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分省人口发展与教育现代化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8076135
  • 作      者:
    尹文耀, 张亚鹏著
  • 出 版 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分省人口发展与教育现代化》首先从人口角度,研究人口变动对全民受教育水平的影响,也即人口变动的教育效应。其次研究教育水平的现代化标准及以教育水平现代化为目标的教育需求预测方法。而后在人口预测的基础上,依据教育现代化目标,对全国和各省各级教育在校生规模、教师需求、经费需求进行了预测和分析,提出了各地区分项指标。最后则将人口发展与教育现代化结合起来,对教育超前发展的现代化目标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了再论证,从更宏观的角度研究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战略问题,提出了抓住人口数量增长转变为人口质量增长转变提供的重要历史契机,分两步走实现教育超前发展的现代化目标,以及三大对策思路。
展开
精彩书摘
    1.1.3 人口效应的时空形态
    从时态上看,人口效应可以分成即时效应和滞后效应。人口的即时效应,即一种人口事件发生后,立即产生的效应。比如:出生人数减少,生育水平指标立即降低;推测因计划生育少生了多少孩子,就是对这种即时效应的一种评估。滞后效应依时间长短,可以分成近期、中期、长期、远期效应。所谓人口惯性,实际上是一种滞后效应。
    依据同一效应在不同时间表现的程度,可以分成多峰多谷或双峰双谷的周期性多次重复出现的效应,单峰单谷的单周期的一次性效应。
    人口效应又可分为显性效应和隐性效应、现实效应和潜在效应。人口即时效应,可以认为是一种显性效应;滞后效应可以认为是一种潜在效应。
    从空间上看,人口效应可以分成全球性、区域性、国别性、地区性、各种层次的地域性效应等。
    依据所处层级的高低、效应持续的长短、地域范围的大小、涉及领域或子系统的多少,可以将人口效应分为全局性、总体性、战略层面的效应和局部性、个体性、战术层面的效应。
    1.1.4 人口效应的价值判断与人口机会视窗
    所有人口效应都有必然性和或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等问题。把价值判断、利益关系引进效应评估中时,所有人口效应又都有正效应、负效应、正负效应兼有或可正可负可转化等效应性质的判断,以及对谁有利、对谁不利的效应对象的区别。借用经济学的术语,就是有红利负债之分、利弊得失之别、利害大小的权衡、成本效益的分析。而这种权衡的结果,将成为利益集团或其代表决策和行动的基本依据。人口效应研究的实际意义,正在于此。
    当前有关“人口红利”的讨论,基本上限于生育率下降,导致的总负担系数较低,有利于减轻劳动者抚养负担、增加全社会储蓄、投资和推动经济增长的一种机遇或可能。对“人口负债”的讨论也限于总负担系数过高对劳动者抚养负担和储蓄、投资、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在表1-1中,它的定位仅限于第5行第2列。严格地说,这只是人口年龄结构转变的一种经济效应,或人口年龄结构转变为经济发展提供的一种条件、机遇或挑战,并不是实际的“红利”和“负债”,更不是人口转变效应的全部,把它称作人口年龄结构转变机会视窗或简称视窗的开启或闭合似乎更贴切。
    1.1.5 人口效应与人口视窗研究
    对于人口效应或人口机会视窗,不同学科、不同阅历、不同专业人士,不同利益集团有不同的视角和关注点。经济学家看重的是人口经济效应,社会学家看重的是人口社会效应。“红利”一词,就体现了经济学家对人口效应关注的特殊视角和偏好。而要全面地了解和评价我国人口转变的效应,就需要应用多学科知识,从多学科视角,对表卜1所有行列交集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深层次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研究各交集、各层级人口效应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研究各交集、各层级人口效应对全局效应的影响,研究这些效应由可能向现实、由或然向必然转化的条件。对人口发展战略的研究,至少应该全面把握四项转变的人口效应或四项人口视窗。
展开
目录
1 人口转变、人口效应与人口教育视窗
1.1 人口转变与人口效应
1.1.1 广义人口效应与狭义人口效应
1.1.2 人口自效应与人口他效应
1.1.3 人口效应的时空形态
1.1.4 人口效应的价值判断与人口机会视窗
1.1.5 人口效应与人口视窗研究

1.2 人口教育视窗
1.2.1 人口教育视窗与教育红利
1.2.2 静态人口教育视窗与动态人口教育视窗

1.3 教育资源与单位教育资源
1.3.1 教育资源
1.3.2 单位教育资源

1.4 教育资源总量
1.4.1 在校模式与教育资源分布模式
1.4.2 标准在校模式与教育资源标准分布
1.4.3 教育资源分布与优化调配
1.4.4 教育资源的地区调配加权

