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比较宪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100026628
  • 作      者:
    王世杰,钱端升著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1999
收藏
内容介绍
    《比较宪法》的态度,是陈述的,不是批评的。《比较宪法》之所陈述,诚然不以列国宪文的意义或列国政制的内容为限,而往往涉及诸种政制的理论。然《比较宪法》标举理论之时,大率兼举赞成相反对两方的见解。而且往往仅于陈述两方见解而止;陈述而外,极少附以评断,或已见。盖政治制度大都含有时间性与地域性,抽象的评断,不流于褊狭,即不免失之肤浅;非但无益,且有朦蔽他人思想之虞。<br>    《比较宪法》内容的分类,不以国别为标准,而以现代一般宪法上所规定之问题为标准,在各个问题之下,《比较宪法》将摭述列国宪法上或法律上诸种不同的规定,以及学者间诸种不同的意见;即十数年来吾国中央及各省所曾颁布的宪法或法律,凡足为讨论之资者,亦当述及。这种方法,虽不能使读者对于任何国家的宪政组织,得到整个的观念,也许可使读者对于各种宪法问题,知道列国间已经采取了一些怎样不同的解决;并且知道学者间对于那些解决,有些怎样不同的见解。
展开
精彩书摘
    国家因何而产生?这是政治学上的国家起源问题。国家根据什么理由而存在,而可要求我们的承认与服从?这是国家的根据问题。这两个问题,本不必有因果关系;因为国家产生的原因未必能为国家要求我们服从的理由。然政治学者,往往将国家的起源与国家的根据看作含有因果的关系,把这两个问题,混作一个问题。这是错误。今将他们并在本节讨论,不是承认他们有连带关系,正是为说明他们没有连带关系。<br>    国家起源这个问题,是政治学者与社会学者的共同问题。前者的方法,系从理论上推测想象;后者的方法,系从事实上探考——即从人类过去历史及现时野蛮民族生活的实况上去探考。前者所研究的问题,是国家产生的原因;后者所注重的问题,是国家组织由何种形式的人类生活蜕化而来。所以国家起源这个问题,在政治学上及社会学上的意义并不全然一样。自然,社会学者如能解决他们所注重的问题,他们也定能帮助政治学者解决国家产生的原因问题。可是国家的产生,尚在人类有史以前,他究系由何种形式的人类生活蜕化而来,探考亦极不容易,社会学者对于人类最初的社会组织,迄今亦尚议论纷纭,莫衷一是。历来政治学者,则大都撇开事实,而专从理论方面,以推测国家的起源,国家产生的原因。许多政治学者并以为国家的起源,即国家权力根据的所在。
展开
目录
    第一编 绪论<br>    第一章 宪法的概念<br>    第一节 宪法的特性<br>    一 形式上的特性<br>    二 实质上的特性<br>    第二节 宪法的种类<br>    一 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br>    二 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br>    第三节 宪法观念的沿革<br>    一 希腊罗马时代<br>    二 欧洲中世纪时代 <br>    三 自欧洲宗教革命至美法革命时代 <br>    四 18世纪美法革命时代 <br>    五 19世纪以来的变迁及最近事例<br>    <br>    第二章 国家的概念<br>    第一节 国家的名称<br>    第二节 国家的要素<br>    第三节 主权问题<br>    第一目 主权的限制 问题<br>    一 事实上的限制<br>    二 道义上的限制<br>    三 法律上的无限性 <br>    第二目 主权的分割问题<br>    第三目 主权之所在<br>    一 法律的主权与政治的主权<br>    二 国民主权说<br>    三 国家主权说<br>    第四节 国家的起源及根据<br>    一 神意说<br>    二 契约说<br>    三 强力说<br>    四 结论<br>    <br>    第二编 个人的基本权利及义务<br>    第一章 人民的基本权利<br>    第一节 消极的基本权利——个人自由<br>    第一目 个人自由说的由来及论据<br>    一 个人自由说的由来 <br>    二 个人自由说的论据 <br>    第二目 个人自由的范围及种类<br>    一 个人自由的范围 <br>    二 个人自由的种类 <br>    第三目 人民平等的原则<br>    一 人民平等的意义 <br>    二 人民平等的论据及其批评<br>    第四目 人身自由<br>    一 人身自由的意义 <br>    二 人身自由的保障 <br>    第五目 居住及迁徙自由<br>    一 居住自由<br>    二 迁徙自由<br>    第六目 工作自由<br>    一 工作自由的意义 <br>    二 工作自由的范围 <br>    第七目 意见自由<br>    一 意见自由的意义 <br>    二 意见自由的种类 <br>    三 刊行自由<br>    四 教学自由 <br>    五 演剧自由 <br>    六 广播自由 <br>    第八目 通讯秘密自由<br>    第九目 信教自由<br>    一 信教自由的意义<br>    二 信教自由的范围<br>    第十目 集会自由<br>    一 集会自由的意义<br>    二 集会自由的范围<br>    第十一目 结社自由<br>    一 结社自由的意义<br>    二 结社自由的范围<br>    第二节 自由与戒严<br>    一 戒严与法国法律<br>    二 戒严与德奧各国的法律 <br>    三 戒严与英国法律<br>    四 戒严与美国宪法<br>    五 戒严与中国法律<br>    第三节 财产权<br>    一 财产权的意义<br>    二 财产权的范围<br>    第四节 积极的基本权利<br>    第二章 人民的基本义务<br>    <br>    第三编 公民团体<br>    第一章 公民选举权<br>    第一节 选举权的性质<br>    一 选举权为国民的固有权利说 <br>    二 选举权为社会职务说<br>    三 选举权兼具权利与职务两性说<br>    第二节 选举团体的组成<br>    第一目 限制选权与普及选权<br>    一 限制选权与普及选权的区别 <br>    二 限制选权与普及选权的理论 <br>    三 女子选举权及被选举权问题 <br>    四 中华民国历次选举法中的选举权资格<br>    第二目 地域代表与职业代表<br>    ……<br>    第二章 公民直接立法权<br>    第一节 复决权<br>    第二节 创制权<br>    第三章 公民罢免权<br>    第四章 公民总投票<br>    <br>    第四编 国家机关及其职权<br>    第一章 议会<br>    第一节 议会的性质及起源<br>    第二节 议会的组成<br>    第三节 议会的职权<br>    第四节 议员的特殊保障<br>    第五节 议会制度与反议会制度<br>    第二章 行政机关<br>    第一节 行政机关的组成<br>    第二节 行政元首与国务员<br>    第三节 行政机关的职权<br>    第三章 法院<br>    第一节 法院职务的性质<br>    第二节 法院的独立<br>    第三节 法院司法权的范围<br>    第四章 联邦制度<br>    第一节 联邦制的特性<br>    第二节 联邦制的派别<br>    第三节 几个特殊的联合组织<br>    <br>    第五编 宪法的修改<br>    第一章 宪法修改的可能性<br>    第二章 宪法修改的程度<br>    <br>    第六编 中国制宪史徊及现行政制<br>    第一章 清季之预备立宪<br>    第二章 辛亥革命及北京政府时代的制宪<br>    第三章 国民政府时代之制宪<br>    第四章 国民政府的机构<br>    附录<br>    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