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与蜀军打过一仗,自以为聪明的孟获改变了以往与蜀军正面对垒的策略,亲率兵马趁夜色偷袭蜀军的营寨。
殊不知,这早就在孔明的意料之中,于是,孟获及部下陷入了蜀军的埋伏圈中。孟获再次被擒,但他依然口口声声说不服,孔明又再次将他放了。
此后,孟获虽一次又一次地改变战略,或坚守渡口,或退守山地,却总免不了一次又一次被擒的厄运。当他第七次被蜀军擒获后,他终于心悦诚服地归顺蜀国,立誓永不叛乱。此后,蜀国的后方变得稳定,南方部族的人民也就得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从这段历史中可以看到,孔明是很懂得以德服人的诀窍的,即:攻心为上,并善于以周密的计策和雄厚的实力作为实现其目标的基本保证。所以,他一次又一次地给傲慢的孟获留下了一条生路,通过先擒后放、再擒再放的策略,达到使孟获及其部族真正归化的目的。
在孔明的言行中,可以集中地看到钱氏家训所称誉的那些懿德美德:为人清廉而又胸有度量,为人仁慈而又善于决断,处事开明而又不至于妨碍细致的考察,处事认真而又不至于矫枉过正。这些美德都像不过分甜腻的蜜饯、不过分咸苦的海味一样,更易被人们所接受,就连像孟获之类的冥顽之人也情愿归心。
钱学森就是“处事不可不决断”的典范。
1949年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徐徐升起时,当时任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钱学森深为祖国的新生而高兴。他打算回国,用自己的专长为新中国服务。但那时候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家归国不易,而钱学森的专长又直接与国防有关,所以他历尽艰辛才终于回到祖国怀抱。他这一曲折的斗争过程,表现了钱学森那时对祖国的挚爱之情,是非常感人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