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当代政治哲学名著导读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4062000
  • 作      者:
    应奇主编
  • 出 版 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当代政治哲学名著导读》从1996年秋天开始,当代政治哲学成为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的一个主要领域。这里所谓“当代政治哲学”,主要是指从约翰·罗尔斯(John Rawls)的《正义论》(1971)出版之后,围绕着罗尔斯理论的阐释、发挥、批评和修正而形成的规模与创获均甚可观的一大学术“产业”。以《正义论》发表为标志,一反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政治文化已走入断潢绝港之颓势——“政治哲学已死”的惊呼即是其一大表征——政治哲学的复兴从70年代以来呈有增无减之势,绵延发展至今,已有人誉之为当代西方学术的“冠冕”。
展开
精彩书摘
    他们分别拥有不同的生命,没有人可以为他人或整体而牺牲,正是权利作为道德边际约束存在的根据。个人并非别人的手段、资源、材料和工具。由此就可以导引出一种在个人之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的原则。个人是分立的,存在着不同的个人,每个人都要安排他自己的生活,在此,不仅要禁止牺牲一个人去为另一个人谋利,还要禁止一种家长制的干预——即不准强迫或包办别人的生活,即便其目的是为了这个人本身而非他人的幸福。互不侵犯原则被普遍地看作是调节国家之间关系的一个恰当原则,那么,用此原则来调节个人之间的关系不是更为恰当、更有理由吗?个人不是比国家更独立、更完整、更不可分割和更真正享有一种单独的生命吗?他对自己不是应当享有更高的主权吗?诺齐克并不认为一个国家在外交和内政上奉行不同的政策有何理由。
    提出这种约束的根据是与人的特征有关的。传统上认为人的个体特征有:人有感觉和自我意识,有理性,能使用抽象概念而不局限于对直接刺激的反应;有自由意志;是能够以道德原则指导自己行为和互相调节并限制自己行为的道德主体等等。在对待人的态度和行为上的道德约束,其根据并不是人的这些特征中的某一个,而是所有这些特征的综合。从这种综合中,就产生出个人的长远生活计划和全面的人生观,这是新的特征。人们就按照自己的这种全面人生观或长远计划安排自己的生活。这种特征在道德上有何意义呢?一个人按照某种全面计划塑造他的生活,也就是在赋予他的生活以某种意义。也许对道德的约束根据这个问题的最后答案就隐藏于此。正当毕竟还是要和善发生联系,道德毕竟还是要和人生发生联系,约束毕竟还是要和理想发生联系,不然的话,道德正当本身不也是难以解释的吗?
展开
目录
编者的话
一、罗尔斯《正义论》(1971) 周保松撰
二、诺齐克《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1974) 何怀宏撰
三、柯亨《自我所有、自由与平等》(1995) 葛四友撰
四、德沃金《至高的德性》(2000) 葛四友撰
五、内格尔《平等与偏倚性》(1991) 谭安奎撰
六、斯坎伦《我们相互问的责任》(1998) 邓伟生撰
七、麦金太尔《德性之后》(1981) 应奇撰
八、桑德尔《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1982) 曾国祥撰
九、沃尔泽《正义诸领域》(1983) 李翰林撰
十、欧金《正义、性别与家庭》(1989) 郭夏娟撰
十一、泰勒《承认的政治》(1992) 萧高彦撰
十二、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1993) 塞缪尔·谢弗勒撰
十三、罗尔斯《万民法》(1997) 白彤东撰
十四、拉兹《自由的道德性》(1986) 莱斯利·格林撰
十五、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1992) 童世骏撰
十六、西蒙斯《证成性与正当性》(2001) 周濂撰
十七、马格利特《正派社会》(1996) 徐贲撰
十八、森《以自由看待发展》(1999) 姚洋撰
十九、德里达《友谊政治学》(1999) 尚杰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