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辑一:他乡写生<br> 日本美术馆印象<br> 初踏欧罗巴<br> 俄罗斯纪行<br> 韩国拾零<br> 寻梦美利坚<br> 魂断阿里山<br> 又经法兰西<br> 重返莫斯科<br> 从维也纳到巴塞罗那<br> 进军西藏<br> 西渡爱尔兰<br> 青青一浮萍<br> ——古城荆州探访青萍老人追记<br> 再赴维也纳<br> 巴塞尔见闻<br> 英伦之约<br> 北莱茵轶事<br> 威尼斯纪事<br> <br> 辑二:馆务素描<br> 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美术馆现代化之路<br> “三三制”别议<br> ——在全国美术馆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br> 文化建设与美术馆建设<br> ——在宁波奎国部分美术馆馆长座谈会上的发言<br> 美术馆“公共性”之己见<br> ——在深圳美术馆工作会议上的发言<br> 关于大陆美术馆收藏与捐赠的思考<br> ——在中国美术馆研讨会上的发言<br> “蜡绳”“钢丝”“尼龙线”<br> ——关于美术馆展览设计与布置的零思碎想<br> 功能定位与设施配套<br> ——关干美术馆改建扩建工程的胡思乱想<br> 营销十略<br> ——关于美术馆工作的男类话题<br> 走向国际<br> ——关于美术馆对外交流的探索与实践<br> 答《上海艺术家》记者问<br> 答《美术报》记者问<br> 写在2004上海双年展开幕之际<br> 由世博会想到美术馆<br> 修身齐家振馆兴业<br> ——上海美术馆“创建”工作的几点体会<br> 求新求高图存图强<br> ——上海美术馆创建工作的一些做法<br> <br> 辑三:现场速写<br> 记忆中的雪江<br> 贺友直的艺术<br> 初一偶感<br> 悼志荣君<br> 摩尔来了<br> 激越与柔情<br> 常新的常青<br> 三诌“抽象”<br> 生命的图腾<br> 瞬间的拓扑<br> 精深与单纯<br> 罗伯特·印第安那<br> 序《新现实主义展》<br> 重读彭呜亮<br> 感知小慧<br> 不是前言<br> 氤氲的思辩<br> 红色的旋律<br> 《聚焦——中国当代艺术展》前言<br> 设计大师普特曼<br> 超越理性的灵魂激荡<br> 纪实在当代<br> 呼唤网季<br> 《上海·上海》<br> 又见萧勤<br> 他从南国来<br> 好人汀大海<br> 小凡的百花<br> 新的浪潮<br> ——《蓬皮杜艺术中心藏品展》序<br> 苍茫气象<br> 游子回乡<br> 诗迪印象<br> 阿忠老师<br> 边缘的本位<br> 灿烂的年华<br> 女大十八变<br> 花祭<br> ——怀念好友马楚华<br> 后记内容摘要
《爱过这一行:我在上海美术馆十二年》收录了作者在十年间出差访问的部分日记和笔记心得所写就的《他乡写生》,对中国美术馆建设的思考与见解,以及他个人对艺术的感想随笔。这其中,“他乡写生”的足迹可谓遍布全球,涉及了多个国家的各类艺术馆,从专业人士的角度给读者描绘了美术馆、博物馆的认知和体验,尤其值得专业人士参考。