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主题一句话 学习是我们成长阶段重要的生存活动,同样表现出“漠视学习问题存在”的延迟性反应,结果是被学习负担压得不堪重负。
例如,一个学生上数学课时,因听不懂而苦恼,那么对他有利的做法是立即请教,而不是坐等着以后会突然开窍。
——人格科学
学习中的孩子表现出对学习问题无应答行为延迟反应,还是很普遍的——如果不懂就问能成为孩子们学习的原则事实,就基本会消除所谓的差生,而且教师的教学艺术也就变得越来越简单了。
大多数学生对老师传授的知识当时仅能接受80%左右,能达到老师设定的教学目标者为数很少,多数学生处于似是而非的认知状态。如果说每一个学生都处于似是而非的状态也不为过,仅是距离教师设定目标的差异程度各不相同而已。再加上学科的交叉学习、遗忘的规律、巩固的不到位,对知识的理解认知及应用就更加“似是而非”。这种“有学习问题”的状态下,学生们会主动向老师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吗?或者请教同学获取帮助解决问题吗?不是不会,是很少会。
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有一点是没有差异的,就是学习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学习生活系统,除了学习以外的干扰不少于社会生活的复杂。很多学生遇到学习问题可能会有解决问题的念头,但干扰性因素太多,如担心顾虑的心理阻碍,如被其他更有趣的事情干扰挤掉了解决问题的机会等等。有两种面对问题的特殊情况:一种是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把学习问题解决放在第一位,这是通常学习好的学生的表现;一种是漠视问题的存在,不把问题当做问题,问题太多了、麻木了、无所谓了,这通常是差生的表现。这两种情况的发展趋势就是,一种成绩越来越优秀,一种学习越来越沉重——直至不堪重负。
34、主题一句话 面对问题表现出回避策略,是为了对情绪的控制、情感系统的保护;解决问题只有直面问题并有合理的行动才是依托。
揭开这个谜底的关键是,要从时间角度看这些策略的有效性。回避策略通常在短时间内更有效,但是从长期看,积极策略更有效。(Suls & Fletcher 1985)仅仅是不去想这种体验,你可能渡过难关。然而,很多时候,问题不会消失。比如你可以不理会你的经济问题,可这些问题并不会消失。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