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我们离公共财政有多远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05853031
  • 作      者:
    吕炜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5
收藏
畅销推荐
编辑推荐
    我们离公共财政有多远,从思想认识上,从经济理论上,从财政机制及相应的政策上,拉近了我们社会与公共财政的距离。<br>    ——刘伟(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br>    吕炜教授是近年在财政经济研究领域十分活跃的研究者,《我们离公共财政有多远》是一本在考察西方公共时政和公共经济学基本理论的同时,立足中国经济转轨实践的宏观背景、以全新视角研究和探讨中国公共财政和中国公共经济问題的著作,值得称道。<br>    ——贾康(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br>    我们需要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通向公共财政目标的“路线图”。吕炜同志在这本《我们离公共财政有多远》中所贡献的最重要的东西,就在于这样一个路线图的雏形。它既非满足于抽象分析的所谓“理论之作”,也非停留在就事论事层面的空泛之谈,而是在对中国财政改革与发展历程深刻思考的基础上、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的产物。更加重要、更值得关注、更需提倡的东西,是它那种“研以致用”的学术风范。<br>    ——高培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副所长)<br>    《我们离公共财政有多运》通过对市场经济国家公共财政制度演变过程的考察,通过对不同的市场经济国家公共财政制度的对比,通过转轨时期财政公共化过程的多国考察,最后通过对中国样本的分析,力图从财政发展一般规律中得出中国财政的发展规律,是一本有着自己鲜明特点和分析视角,对中国財政制度公共化改革做出较为深刻剖析的力作。<br>    ——张馨(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展开
内容介绍
    公共财政并不仅仅是财政问题,实际上涉及的是市场经济发育过程和完善过程的政府、市场、企业、居民等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涉及的是关于社会发展观的根本;公共财政命题并非仅仅是财政支出结构的改变及优化,并非只是公共品支出比重的提升和规范,并非只是税制的改革及优化,而是涉及社会发展中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推进和谐及公平。在多大程度上能历史地克服市场机制本身的失灵的社会发展的命题;公共财政甚至不仅仅是社会经济性质的问题。而是涉及到社会公共意愿的显示及公共决策的民主和法制进程的命题。《我们离公共财政有多远》的作者正是这样来把握和处理公共财政命题的。因而,有其特殊的深刻,也有其特殊的广阔。这是我们要特别给予肯定的。因为,这不仅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上深入分析及生动感受,还需要有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及强烈的历史责任感。这恰恰是我们应给予作者这一研究成果特别尊重的原因。<br>    《我们离公共财政有多远》从市场、财政和政府的关系入手,深入探讨了中国的公共经济与政策研究定位问题,客观剖析了财政体制公共化的过程,在比较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中国财政改革一些思考。<br>    在书中,作者首先提出公共财政是市场与政府妥协的一种结果。公共财政的完整性既取决于市场体制的发育程度与现状,也取决于政府体制的历史形式与现状,其多样性使政府与市场有着不同的边界与搭配。作者提出了在市场经济体制完善过程中公共财政具有保障、协调、激励与约束的特殊作用,并从财政发展的一般规律入手,进一步提出社会主义公共财政建设必须结合我们自己的国情,我国国家财政的公共化应通过两个步骤来完成,一是财政传统职能的退出以及市场化的形成,二是以逐渐完善的市场机制来界定和规范财政活动的范围。此外,作者在书中还提出以下不少很有新意的研究方法与观点,如将中国的公共财政建设纳入全球视野考察,并通过国际比较,给读者很多启悟,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展开
目录
转轨背景下的公共财政定位<br>第一章 下一阶段应重点研究如何驾驭好市场经济体制<br>一、市场经济体制为什么需要驾驭?<br>二、驾驭市场经济体制为什么是下一阶段改革的重点?<br>三、我国驾驭好市场经济体制的特殊性在哪里?