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班级管理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32072983
  • 作      者:
    钟启泉编著
  • 出 版 社 :
    上海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1
收藏
内容介绍
  世界将在瞬息万交之中把我们带进21世纪。在20世纪的最近几十年里,全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学的信息化、技术的数字化、经济的一体化、政治的多极化、文化的多元化……均是国际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向,也体现了21世纪社会的发展趋势,而其中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变化和发展同样呈现多姿多彩的可喜局面。
  综观20世纪80-90年代以来教育科学的发展,其显著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其一,教育科学以开放的姿态在汲取其他各种各样的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原有的单一性的学科体系发展成为群星璀璨的教育学科群,如班级管理学、信息素养论、教师教育学、考试学、课程学、教学科学、教育管理学……其二,在立足于教育与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教育科学的发展不仅在内涵上得到了丰富和深化,而且体现了教育思想和理论发展的时代感和使命感;其三,教育科学在近年的发展过程中,教学科学和课程科学研究成果成为其新的生长点和发展的重心。
展开
精彩书摘
  在诊断性评价中,从评价的目的出发,儿童参与决定新单元的学习目标与内容。也就是说,在诊断性评价中会发现学习内容中尚未被掌握的部分,那么在新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就必须一面复习一面推进。该单元的成就目标即使不改变,达到单元目标的过程目标也必须变更。在这种场合,教师不仅设定目标,而且可以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儿童,并加以说明,然后设定儿童也能接受的目标。不过,即使在这种场合,也不能设定儿童可以透彻地了解整个单元的学习目标。
  形成性评价又是如何的呢?在这里,儿童与目标设定之间的关系更加生动活泼。形成性评价是一节课或一个段落的教学结束之后,评价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和儿童的理解程度,并将其结果用于下一个教学设计。形成性评价的结果,倘若未达到该教学成就目标的儿童很多,则在发生严重错误的场合就得修正目标,改进指导方法,改良教材。在这里,可以说儿童参与教学设计的道路是敞开着的。在修正教学成就目标的场合,可以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儿童,就修正目标和设计目标加以说明,使儿童接受。如此,目标的修正是依据教师指导的结果进行的,而不是教师随心所欲的行为。
展开
目录
第一编 班级团体论
第1章 班级组织发展史略
一 班级组织的确立
二 班级组织的改造
三 道尔顿制
四 班级组织的再认识
五 耶拿制
六 协同教学
七 不分级制
八 班级组织改革的趋势

第2章 班级团体的特性
一 班级团体的特性
二 了解班级团体的基本观点
三 把握班级团体的社会心理学架构
四 班级团体发展的制约因素
五 班级团体发展阶段论
六 班级团体的功能

第3章 学习目标的共有与合作性学习活动
一 学科内容与学习团体的关系
二 学习活动的团体性
三 标准参照评价中的学习观、团体观
四 合作性学习活动与成就目标
五 学习目标的共有与学习活动的合作

第4章 互相学习的组织化与学习团体的形成
一 班级中的个别差异
二 通过相互学习加深学习
三 作为团体的自立指导
四 团体自立的指导
五 学科、教材的传统学习方法的指导
六 与教授方式相对应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第5章 班级内的成绩分化与选拔
一 以学业成绩为标准的筛选过程
二 筛选的机制
三 寻求与实践的接点

第6章 儿童的自律性动机
一 教室中的三种强化与动机作用
二 自我调整模式中的动机作用说
三 自我调整模式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第7章 儿童的归因与教师的指导
一 儿童的归因
二 教师对儿童的归因
三 教师的指导与儿童归因的变化
四 教师指导方法的新课题

第8章 影响生活主体形成的班级团体的作用
一 儿童的生活文化与班级
二 班级中儿童的发展
三 教师的课题之一:班级创造

第9章 教师的指导与民主型价值观的发展
一 班级团体的指导
二 教师的指导方式与儿童的活动
三 教师影响力的源泉
四 与儿童的发展水准相应的教师指导
五 教师的指导与儿童“民主型价值观”的发展
六 使每一个儿童得到发展的班级团体指导

第10章 教师的说服性沟通及其影响力
一 班级团体中形形色色的沟通
二 教师与儿童的沟通
三 说服性沟通与教育性影响过程
四 教师的说服性沟通
五 对教师说服性沟通的叛逆、反抗

第11章 班级“规则”的接受与排斥
一 对“规则”的理解方式与感受方式
二 社会心理学领域中的“规则”研究
三 从道德发展研究看“规则
四 儿童对“规则”的反应

第12章 教师的理解与学生指导
一 教师对班级成员的认知
二 教师理解儿童的推论过程
三 教师对儿童所拥有的势力
四 儿童的角色行为
五 班级的认知与团体活动
六 团体课题解决与班级团体

第13章 班级团体的基本课题
一 对班级团体研究的要求
二 关于班级团体的若干问题

第二编 班级改造论
第14章 社会化的目标与班级建设
一 学校帮助儿童实现社会化
二 为了降低“不良品率”,必须改变学校制度
三 确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之形象
四 班级管理的含义

第15章 班级“患病”的原因
一 别提“这个孩子的家庭有问题
二 只有教师才能把灰姑娘变成公主
三 问题儿童是整个班级的病征,其病根为何?
四 别徒然增加心理咨询的人数
五 与大量的差生形成对比的软弱的资优生

第16章 “班级病”恶化的原因
一 儿童为归属班级作出种种抗争
二 抗争之一:博取赞赏
三 抗争之二:惹是生非
四 抗争之三:分庭抗礼
五 抗争之四:伺机报复
六 抗争之五:自暴自弃
七 恶化的症结不在儿童而在班级

第17章 您属于哪一类教师?
第18章 如何使儿童学会合怍?
第19章 如何提高儿童的积极性?
第20章 如何使儿童学会负责?
第21章 如何在班级中确立民主秩序?
第22章 创造儿童相互帮助的环境
第23章 如何处置儿童的问题行为?
第24章 作为学习团体的班级
第25章 教学的模式与实践
结束语:三种团体理论述略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