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调查和录音,作者收集了1026个实际发生的老年人的对话。对话分成三类:老人与子辈、老人与孙辈、老人和朋辈。通过对这些对话的分析,本章试图探讨刻板印象在人际传播中的维持。
与子辈交谈时,老人多以主动发话的一方出现,享有开始话题的优先权。但在不同的话题中,子辈对老人的态度完全不同:在与具体生活决定相关的话题中,一般子辈都会采取“要求一遵从”的模式予以回应;而在与社会生活相关的话题中,子辈却倾向采取“要求一回避”和“要求一对抗”的反应模式,将老人拒斥在社会生活之外。这种截然相反的态度实际上就是刻板印象的体现。
在与孙辈交谈时,老人遭遇的是负面刻板印象的直接表达。这种直接表达或者以诧异(如:“胖姥爷你都会上网了呀?”)或者以厌烦(如:“您都说了多少遍了”、“我不想听”)的方式表达出来。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因为孙辈在社会化过程中更多地认同社会权威或同伴群体;另一方面,中国文化传统中针对父子关系有很多具体规定,而对于祖孙关系的规定却几乎没有,这也使得祖孙关系中的刻板印象表达更为接近天然的负面刻板印象,而缺乏因文化规定性而产生的敬和畏。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