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初,正当我进行教改实验的时候,在长春召开了全国23个省市中学语文教学会议。会上,有些代表发言强调:“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各科教学的任务,不能强加于语文教学,这样会两败俱伤。”参加那次会议的小学教师代表虽然只有我一个人,但是我表示了坚决的反对意见。我认为,离开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离开了“育人”的大方向,我们的语文课便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语文课学什么?学的是一篇一篇的文章。文章是为什么而写的?“文以载道”,文章无不是为了宣扬某种道理、传达某种感情而写的。哪一位作者不希望读者接受他的道理并与他在感情上发生共鸣呢?“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通过读书,接受人类创造的先进思想文化,使学生在品德情操方面受到熏陶,正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思想、道理和情感是文章的精髓和灵魂,语言和章法是文章的着装和形式。一篇文章立论越深刻,章法和语言运用得越精彩,它的教育作用就越大、越久远。“文”与“道”永远应该是统一的。通过文章对下一代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千古不变的规律,怎么能说“两败俱伤”呢?
反过来看,我们是怎样教语文,学生是怎样学课文的呢?在教学中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篇一篇的课文(文章),然后我们要引导学生去读这些课文。为什么要读?不正是要通过对字词句段的阅读分析去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这一内容所表达出的思想情感和道理吗?了解这些情感和道理的目的是什么?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