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笑<br> 关于笑之概念的语义解释,中国古代有喜悦与狎弄二说。前者源于魏晋学者杨承庆的“竹得风,其体天屈,如人之笑也”,后者源于清代学者朱骏声的“此字古皆从犬,本义犬狎人声也”。二者共同认为,“笑”字乃会意而成,有嬉戏之意。与此形象的述说相比,西方学者关于这个概念的认识论解释,则更为本体化并更具有思想意义。<br> 总体来看,在西方学术思想史上,笑首先是一种独特的生理现象,是由于感觉系统(主要指眼睛、耳朵)接触到一些积极信息,并通过呔脑皮层将这些信息转变为脸部运动甚至肌肉运动而产生的一种独特的生理现象。就像笛卡尔、斯宾塞、达尔文以及近现代诸多科学研究所揭示的那样:血液从血管流出,空气从两肺排出,胸部和喉部的肌肉开始痉挛,声带随之震动,笑声随之发出。小则嫣然一笑,形态可掬;大则捧腹不已,手舞足蹈。而且现代医学已经证明,这种生理性的笑,能够加强肺部运动,加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消除肌肉紧张,使人更有精神,因而在当代的心理医生那里,笑便成为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其次,笑还是一种独特的心理现象,它不仅具有某些动物所具有的生理学意义,而且富含所有动物都不具有的个性价值。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斯便根据他的体液理论,将人的性格气质分为多血质、胆汁质、黑胆质和黏液质四种类型,并认为多血质的人天性活泼,处事乐观,特别容易笑也特别善于笑,但往往流于轻佻而意蕴不深,与不易为感情所动或不苟言笑的黏液质的人相去甚远。……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