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科学课程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04122106
  • 作      者:
    余自强著
  • 出 版 社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2
收藏
作者简介
    余自强1945年7月出生于温州市区,1963年至1970年在北京大学生物系学习。毕业后在中小学、温州师范学院及温州教育学院任教,1986年至1991年任温州中学校长,1993年至2004年任温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现任温州市教育局教学顾问。1987年起连续担任中国生物教研会理事,并任浙江省生物教研会副会长、自然科学教研会副会长。余自强是1985年温州市劳动模范、温州市特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994年评为浙江省特级教师,1999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评为全国模范教师。1999年起受聘担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专家;国家科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副组长、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教育部初中小学科学教材和高中生物教材审查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浙江师范大学生物教育硕士导师。
展开
内容介绍
    《科学课程论》探讨了基础教育中的科学课程问题,着重讨论了综合科学课程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科学课程论》内容包括11章,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章“课程和课程论”,介绍一般课程论的有关基础知识。第二部分由五章组成,内容为科学教育和科学课程的历史发展,包括典型案例研究。第三部分是作者对综合科学课程编制的理论研究,从课程的教育哲学和课程要素的角度进行,共分三章。第四部分分为最后两章,内容是综合科学课程的实施和发展展望。<br>    以上这些内容,不论对科学课程理论的研究和发展,还是对综合科学课程教材的编制和实施,应该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课程和课程论<br>    第一节 课程和课程改革<br>    一、课程的概念<br>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内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课程改革受到广泛的关注,“课程”已成为教育领域使用频率最高的术语之一。但是,对“课程是什么”,教育界存在不同的理解。<br>    “课程”一词的英语为curriculum,源自拉丁语的CUlTere,意指学习者的学习路线。在我国,据专家考证,“课程”概念大约在唐宋年间形成。“课”在古代有督促的意思,唐代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苦节读书,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这里的“课”,是指按规定的内容和分量讲授或学习。唐代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为《诗经·小雅·小弁》的“奕奕寝庙,君子作之”注疏,说:“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也。”此处的“课程”,是指定式授事的意思。南宋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有“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等句。这时“课程”一词已含有教学的范围、程度、时限、进度和指导思想的含义。<br>    现代的课程专家对课程有各种不同的定义。学科课程专家从学科教育教学内容出发,认为课程是指一门学科的课业及其进程。如科学课程,就是指“科学”这门学科课业的安排、实施的进程和期限等。有些课程论专家认为,课程是各级各类学校为了达到其教育目的而开设的学科及其教学目标、内容、范围、教学活动、评价等的总和,它包括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还有一些课程论专家对课程的定义更为泛化,他们从学习者的经验和活动出发,把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包括有目的有计划的学科设置、教学进程、教学活动等,概而言之日课程。1974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教育研究革新中心(OECD·CERI)把“课程”界定为包括“显在课程”和“潜在课程”的赋予学习者的“学习经验的总体”。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课程和课程论<br>第一节 课程和课程改革<br>第二节 课程论的发展<br>第二章 中国科学教育的历史回顾<br>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科学教育<br>第二节 中国近代科学课程的开设<br>第三节 中国现代初中科学课程的设置<br>第三章 中国科学教育的发展过程分析<br>第一节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及其在教育中的反映<br>第二节 近代科学教育制度的建立<br>第三节 国际教育思潮对民国时期科学课程的影响<br>第四节 建国后的中学科学课程分析<br>第五节 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初中科学课程改革<br>第四章 现代综合科学课程介绍<br>第一节 现代综合课程的特点和类型<br>第二节 现代综合科学课程的出现和发展<br>第三节 苏格兰综合理科的概况<br>第四节 初中综合科学课程内容示例<br>第五章 浙江省初中“自然科学”课程介绍<br>第一节 “自然科学”课程改革的动因<br>第二节 “自然科学”课程的教育目村和学科要素分析<br>第三节 “自然科学”课程的编制和试验<br>第四节 “自然学”课程的编制和试验<br>第五节 “自然科学”课程改革成功的原因分析<br>第六节 改革的困难<br>第六章 国内其他的中学综合科学课程改革试验<br>第一节 东北师大附中的《自然科学基础》<br>第二节 上海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初中理科课程试验<br>第三节 上海义务教育初中“理科”课程介绍<br>……<br>第七章 综合科学课程的教育哲学基面子<br>第八章 综合科学课程的目标、内容、结构和学习活动<br>第九章 综合科学课程的价值<br>第十章 综合科学课程的实施<br>第十一章 科学课程的展望<br>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