俄共在普京时代的斗争实践<br>三、新时期俄共争取社会主义的实践<br>第四章 俄罗斯的对外关系<br>第一节 俄乌关系<br>一、叶利钦时期的俄乌关系<br>二、普京时期的俄乌关系<br>第二节俄美关系<br>一、叶利钦时期的俄美关系<br>二、普京时期的俄美关系<br>第三节 俄欧关系<br>一、叶利钦时期的俄欧关系<br>二、普京时期的俄欧关系<br>第四节 俄中关系<br>一、叶利钦时期的俄中关系<br>二、普京时期的俄中关系<br>中篇 转型中的乌克兰问题研究<br>第五章 乌克兰的经济改革<br>第一节 乌克兰独立后的经济发展<br>一、乌克兰独立后的经济发展<br>二、乌克兰经济发展陷入困境的多维原因<br>……<br>下篇  转型中的白俄罗斯问题研究<br>参考文献<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