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关于国家的哲学理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100022150
  • 作      者:
    (英)鲍桑葵(Bosanquet,B.)著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1996.9
收藏
内容介绍
  《关于国家的哲学理论/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作者伯纳德·鲍桑葵(1848-1923)为英国哲学家、政治理论家和社会学家。他毕业于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曾在该院执教10年(1871-1881)。1881年迁居伦敦,从事哲学著述并参与伦敦伦理学会和慈善组织协会的工作。1903-1908年任圣安德鲁斯大学伦理学教授,1911年和1912年任爱丁堡大学吉福德讲座讲师。他的哲学属于19世纪以格林为首的英国新唯心主义学派;他自称“左翼黑格尔派”,是英国新黑格尔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反映了唯心主义者对19世纪末英国经验主义的不满。
  《关于国家的哲学理论》是鲍桑葵的主要论著之一,发表于1899年。后曾三次再版,两次重印。作者在书中系统地阐发了他的政治观点。按他自己的说法,他的理论是属于可以追溯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时代的所谓“传统的国家学说”的。他的思想可以说与康德、费希特、黑格尔等人的思想一脉相承;他正是在阐释这些哲学家的政治学说的基础上以哲学的观点探讨了国家的性质、目的和作用。他的主张被认为是一种“国家至上论”,但他并不推崇极权主义。他一方面强调国家的作用,认为“国家是公共意志的体现”,是一种至高无上的权力,主张小我服从大我;另一方面也承认主权是有限的,国家的作用有其“固有的局限性”。
展开
精彩书摘
  《关于国家的哲学理论/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2.这种经验模式包含着一种相应的精神模式。科学与哲学的诞生应归功于创立政治学的天才,这是不会令人感到惊讶的。因5为政治学讲的是把人与人联系在一起的种种关系的道理,而科学与哲学讲的是把人类全部经验连接起来的种种关系的道理。精神若能在国家的法则中实际上认识自己,便能在自然的法则中从理论上认识自己。科学虽然开始时不会但最终会变成哲学,因为在空间与时间中看到的东西引起好奇心之后,注意力就会转向人类本身存在的关键与中心问题;而精神、行为和政治意识本身就会成为思考的对象。众所周知,这种好奇心从外部转向内部——实际上是从局部转向整个世界——的情况曾表现在苏格拉底的著作中。苏格拉底把自己伟大的智慧和品格赋予了时代要求的一场无法避免的运动。于是便引出了他的两个后继者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哲学和政治哲学,它们恰恰兴起于希腊独特的政治生活开始衰落的时期。
  3.这种哲学和所有真正的哲学一样,是对当时的经验所作的阐释;既然如此,这种阐释就是由一些其本身就是他们所反思的现象的一部分的有才智的人做出的。这样的人,尽管他们可能感到自己与时代精神是对立的,也不论他们多么热情地发出改革或革命的呼吁,仍然是时代精神的代表;他们的阐释尽管可能更改甚至歪曲了当时的情况,但还是极其清晰地显示了当时的主要力量与原则。因此,柏拉图对家庭以及其他似乎是希腊文明不可缺少的6因素所作的否定性的探讨,并没有妨碍他无比有力地掌握并表达他周围生活的主要原则。正如我们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著作中所看到的,希腊政治哲学的基本思想是:人类精神只有在一个精神的共同体中才能获得完美而高尚的生命。更确切地说,这是一个只有一种精神的共同体,这种精神虽然在该共同体的每个成员的生活与行动中表现各异,但其本身却始终是一致的。这一思想还可以用另外一些用语表达,如“国家是自然的”,就是说国家是一种发展或演变,没有这种发展或演变,蕴含于人类起源中的目的便无法达到;“国家比个人重要”,就是说有一种构成个人生活基础的原则或条件,除非由国家生活所构成的整个领域或活动场所实际上被认清,那种原则或条件便不会容许个人生活成为依据它所应有的那个样子。这种观念的全部含义可以用亚里士多德的名言来概括:“人类是生来就适于过城邦生活的动物。”正如我们在柏拉图的国家中所看到的,这一观念的形成是令我们感到奇异的;但是,其难以企及之处恰恰在于它既质朴无华又直截了当;而且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正确的政治哲学不是柏拉图思想的具体化。其核心观念是:在这个共同体里,每一种人——政治家、军人、工人——都具有某种使其成员适应其职责的独特的精神模式,而且这个共同体实质上存在于这些精神模式相互关联的活动之中,这种联系使他们服从共同的利益。上述的活动或调节显然最终有赖于这个共同体的成员心灵最深处所具有的品质;因此,社会的外部组织确实好像是一举一动都反映某种精神特征的肉体。
  ……
展开
目录
序言
第二版序言
第三版序言
第二版导言
三种评论
(一)“太狭隘和太刻板”
1.“太狭隘”
2.“太刻板”
(二)“太消极”
1.康德的原则
2.对现代国家的巨大期望
3.忽视“社会性”本身的错误
(1)使它从属于“个人”
(2)要求国家具有它的魅力
4.纠正这个错误我们就能理解国家的消极面
(1)宗教信仰和道德是不能强制推行的;这一点的重要性;道德上“公正”的不公正性
(2)间接促进高尚精神的国家活动的性质
(3)社会发明基本上不属于国家活动的范围
(4)最佳国家行为的性质
(三)“太强调理性的作用”
1.大运动加大谬误。欧洲的运动。人间和天国
2.谬误。认为理性的原则是同义反复
3.把生命看作物自体。新的不可知论。对有组织的观念表示的悲观主义
4.有组织的观念的真实性质及其在国家中的地位
二1919年国家理论的情况
1.“那时所有古老的东西都是正确的
2.国家与战争
3.国家与多元论
4.国家与国际联盟
5.关于《新国家》的两点保留意见

第一章 关于国家的哲学理论的兴起与条件
(一)”哲学理论“的含义
(二)哲学与”国家
1.希腊的城邦
2.它所包含的精神模式
3.它所提示的政治哲学模式
(三)从城邦过渡到民族国家自然法
(四)民族国家和现代政治哲学的兴起卢梭

第二章 社会学理论与哲学理论相比较
(一)社会物理学和唯心主义的问题
(二)受到一些专门学科影响的社会学说
1.数学
2.生物学
3.经济学
4.法学和权利学说
(1)作为“理想的论据”的法律
(2)对法律的社会学分析
5.关于“法律精神”的观念或各个民族的精神;最广义的人类学
6.心理学
……

第三章 政治义务的悖论:自治
第四章 对政治义务问题较激进的看法
第五章 “真实”意志的概念
第六章 以上论述中的自由观
第七章 对真实意志或公共意志概念的心理学阐释
第八章 国家目的的性质和随之而来的对国家行动的限制
第九章 把卢梭的理论应用于现代国家:康德、费希特、黑格尔
第十章 对现代国家的分析黑格尔的《权利哲学》
第十一章 作为道德观念的制度

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