1.5 人口教育视窗的测度
1.5.1 人口教育视窗指标体系
1.5.2 人口教育视窗变动周期
1.5.3 人口教育视窗测度方法

2 我国人口教育视窗测度
2.1 全国层面静态人口教育视窗
2.1.1 全国层面人口教育视窗基本特征
2.1.2 全国层面静态人口教育视窗影响因素

2.2 地区人口教育视窗的聚类分析
2.2.1 现行生育政策无迁移条件下人口教育视窗的聚类分析
2.2.2 现行生育政策下迁移对人口教育视窗影响的聚类分析
2.2.3 不同生育政策对人口教育视窗影响的聚类分析
2.3 省区人口教育视窗聚类分析主要结论

2.4 人口教育视窗与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2.4.1 人口迁移与教育资源的横向配置
2.4.2 人口迁移与教育资源的纵向配置
2.4.3 现行生育政策迁移中方案下教育资源的分类配置
2.5 人口教育视窗与现行生育政策的全面评价

3 世界教育现代化标准
3.1 测定世界现代化标准的“位序-水平法”
3.2 动态教育现代化标准的确定
3.3 动态教育现代化标准的修正

4 以现代化为目标的人口教育需求预测方法
4.1 人口教育需求预测方法述评
4.1.1 适龄年龄组人口直接相加法
4.1.2 国际劳工组织人力资源管理软件教育需求预测方法
4.1.3 分年龄组、分教育级别在学率预测方法
4.1.4 在校生命表预测方法

4.2 以现代化为目标的人口教育需求预测方法
4.2.1 基本概念与主要指标
4.2.2 预测方法计算步骤
4.2.3 小结

5 教育现代化目标下全国与分省受教育机会
5.1 全国人口教育视窗与教育现代化目标
5.2 教育现代化目标下全国层面受教育机会
5.3 地区人口教育视窗与教育现代化目标
5.3.1 确定地区预期受教育年数目标的原则与方法
5.3.2 地区预期受教育年数现代化目标
5.3.3 地区普及各级教育时间表

5.4 现代化目标下地区受教育机会聚类分析
5.4.1 各类地区小学阶段总入学率变动趋势
5.4.2 各类地区初中阶段总入学率变动趋势
5.4.3 各类地区高中阶段总入学率变动趋势
5.4.4 各类地区大学阶段总入学率变动趋势

6 教育现代化目标下的在校生规模与结构
6.1 全国层面在校生规模变动趋势分析
6.1.1 全国在校生总规模
6.1.2 全国层面分教育级别在校生规模变动趋势
6.1.3 全国层面分教育级别在校生增长幅度
6.1.4 全国层面在校生规模分教育级别分时期耦合关系
6.1.5 未来五年规划期在校生发展任务

6.2 基于在校生教育级别结构的教育转型
6.2.1 世界在校生教育级别结构转型
6.2.2 我国全国层面在校生教育级别结构转型

6.3 分地区在校生规模聚类分析
6.3.1 各类地区小学阶段在校生规模变动趋势
6.3.2 各类地区初中阶段在校生规模变动趋势
6.3.3 各类地区高中阶段在校生规模变动趋势
6.3.4 各类地区大学阶段在校生规模变动趋势

6.4 地区层面在校生教育级别结构分析
6.4.1 全国不同教育级别结构的地区数变动趋势
6.4.2 教育级别结构转变的波动与反复
6.4.3 各地区教育级别结构转变时间表

6.5 教育现代化目标下在校生规模和级别结构变动的政策含义
6.5.1 教育现代化目标下在校生规模变动的政策含义
6.5.2 教育现代化目标下在校生级别结构变动的政策含义

7 现代化目标为指向的教师需求
7.1 教育现代化目标与教师需求预测方案的比较选择
7.1.1 教师需求预测原则与标准
7.1.2 生师比方案比较
7.1.3 预期受教育年数目标方案比较

7.2 全国层面教师需求变动的规律
7.2.1 全国层面教师总量需求
7.2.2 全国层面初中教师和小学教师需求
7.2.3 全国层面高中教师需求
7.2.4 全国层面大学教师需求
7.2.5 全国层面教师增补需求变动的时间一级别耦合关系

7.3 地区层面教师需求变动趋势
7.3.1 各地区小学教师剩余和短缺变动的时间节点
7.3.2 各地区初中教师剩余和短缺变动的时间节点
7.3.3 各地区高中教师剩余和短缺变动的时间节点
7.3.4 各地区大学教师剩余和短缺变动的时间节点

