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大师读心经:人生大境界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29023690
  • 作      者:
    弘一法师等著
  • 出 版 社 :
    重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心经》是佛经中字数最少的一部经典著作,因其字数最少、含义最深、传奇最多、影响最大,所以古往今来无数艺术家都倾注极大精力和虔诚之心,把《心经》创作成为异彩纷呈的艺术品。
  本书十位高僧大德所讲《心经》皆采用玄奘大师翻译的版本。这十位高僧有着极高的佛法造诣,并在佛教历史上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他们深入浅出的讲解,能够使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领会《心经》的奥秘。
展开
内容介绍
  《大师读心经:发现我们的心灵十位高僧大德,解析<心经>的奥秘》即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字数最少的佛教经典,也是含义最深、传奇最多、影响最大的—部佛教经典。《心经》历代的译本共有十四种,在大正藏中共收录了八个不同的汉译本。虽然各个译本的文字表述不同,但内容基本一致,义理没有差别。各种译本中,流传最广的是玄奘大师的翻译本,共二百六十字,言简意深,朗朗上口,便于诵记。
  《大师读心经:发现我们的心灵十位高僧大德,解析<心经>的奥秘》十位高僧大德所讲《心经》皆采用玄奘大师翻译的版本。这十位高僧有着极高的佛法造诣,并在佛教历史上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他们深入浅出的讲解,能够使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领会《心经》的奥秘。
展开
精彩书评
  佛法,就是给我们讲解宇宙人生的真相。
  ——净空法师
  生死即涅檗,烦恼即菩提,众生即佛;而不厌离生死,不畏烦恼,舍弃众生,乃能证不生等境界。如此乃是菩萨,乃是般若,乃是自在。
  ——弘一法师
  欲使“人人皆自觉悟”——智慧本有!妄想元虚!身心皆空!世界如化!不造众恶,远离生死,咸出苦海,至涅槃乐。故说此经。
  ——憨山大师
  夫《心经》者,未曾举起,已是分明,何须注解!
  ——大颠禅师
展开
精彩书摘
  夫《心经》者,未曾举起,已是分明,何须注解!然而世尊出世,现种种相,谈说种种法。五事化,五种立题,广辟玄门,诱导群品,于第五时说此般若最胜大经,有唐玄奘三藏奉诏译成,流于此土。尽六百卷,谈空一味,显法多门。于其数中,最简要者,五十四句,计二百六十字。其文大直,反成难晓,岂欲传诸达道,庶几接引初机。若能对己返照,穷究见闻,先取见性,次第入顿,后无凝滞,终到牢关。设或未然,且听末后句。
  【摩诃】
  梵语,此翻为“大”,又云“平等”。
  世间最大,莫过虚空。《金刚经》云:“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所以灌溪道:“十方无壁落,四面亦无门,大道无边际,虚空难度量。”
  雪峰道:“仰望不见天,低头不见地。”虽然恁么广大,谁知有一物,更过于此。且道是甚么物?还识这个么?太虚虽广,不能包其体:日月虽明,不能喻其光。达摩云:“宽则遍法界,窄也不容针。”庵虽小,含法界,放开大者无外,收来小者无内。藏山于泽,藏舟于壑,藏天下于天下。若从这里会得,万象森罗,情与无情,皆同一体。方信道:“满目青山无寸树,极目绿水绝波澜。”光明洞耀,照彻十方,譬如千日,放大光明。古人道:“尽大地是沙门一只眼,尽大地是个法身王。”经云:“父母所生眼,悉见三千界,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干世界岂不见。”云门道:“一条柱杖子,化为龙,吞却乾坤去了也。”山河大地从什么处得来?若从这里,——明得便了。芥子纳于须弥,须弥纳于芥子。藏身处,没踪迹,没踪迹处莫藏身。神通自在,出没自由。或现大身,满虚空界:或现小身,微中极微,细中极细。抛向诸人面前,打鼓普请看不见!
  会么?海底金乌天上日,眼中童子面前人。
  梵语,此翻“智慧”。
  愚痴之人,不见自性,造作粗恶,用事无智,生遭王法,死堕阿鼻。若能转愚为智,用事聪明,具大福德,知因识果,令人恭敬,不受贫苦。若有人反思从前,所做过恶,逐日忙忙,不觉不知,愚痴颠倒,忽然自醒,念念生死,末后何归,有大苦恼。爱别离苦、求不得苦、舍不得苦。杳杳冥冥,前路暗黑,魂识纷飞,无家可归。依草附木,饥渴苦恼,亲戚不睹,莽莽荡荡,忧愁之苦。或在地狱,一日一夜,千死万生。或堕畜生,久受困苦,无人救济。长劫受苦,忽能自觉,昼夜反思。尘劫以来,前种种苦,但受无常。亲近知识,发大智慧,见自本性,顿悟无生。反前愚痴,智慧福德,皆归空寂。神通妙用,治生产业,治世语言,同归般若。转凡成圣,自知当作佛,是心是佛,生极乐国。念念慈,常谈般若,济诸贫苦。变大地作黄金,搅长江为酥酪。一切诸法,无非佛法。平等真法界,佛不度众生。方信道:“无众生可度,无三界可出,无涅槃可证,本来具足。”佛子住此地,则是佛受用。经行及坐卧,常在于其中,为人自肯,决定无疑。说此难信之法,稀有之事,悟者方知。
  更参末后一句,始到牢关。如何是末后一句?
  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
  【波罗】
  梵语,此翻“到彼岸”。
  迷者此岸,悟者彼岸。经云:“渡河须用筏,到岸不须船。”若迷本
  此云无间。《观佛三昧经》云:“阿言无,鼻言救。”性,三业昏暗,六根内盲,妄认四大、六根为己。此是众生颠倒,认贼为子,迷自本性,轮转生死,即在此岸。出壳人壳,辗转不觉。改头换面,长劫受苦,无有休息。若一人反真归源,穷理尽性,亲见本来面目,顿悟无生,便登彼岸。一得永得,一悟永悟,更不复生,轮回永息,生死永断,做一个物外闲人。任性逍遥,寂然快乐,名日“极乐”。
  如何是极乐?
  除是我家亲弟子,谁人肯向里头行。
  【密多】
  梵语,此翻“极则”也。
  “密”者,和也;“多”者,诸法也。“密”之一字,喻于太虚,能包于万法,万法尽在太虚之内。众生一性放开,亦能包于太虚,太虚亦能合于种性。太虚为体,万法为用。太虚之中,森罗万象,情与无情,总在太虚之内。众生佛性,亦能包合于太虚。太虚之内,有八万四千恒河沙异类种性,俱不可说,尽在众生一性之内。一性喻于密,密能均和,和合为一;一性为密,种性为多,故日“密多”。P2-5
展开
目录
前言
大颠禅师注心经--[唐]大颠禅师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录--[民国]弘一法师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民国]净空法师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述记--[民国]太虚法师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请益说--[清]道霈禅师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释要--[明]藕益法师
般若心经指掌--[明]元贤禅师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直说--[明]憨山法师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添足--[明]弘赞法师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疏--[唐]法藏法师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