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300044174
  • 作      者:
    (美)查尔斯.J.福克斯(Charles J.Fox), (美)休.T.米勒(Hugh T.Miller)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2
收藏
作者简介

  查尔斯·J·福克斯(Charles J.Fox),美国著名公共行政学家,得克萨斯科技大学政治学教授,公共事务中心主任。福克斯教授有着政治哲学的专业背景,近十年来主要关注公共行政与公共政策领域。福克斯教授研究范围甚广,著作颇丰,其运用哲学尤其是当代哲学来解决美国政府实际治理问题的理论独树一帜。
  休·T·米勒(Hugh T.Miller),美国威斯康星州奥什科什大学公共行政硕士项目副教授,在华盛顿美国大学获硕士、博士学位,在《公共行政评论》等权威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被称为美国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里程碑式的著作,作者在对美国现代和后现代公共行政的现状和理论进行批评性反思的基础上,通过吸收西方现代哲学尤其是现象学与现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以话语理论为立足点,对后现代状况下公共行政的问题逐一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要以开发性的对话模式来激发公众的参与意识,以确保公共行政的有效实施。
  《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是先锋派作者写就的先锋派作品。它将公共行政与公共政策研究置于后现代主义的基础之上,批驳了诸如公共管理学、制度主义、社群主义等目前广为流行的理论,致力于建构一种全新的公共行政“话语”理论。作者开阔的视野,犀利活泼的文风以及大胆的理论创新,给人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后现代公共行政》不仅为后现代时期的公共行政展示了一种令人振奋的新视角,而且也为当代公共行政学的写作提供了一个新的范本。它不愧是美国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里程碑式的著作。
展开
精彩书摘
  书摘
  A独白性的交流
  如果人们同意“现实”就是指社会结构或结构化的话,他就会承认现实的这一社会结构就产生于主体间的交流互动。主体间的现实具有某种矛盾的特质,这是因为在一起形成社会的人的行动、言语和眼神各有不同。主动的参与者通过指称一意谓的语言游戏——在那里有着针对符号的指称和意谓的斗争——维系他们的现实。
  那种主体间的社会交流在后现代状况中被打断了。这种断裂的根源可以追溯到现代主义的实践。赫梅尔(Htunmel,1994)向我们说明了交流的独自形式并把它与官僚化的语言联系起来,在那里,健康的社会行为的世界被理性地组织化的官僚行为的世界所取代。对等级分明的日常命令的服从伴随着对下属的同情关系。日常与上级打交道的明智的下属逐渐学会把信息与意义分别开来。在官僚机构中,由于语言是和说话者的意图相分离的,因而不能把官员个人与他/她的言辞等同起来。责怪官僚说话带官腔其实是误把单向度的独白当做是健康社会的对话。我们不可能和官僚体制下的人有真正的交流;没有问题可以解决和具有社会意义,因为这些问
  题都已预先被同一化了,它的解决也是预先规定了的(hummel,1994)。没有对话,没有机会表达对抗性的紧张关系,没有机会进行口头争论以界定一个问题并决定怎么做。而对这种对抗性的紧张关系的压制正是后现代
  当信息交流的主要方式是独白式的而不是公共的或对话性的交流时,对抗性的紧张关系就消失了。这一辩证法的最初时刻是说话者/受听者的角色的转换或一分为二。接着,单向度的语言日益以无处不在的霸权方式白。一个显著的例子就是广播媒体的出现和扩展。尽管独白性的广播媒体的发展是和后现代状况相一致的,并且是后现代状况的一个标记,但我们还是小心不要一下跳到因果决定论的逻辑里去(比如说,电视导致了后现代状况)。但无论如何,电视是一个恰当的例子。
  说广播媒体是独白性的,这需要一点证明。显而易见,大多数的观众和听众无法对媒体有回应。[7]实际上就是没有相互交流,没有对话。人们只能换频道或者关掉电视机。为了“广播中心”的利益,人们以尼尔森系数、市场占有率和观众对广告产品的购买量来对其进行评估。但即使这样,原子化的个人也只是被赋予微不足道的肯定或否定的权力——他/她买同一种产品,可能是因为看了或者没有看电视节目。一个人看什么节目或者关掉电视,那是谁也管不了的。独自实际上不需要人参与,当然也就不会有什么回应。
  B虚假社区.
