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语文课程
叶圣陶认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目标,是顺应现代社会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和习惯,主要是“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章的技能”,其内核是人文精神、思维能力和自学习惯的培养;语文课程自然要在实现基本目标过程中,贯穿思想品德、审美情感、文化传统、创新精神教育,这也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为了便于实施,语文课程目标在水平上,应分小学、初中、高中等若干既有区别又相衔接的层次;在知能方面,可分识字写字、阅读、作文、听说等几个各有特点又相互联系的部分。语文课程的基本结构,包括阅读、作文、听说、写字。阅读,实行精读与略读并举、读课本选文与读课外书籍结合;作文,实行课内定期作文与课外不定期笔记兼备、书面表达与口头表达联系;听说,即口语交际,大部分在阅读、作文课,特别是课堂讨论中进行,演讲、辩论等重要项目可专门设课,也可包含在作文课程中;语法、修辞、文体等各类语文知识,以切用为原则,均结合在阅读以及作文、口语课中。
4.语文教材
叶圣陶认为,语文教材的功能,一是“凭借”,语文教材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养成运用语文良好习惯和接受有关各方面教育的“凭借”,这是它的载体功能和教育功能;二是“例子”,语文教材是从学生现在或将来需要读的同类读物中举出来的“例子”或“样品”,能够读懂这些篇章,学生也就能去阅读同类的东西,这是它的示范功能和迁移功能;三是“锁钥”,语文教材是学生由此得到激发和启迪,走进广阔的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锁钥”,这是它的开发功能和创新功能。
语文教材在取材选文上,要体现人文性,顺应学生的身心发育和生活进展,关注、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需要和兴趣,足以引导学生自学,促进学生发展;要富于教育性,内容要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情感,有利于学生学会做人,并与各科相联系,开发智慧,语言朴实、精确,为学生学习和运用语文提供范本;要讲求实用性,以白话文为主,精选少量浅显、优秀的文言文,文学作品和普通文兼采,单篇文字与书本章节甚至整本书并存,体裁应包括一般人在生活上所触及的各类文字。
语文教材在体系结构上,要探索科学性,一扫语文教学从来玄妙笼统的观念,以语文学和心理学为基础,通过调查研究,找出科学的语文教学目标序列,据以编制教材;要具有开放性,除了语文课本,还要广泛地把其他的我国语言文字作品作为可供教学之用的材料,开发课程资源,形成大语文教材体系;要增强创新性,以先进的语文教育思想为指导,适应时代发展,不断革新,不断吸收、整合现代语文和语文教育的最新成果。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