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现代教学论.第二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107185446
  • 作      者:
    裴娣娜主编
  • 出 版 社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5
收藏
作者简介
    裴娣娜,女,重庆人,1942年生。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59~1964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1988~1989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做访问学者。1991~2004年历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系主任、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副院长、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课程与教学系系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基本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研究方法。先后主持和参与17项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和4项国际合作研究课题。1992年开始主持的“少年儿童主体性发展实验研究”,是一项把教育理论探索、为基础教育改革服务、培养教育专业研究人才三者结合于一体、带有一定开拓性、层次较高的教育实验,在国内产生了广泛影响。出版专著、合著十余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七十余篇。1997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现兼任国务院学位办教育硕士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秘书长,教育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评审专家,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副理事长、教学论专业委员会主任等职。
展开
内容介绍
    《现代教学论(第2卷)》是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现代教学论发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的研究成果。这是我国教学论研究工作者的跨世纪著作。这部著作集中反映了教学论研究工作者学术群体对我国教学论学科现代化发展进行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由于本著作的撰写与问世是处在世纪之交,是在经济全球化、信息时代和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革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因此,对我国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现代课程设计的多元取向
    现代课程设计是为促进学生发展而对学校教育活动的具体目标、内容、进程等作出的规划和安排,对课程的实施和教学效果的评价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章将重点讨论课程设计的概念、课程设计的要素、模式和过程等问题。
    一、课程设计的概念及其发展
    (一)课程设计的概念争议
    课程设计(curriculum design)这一术语,和课程的定义一样,在研究者中间从来没有获得过一致的看法和认识。研究者对课程定义的不同表述也给课程设计的概念化带来很大的困惑。例如,试图把课程定义为追求一系列学习的结果的人,和那些把课程定义为学生在学校所获得的一切经验的人,对课程设计的看法是绝对不同的。综观近几十年来对课程所下的定义,其焦点都在“经验”这个概念上,几乎所有的课程定义都涉及“经验”或“学习经验”。但对课程中经验一词的使用,有泛化的趋势。如把课程等同于学生在学校(甚至超出学校之外)获取的经验,由此也把课程概念泛化为整个学校教育,这样我们更难界定课程到底是什么了。就经验概念的本质而言,杜威有过难以超越的精辟论述。他把经验视为机体与环境之间交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这种经验显然不可能成为课程设计所能计划的某种东西。从杜威哲学观点出发,只有学习者,才会有学习的经验。那么,课程设计者所能做的,就是努力去创造、构建、创设使学习者有可能获得经验的情境。应该注意的是,这种情境也不能是自发的或无控制的。课程设计的基本任务是,为学习者可以取得学习经验的情境建立基本的结构。
    ……
展开
目录
序言
反思与建构--现代教学论发展的新世纪
第一章 现代课程设计的多元取向
一、课程设计的概念及其发展
二、课程设计的知识基础和价值取向
三、课程设计的要素分析
四、课程设计的模式和过程
五、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设计

第二章 综合课程的理论与实践
一、课程历史上的分化与综合
二、关于综合课程的内涵分析
三、综合课程的几个范例
四、关于综合与分科的几个基本观点

第三章 多元文化背景下现代学校课程文化建设
一、20世纪我国课程文化价值取向的反思
二、多元文化价值观念冲突:课程文化建设面临的困惑与问题
三、现代学校课程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及特点分析
四、文化多元视野中课程文化的价值选择
五、现代学校课程文化建设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第四章 教与学的关系
一、历史上教与学的关系问题研究的三种范式
二、教与学关系问题研究的多学科透视
三、当代新型教与学关系的建构:一种交往实践的观点

第五章 教学交往
一、教学交往问题的提出及其研究的重要意义
二、交往与教学的关系
三、教学交往的性质与功能
四、教学交往的结构与方式
五、教学交往的合理化

第六章 现代教学的社会性
一、现代教学论对教学社会性的自觉关注
二、社会性是教学活动的根本属性
三、现代教学的社会性

第七章 教学生态环境与教学效率
一、教学活动系统分析
二、教学活动的效率追求
三、教学生态环境的优化与教学效率的提高

第八章 活动教学与创造力发展
一、人的自我创造
二、智力的本质是创造
三、活动教学与学生创造力
四、活动教学与建构性实验

第九章 教学艺术与教学风格
一、教学艺术及其特殊性
二、教学艺术的本质、特点及功能
三、课堂教学艺术的结构体系
四、教学风格
五、教学风格的形成过程与创造方法

第十章 现代教学的病理性研究
一、教学病理研究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疾病的类型及其特征
三、教学疾病的后果
四、教学疾病的病因学基础
五、教学疾病的诊治与预防原则

第十一章 教师的教学研究与成长
一、教师教学研究的特征与意义
二、知识教学观与教师的成长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