  独白的社会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社会的观念。比如说,“广播”这个词,就意指从一个中心点播向一些不确定的、分散的听众。一条副现象的信息从一个中心发出去,被成千上万的人收听或观看。声音和图像发出去,创造了一个混乱的、经常变换不定的、仅仅由那些信息即时地汇聚而成的虚假社区。这个虚假社区不需要人们有共同的阶级地位、工作、年龄、性别、地区或意识形态倾向。这个虚假社区的成员每一亿分之一秒都在不停地变换,甚至总的数字看起来稳定不变时也是如此。在这些编码一解码的交流系列的接受尾端,人们的注意力和兴趣变化是非常大的——从被动的、昏昏欲睡的、醉意朦胧的电视迷到急切地搜索频道的饕餮者(这
  是对无聊的两种反应)。这种参与也是受严格控制的,并且只是在播放中心设定的条件下才有可能:送钱到电视台去让他们继续发送;看见你的抵押品登记在大广告牌上;拜访拉里·金(Larry King)或菲尔·多纳休(Phil Donahue);在游戏节目上为某个地方竞价;在好莱坞度假和做一次“现场”观众。
  C自我指涉和幻象
  如果没有世俗社会,电视交流多少就是自足的和自我指涉的。在电视上,历史就是重播肯尼迪政府期间播过的节目,或一个30秒的“历史记录”的足球比赛片段。语言/实践都与日常生活面对面的语境剥离得很多——在那里,社会关系都是通过对话再生的——语言就越需要从它自身中产生和繁衍这些特征。媒体创造的、后现代的、副现象的语言必须模拟它的语境和使观众口技化。由于没有确定的、广播之外的指涉世界以提供一个评价意义之流的标准,主题也就像谈话的参与者一样没有确定的特征。在这种情况下(也就是对可选择的建构性的本体论基础没有任何强制性的抵御),“现实"只能是自我指涉的(Poster,1990,P.45)。
  幻象这个概念说明了自我指涉性。由于接受者不能做出反馈交流,电视交流就在幻象中进行:无穷的复制繁殖而没有实际的源头存在(Jameson,1991,P.18)。电视剧《A小组》中最先出场的T先生的职业提供了一个便利的例子。主人公是一个态度粗鲁、衣着怪异、心肠好、强壮的黑人越战士兵,一个没有“现实"的个人创造性的组合物——尽管有点荒谬但很真实。他是一个隐喻、一个幻象。这个人物后来成为一部星期六卡通系列片的原型,这是一个回指的系列:一个幻象的幻象。与此相似的是新闻节目主持人——观众在电视上看到的美男照片读稿机——他们穿着旅行夹克,露着胸毛,被派到国外现场,去做一个(现在已经不存在的)现场报道的幻象,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对所做的事没有一点点情境性的理解。接着,通过把“硬新闻”和发送人的信息混合在一起放进意识流中,假装相信的主持人(很难区分他和真正的主持人之间的差别)就在名牌咖啡节目的快餐新闻或减肥节目中把它们发送出去:这是幻象的幻象。
  节目播出在屈从像模板蚀刻一样的钟点的强制意义上说也是自我指涉的。节目的长度和它的相应的普遍化层次——像原始的语言游戏或书本一样——实质上是不受控制的。它们是按照商品销售的时间来安排的。被占满的播出时间是给定的和确定的。电视连续剧或侦探节目的剧情被商业性中断和矛盾解决的节奏控制限定在-/b时或半小时。复杂的观众口味的细微变化就可以决定一部连续剧的命运,同时能使实际上可与其他几乎相同的明星互换的明星一举成名。在弗洛伊德学说的意义上说,被漂亮的明星激起的爱欲也由于无穷无尽的死亡本能的重复而消除了。