7.4 各类地区各级教师增补需求聚类分析
7.4.1 各类地区小学阶段教师增补需求变动趋势
7.4.2 各类地区初中阶段教师增补需求变动趋势
7.4.3 各类地区高中阶段教师增补需求变动趋势
7.4.4 各类地区大学阶段教师增补需求变动趋势

7.5 各类地区教师增补需求变动的时间一空间一级别耦合关系
7.5.1 各类地区小学阶段教师增补需求时间一空间耦合关系
7.5.2 各类地区初中阶段教师增补需求时间一空间耦合关系
7.5.3 各类地区高中阶段教师增补需求时间一空间耦合关系
7.5.4 各类地区大学阶段教师增补需求时间一空间耦合关系
7.6 同一地区不同教育级别教师资源分规划期(时间)耦合关系

7.7 各类地区各级教师需求时空变动的应对策略
7.7.1 各类地区小学阶段教师需求时空变动的应对策略
7.7.2 各类地区初中阶段教师需求时空变动的应对策略
7.7.3 各类地区高中阶段教师需求时空变动的应对策略
7.7.4 各类地区大学阶段教师需求时空变动的应对策略

8 教育现代化目标下的教育经费需求与结构转型
8.1 教育经费需求预测方法
8.2 全国层面教育经费变动趋势分析
8.2.1 全国层面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百分比变动趋势
8.2.2 全国层面各级教育公共教育经费需求占GDP百分比变动趋势
8.2.3 全国层面公共教育经费级别结构变动
8.2.4 全国层面分教育级别经费需求变动速率

8.3 分地区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百分比与级别构成分析
8.3.1 分地区公共教育经费支出百分比与国家4%规定的比较
8.3.2 分地区公共教育经费需求百分比与支出百分比的比较
8.3.3 分地区公共教育经费支出百分比标准的比较与讨论

8.4 分地区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百分比的级别构成转型
8.4.1 全国教育级别结构转型的空间演进
8.4.2 分地区教育级别结构转型的时间表

9 人口转变、教育转型与教育现代化战略
9.1 教育超前发展的现代化目标可行性和必要性再论证
9.1.1 人口数量增长转变转为人口质量增长转变的历史契机
9.1.2 教育超前发展的现代化目标可行性
9.1.3 从人口转变看教育超前发展现代化目标的必要性

9.2 实现教育超前发展的现代化目标的主要对策思路
9.2.1 促进教育资源无障碍有效流动
9.2.2 推动级别结构调整转换
9.2.3 实现地区、公民教育公平

9.3 实现教育超前发展的现代化目标的主要保障措施
9.3.1 超前科学制定基于分省研究的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
9.3.2 建立全国统一的全员教育人口信息库和教育发展仿真专家系统
9.3.3 实施教育资源全国性统筹流转

10 全国及各地区未来教育现代化主要数据表
表10-1 全国未来教育现代化主要数据
表10-2 北京未来教育现代化主要数据
表10-3 天津未来教育现代化主要数据
表10-4 河北未来教育现代化主要数据
表10-5 山西未来教育现代化主要数据
表10-6 内蒙古未来教育现代化主要数据
表10-7 宁未来教育现代化主要数据
表10-8 吉林未来教育现代化主要数据
表10-9 黑龙江未来教育现代化主要数据
表10-10 上海未来教育现代化主要数据
表10-11 江苏未来教育现代化主要数据
表10-12 浙江未来教育现代化主要数据
表10-13 安徽未来教育现代化主要数据
表10-14 福建未来教育现代化主要数据
表10-15 江西未来教育现代化主要数据
表10-16 山东未来教育现代化主要数据
表10-17 河南未来教育现代化主要数据
表10-18 湖北未来教育现代化主要数据
表10-19 湖南未来教育现代化主要数据
表10-20 广东未来教育现代化主要数据
表10-21 广西未来教育现代化主要数据
表10-22 海南未来教育现代化主要数据
表10-23 重庆未来教育现代化主要数据
表10-24 四川未来教育现代化主要数据
表10-25 贵州未来教育现代化主要数据
表10-26 云南未来教育现代化主要数据
表10-27 西藏未来教育现代化主要数据
表10-28 陕西未来教育现代化主要数据
表10-29 甘肃未来教育现代化主要数据
表10-30 青海未来教育现代化主要数据
表10-31 宁夏未来教育现代化主要数据
表10-32 新疆未来教育现代化主要数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