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战国诸子争鸣,在政治文化方兴未艾、蒸蒸日上的君主专制提供精神支撑、理论指导,那么,降至明清之际,当君主制运行两千余年,其弊害昭彰于世,对其作理论清算,是新时代向思想界提出的使命。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在20世纪60年代阐发“解构”论,所谓“解构”,指对现存理论的结构加以解体,打散诸成分,使之游离,然后重组。后来人们使用“解构”,一词,泛指否定、破坏原有制度或思想的既定结构,以谋求体系的重组、内涵的更新。从某种意义上言之,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是在对两千余年的君主专制这一庞大物加以“解构”,以探寻新的政治文化组建之径。值得指出的是,那时的哲人是在基本没有受到西方政治理念影响的情形下,运用中国固有的思想资源从事这项工作的。这一使命 的艰巨性超乎寻常,数代人前赴后继也未竟其业,直至沐浴了欧风美雨的近现代,此项任务也不能说已经完成。值得景仰的是,作为解构专制先辈的明清之际哲人,以巨大的勇气,迎难而上,从学理层面挑战专制政治,其体进路是:离析君主专制主义,猛烈挟击其两翼之一的法家极端尊君论,对另一翼的儒家民本论加以辨别,承继、发挥‘重民’、“恤民”部分,扬弃、更替“尊君”、“卫君”部分,这样,在明清之际哲人那里,先秦以降的民本思想获得改造与升华,故我们称之“新民本”,以示其与《左传》、《孟子》以来的民本论的联系与区别;同时也指明:作为“解构专制”的未完成形态,“新民本”既同近代民主存在本质差异,又是近代民主最切近的民族文化资源与前驱先路。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