<br>第二章 中国的公共经济与政策研究定位<br>一、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线索看公共经济与政策研究形成与完善的一般过程<br>二、从中国和其他转轨国家的实践线索看公共经济与政策发展的特殊过程<br>三、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看公共经济与政策发展的特殊过程<br>四、从中国的制度属性看公共经济与政策发展的特殊过程<br>第三章 建设公共财政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br>一、从体制的市场化进程来看,构建和谐社会是体制完善阶段的改革目标和发展目标<br>二、从财政的公共化进程来看,公共财政的发展方向对于市场机制的形成与逐步完善具有重要作用<br>三、从体制完善的要求和财政改革的要求来看,通过深化公共支出制度改革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将是一个双赢的选择<br>第四章 现代公共财政的定位:一种分析框架<br>一、现代公共财政的形成<br>二、现代公共财政的一般框架<br>三、公共财政在政府-市场体系框架中的定位与积极意义<br>四、关于现代公共财政的看法财政发展的一般规律与中国财政的发展<br>第五章 市场化进程与公共财政的范围<br>一、市场经济中的公共财政:纵向演进的线索<br>二、市场经济中的公共财政:横向展开的比较<br>三、转轨经济中的财政公共化:CSB、CIS国家的考察<br>四、转轨经济中的财政公共化:中国样本的分析<br>五、关于市场失灵与公共财政范围的看法<br>第六章 市场化进程与税制结构变动<br>一、市场经济中的税制结构变动:历史演进的轨迹<br>二、市场经济中的税制结构变动:横向展开的比较<br>三、转轨经济中的税制结构变动:CSB、CIS国家的考察<br>四、转轨经济中的税制结构变动:中国样本的分析<br>五、关于市场化进程中税制结构变动的看法<br>第七章 政府间财政关系中的支出问题<br>一、理论与文献综述<br>二、成熟市场经济国家政府间财政关系:历史、发展与现状<br>三、转轨国家分权化的改革、演进与问题<br>四、转轨进程中的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br>五、关于政府间财政支出关系的看法<br>第八章 公平增长与公共支出的政策安排<br>一、公平、平等与效率<br>二、发展战略、社会公平与公共支出安排<br>三、公共教育支出与社会公平<br>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公平与效率之间的选择<br>五、中国公共支出公平性的考察<br>六、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与未来社会的协调发展<br>第九章 政府公共支出的绩效考评制度与实践<br>一、公共支出绩效及其管理的理论基础<br>二、公共支出绩效考评制度的历史演进<br>三、公共支出绩效考评体系的构成与比较<br>四、我国公共支出绩效考评试点及评价<br>五、进一步推进我国公共支出绩效考评的建议经济体制的市场化进程与财政体制的公共化进程<br>第十章 经济转轨进程中的财政制度创新逻辑<br>一、财政体制变迁的阶段性分析<br>二、财政制度创新的机理与绩效评价<br>三、战略机遇期的财政制度创新选择<br>第十一章 1998年积极财政政策的体制性约束<br>一、积极财政政策正在演化为当前经济运行的一个内生因素<br>二、我国体制转轨进程与经济运行状态的特征<br>三、制约市场机制运行的体制性因素分析<br>四、关于财政政策体制性约束的看法<br>第十二章 面向战略机遇期的财政改革与发展<br>一、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财政体制改革与政策运行<br>二、财政矛盾累积与激化的体制性根源<br>三、战略机遇期财政面临的任务与压力<br>四、下一步财政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思考<br>第十三章 进入新时期的财政发展观创新<br>一、做蛋糕与切蛋糕的经济学<br>二、用历史观点把握财政发展的内涵<br>三、全面认识和理解财政的积极性<br>四、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和解决财政问题<br>五、以深化改革实现积极财政转型<br>第十四章 财政职能的体制实现能力评价与优化<br>一、建立分析的基本框架<br>二、当前制约我国财政职能实现的主要体制性矛盾<br>三、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几个关键点<br>四、促进财政职能更好实现的体制性建设思路<br>第十五章 政府公共支出管理的框架确定与实践进展<br>一、政府公共支出管理的原则<br>二、政府公共支出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br>三、政府公共支出管理各层次的实践进展<br>四、突出强调财政支出的有效性全球视野中的公共财政实践<br>第十六章 数字财政的国际比较<br>一、国家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及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br>二、国家财政分项目收入<br>三、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br>四、国家财政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br>五、国家财政按功能性质分类的支出<br>六、国家财政用于抚恤和社会福利的支出<br>七、财政对教育的支持<br>八、国家财政对科技事业的支持<br>九、财政资金对农业投入<br>十、中央财政对卫生事业的支持<br>十一、国家财政中行政事业费的支出<br>十二、国家财政中国防费的支出<br>十三、国家财政债务还本付息支出<br>十四、国家财政对环境保护的支持部分英文摘要<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