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故事、演故事、查故事<br> 适用对象:<br> 所有孩子。<br> 诊病开方:<br> 讲故事,这可是老掉牙的启发孩子智力的做法了。然而,一位名叫薛晓旗的家长却认为,尽管讲故事恐怕算得上是一种最古老、最简单也最普遍的教子法,但故事怎样讲,却并不简单。他说,他对讲故事进行了一点小小的“改革”,便使得这种古老简易的教育方式有了不同一般的效果。<br> 具体地说,这位家长是把单纯的“讲”故事,改革成“讲故事”、“演故事”和“查故事”这三步来走:<br> 第一步,“讲故事”。这位家长说:自从孩子学会说话,我们就海阔天空地讲起了故事,成了每天的“必修课”。在怎样讲这点上,我们内容上先易后难,由一个人物向两个、三个过渡。方式上是先细讲,后略讲,有时故意卖个关子,留个破绽,再后来又由演讲人变为听众,让孩子来讲几遍。<br> 第二步,“演故事”。所谓“演故事”,就是由家长和孩子分任角色,按照故事的内容进行表演。这位家长说:孩子长到五六岁,故事已积累不少,我们就把故事由讲变为演,使孩子完全进入角色。每讲完一个故事后,我们就轮流担任主角,我还兼任编导。虽然只是二人台,但孩子并不马虎。有回排练“武松打虎”,当演到老虎猛扑过来时,我本想象征性地做个动作算了,但“演员”不服,一定要像小人书中画的那样“腾空而起”。起先,每次排练都由我编台词,设计动作,后来,我就逐步减轻“负担”,由他编导自个的台词和动作。看到小孩子认真地对待这门“故事课”,做大人的也不敢再马虎从事了。这个自编自演的二人台小话剧,我们还录了音,空暇时放一遍,小家伙自然是高兴无比的。<br> 第三步,查故事。什么叫“查故事”呢?其实,就是让孩子结合故事的内容进行思考,出出点子。这位家长写道:以往讲故事,演故事,我们都习惯于依样画葫芦,对故事本身的逻辑性很少注意。有回讲“郑人买鞋”,说到郑人从市场上空手而归时,孩子不解了:“他用尺量了脚,就没记住长短么?”这话提醒了我,人往往事后才变得聪明起来,那我们这些事后的人能否聪明起来呢?我与孩子讨论,怎样防止郑人那样的错误呢?结果总结了几条:<br> 1.记住量的尺寸。<br> 2.把尺子装好,出门后先摸口袋。<br> 3.借卖鞋人的尺量一下。<br> 4.要是忘了带尺,用手量一下。<br> 5.穿上鞋试试。<br> 一个新的样式总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自此以后,小孩子对以前那些故事也想来个“查一查”,查缺补漏,像“乌鸦和狐狸”,他想出三个办法:<br> 1.乌鸦把肉吃完了再唱。<br> 2.把肉挂在树上再唱。<br> 3.就不唱。<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