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国香织(1964— ),日本小说家,生于东京都,目白学园短期大学国文科毕业,曾留学美国特拉华大学,创作上童书与成人作品并重。作品贴近现实生活,道出女性特有的纤细感受。曾获坪田让治文学奖、紫式部文学奖及法国费米那奖等。主要作品有《草之丞的故事》、《409拉德克里夫》、《一闪一闪亮晶晶》、《冷静与热情之间Rosso》和诗集《糖渍紫罗兰》等。
辻仁成(1959— ),日本当代作家,生于东京都。进成城大学后结成乐队,后中途退学。1982年在CBS索尼SD试听会上被评为最佳艺人。1989年以《PIANISSIMO》获《昂》文学奖时,评论界原以为他只是玩玩而已,不想他从此专心写小说,不断发表纯文学作品,1997年以《海峡之光》获第116届芥川奖(日本文学最高荣誉奖),奠定了他在文学界的地位。主要文学作品有《海峡之光》、《旅人之木》、《玻璃屋顶》、《冷静与热情之间Blu》和《白佛》等。
展开
因为翻译《为恋而生》的缘故,特意找了同是辻仁成和江国香织所著的《冷静与热情之间》来看。先是书,后是电影。还是很典型的日本片,没有什么情节,节奏缓慢,可是镜头很惟美。一对男女,邂逅、相爱、分手,再复合。十年的光阴倒映在意大利波光粼粼的小河里,色彩如此绚烂,让人不禁有一点向往和感动。其实男女主人公顺正和阿蓝之间没有什么波澜壮阔的生死离别,有的只是平常人的相爱,只是平常人的误会,平常人的分手和平常人那一点莫名的怅惘和固执。电影是团圆的结局,我不由得回想起翻译过程中见到有一章里,辻仁成谈到江国香织把《冷静与热情之间》的最后一章传真给他时,在稿子上写了这么一句话:拜托了,辻,请不要让两人就这样结束。
江国香织这样写,恰恰因为她自己写的最后一章是以悲剧告终。写了悲剧,却不希望这个故事就这么成了悲剧,这大概不仅仅是女性的矛盾吧。
《冷静与热情之间》在日本很畅销。尽管只是一个普通的爱情故事,可是辻仁成和江国香织分别从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的视角出发,以第一人称连载。故事的发展不尽在一个人的掌握之中,男作家只能控制男主人公的心理发展,女作家也只能控制女主人公的心理发展;有了牵制和悬念,小说也和爱情本身一样,添进了游戏的成分、两性的对峙和宿命的无奈,于是成了畅销书。
有了第一次合作的成功,才有两个人第二次合作写的这本《为恋而生》。可是这一次彻彻底底地没了故事,有的只是关于爱与恋的对谈。爱恋的话题很大,而两个人从各自的经验和体验谈到了恋与爱、性与情、结婚与爱情,道德与爱情,最后是——死亡与爱情。
爱无范本,这可能是所有人都明白的道理。因为爱不是技能,而是人被赋予的本能。希腊神话中传说人本来是男女双性,四只胳膊四条腿,上帝因为害怕这样的完美和强大,才把人一劈为二,使其变成了现在的男和女。因此,丧失了那一半的男人或者女人永远都在找寻自己的那一半。但是大部分人都找不到,所以这世上就有那么多的磕磕碰碰、那么多的疼痛、那么多的悲剧。所以——更可怕的是在这里——尽管有这么多的疼痛,人却是注定要爱的,注定要为爱承受疼痛。爱这个名词,用来表达的,是这样一种命定。但是这样的一种命定却可以由成千上万的形式来完成,在这成千上万的形式背后,还有隐隐的希望左右着我们,这就无怪乎会有那么多关于爱情的故事和爱情的理论了——尽管说到底是殊途同归的。
辻仁成和江国香织想探讨的问题归纳起来其实很简单,两个人洋洋洒洒地写了那么多字,翻来覆去的只是这几个问题:一、什么是爱?二、爱有对错吗?如果有,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三、肉体是爱的载体吗?如果是,那么脱离了爱的肉体为什么还会有它自身的需求?四、爱是永恒的吗?如果是,我们的肉体灭亡了之后,爱在哪里?
早在《冷静与热情之间》里,两个人其实就已经摆出了这些问题。爱可能是红,也可能是蓝。但是颜色始终变化不定。没有热情,爱情似乎最终也无法成就,好像阿蓝和后来的男友,也好像顺正和芽实。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有时甚至仿佛已经没有一点间隙了,可是有一只眼睛始终冷冷地看着,告诉你这绝对不是你的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