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大顺斋的生意也随之不景气。民国元年,大顺斋的老地址被大火烧毁。后又重建,但生意一直没有再好过当年。
大顺斋在1955年向其他企业一样进行了公私合营。大顺斋也逐渐做起了京式点心。1980年才恢复其老字号的称号。
大顺斋的历史至今有几百年了,当初是以桂花糖火烧而闻名,1982年以后也进行了系列的改革.产品方面也变得丰富多彩,其中枣泥酥皮、核桃薄脆、枣泥五字饼、南味豆糕、自来红月饼、枣泥油酥、自来白月饼最为著名,桂花糖火烧被誉为“通州三宝”之一。
聚庆斋创建于清代嘉庆十三年(1808年),开始叫做“聚庆斋京果铺”,后来改为原名“聚庆斋饽饽铺”。老店地址在前门外大栅栏路北,前店后厂式手工生产,随产随销。
聚庆斋是由河北保定人田庆隆创办的。田庆隆来到北京,在清宫内务府御茶膳房当差,专门制做茶食面点。嘉庆十二年(1807年),他自己在前门外大栅栏租了两间房,第二年就开设了“聚庆斋京果铺”,专门销售各种京式满汉饽饽点心。田庆隆凭借祖传制做面点的手艺和清宫服务的经验,制出的京式点心有十多种,味道很美,人们都很喜欢,田庆隆的生意也越来越兴隆。清朝贵族崇奕在《道咸以来朝野杂记》中曾写道“瑞芳、正明、聚庆诸斋此三处,京师最有名者”。也就是说在清朝聚庆斋就已经算得上北京的三大著名糕点店之一了。
聚庆斋不仅做各个季节流行的各种糕点,还专门为人们办红白喜事提供糕点。据有关资料证明,从同治年间至宣统年间,皇宫里所有需要的糕点都是由聚庆斋制做。那些王公大臣们自己家也经常到聚庆斋买点心。
聚庆斋在1956年实现公私合营,改名为海淀食品厂。1979年又改名为海淀糕点厂,1983年改名为北京市糕点六厂,在1994年恢复了聚庆斋的老字号。
解放后几十年来,聚庆斋始终坚持不断创新的原则。聚庆斋的掌案师傅张泽、谢成、沈宝山等人的手艺都亲自传给了后代,在生产工艺、产品特色上也保持了聚庆斋的老传统。现在,张泽的六儿子张长山还在聚庆斋从事产品技术研究方面的工作。
聚庆斋生产的萨其玛、开口笑、各种京式月饼很受北京老百姓的喜欢。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