  但正是在新闻广播中——对作为公共政策之基础的“现实"的假定性反映——自我指涉的超现实是显而易见的。新闻与娱乐的差别正日益模糊[比如说,《莫菲·布朗》成为政治素材,皮·维·赫曼(Pee Wee Herman)制造新闻,《今日好戏》是一个新闻、娱乐、教育、商业广告的大杂烩]。奇怪的是,人们无法从不同的渠道得到不同的新闻。从几乎无数的可能会成为新闻的事件中,实际上只有相同的事件在22分钟内被每一个新闻网络播报。新闻并不是发生什么就报道什么。在这种意义上说,新闻是媒体从人们周围发生的事中编造出来的。一旦一个人或者一件事突然进入了媒体的王国,他、她或它就具有了新闻价值,成为超现实的一部分。从各种角度重复报道一件事,比如,洛杉矶警官殴打罗德尼.金(Rodney King).几天后,几周后,几个月后或者几年后还会以它作为最近发生的事的前奏。一旦成为超现实的一部分,它们就被讨论的人分析,成为认识其他事件的比喻(比如所有的丑闻都被冠以“××门事件’’),年终时还会~NN#N+)kNN2_--,逢整十的纪念日还会作为历史性的事件被记起。
  再者,由于超现实在对话性的话语中没有定位点,没有自身之外的钳制,它的机制便日益热中于尖叫、粗野、对暴力具有新闻价值的描写,怪异的人类关系(比如《杰拉多》的主题就包括穿过时的晚礼服、留平头的男人),甚至更具挑衅性和侮辱性的谈话节目。从被收音机的报时催起床开始,在吃早餐时看着布赖恩特和凯蒂,包括漫长的转车中途交通时刻表的变更和愉快的谈话节目,到晚上黄金时间的电视节目,人被泛滥成灾的信息包围着。自然地,广播公司不得不以尖叫的方式确保它们的声音能穿过后现代意识以其他方式将其作为背景部分之一的苍白的声音。随着尖叫的加强,被媒体浸透的超现实逐渐远离指称一意谓的语言话语。在现代状况下,这一超现实将会瓦解,在那里,挑战来自外部,断言将以一致的标准予以评判。但是,在后现代状况下,标准被看做是随意的,并且行为也受这种超现实的影响。例如,一个貌似有理的假设是:枪支暴力、男人的性行为和凶杀——在电视上第一次出现具有娱乐伟场价值——后现代状况下就能影响人的行为。[8]
  D向自我指涉的标识的回归——现实的符号
  要证明符号与现实的辩证关系,就必须找到一个能展示因果循环效应(Ollman,1971,p.58)的东西。我们已经描述过的符号辩证法就始于冲突性的对话,这是一种现代性的语言游戏,但它很快就解体了。从此它就朝着独白的方向过度发展,变成了单向交流。与独白相伴随的是,虚假社区的创造物不足以遏制能指的自由游戏。因此交流成为自我指涉的。但这对公共政策和公共行政有什么影响?让我们通过假定最坏的情况来对此作一番考察,然后再提出人类能够走出我们所描绘的困境的希望。
  ……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批判
第一章 民主治理的新途径
1. 1概述
第2章传统及其替代
2.1环式民主模式
2.2堂吉诃德式的主流改革
2.3制度主义/宪政主义
2.4社群主义/公民主义
2.5话语理论的迫切性
第3章言行不一:后现代符号政治学
3.1现代/后现代
3.2不稳定的符号与虚拟现实
3.3新部落主义与非中心化的自我
3.4后现代状况:正统、宪政主义与社群主义
第2篇话语理论
第4章话语理论的理论基础:现象学、构成主义、结构理论以及能量场
4.1理论基础
4.2用构成主义解构“并合性”的官僚制
4.3公共领域作为能量场
第5章话语的正当性
5.1作为意义之战的政策
5.2真实性、理想的言语、对抗性的紧张关系
5.3可废止的话语正当性
5.4话语的应用
第6章初始的话语形式
6.1政策对话
6.2政策网络中的一些人的对话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术语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